厦门市—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05750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厦门市—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厦门市—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厦门市—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厦门市—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市—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作者: 日期:厦门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语文必修2 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乳臭(xi)未干 岁在癸(ku)丑 一椽(chun) 茎(jng)叶B. 象弭(m)鱼服 虚与委蛇(sh) 妆奁(lin) 肄(sh)业C. 含情脉(m)脉 否(fu)极泰来 霎(ch)时 伶俜(png)D. 蓊(wng)蓊郁郁 窈窕(tio)之章 訾詈(l) 葳蕤(ru)2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孜孜求学 言笑宴宴 三顾茅庐 沧海一栗B. 疏疏落落 溘然长逝 砥砺德行 相形见绌C. 了截爽直 群贤必至 集思广益 摇摇欲堕D. 没精打采 横朔赋诗 信誓旦旦 青青子襟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 即使 但是 都 而且B. 纵使 但是 也 而且C. 即使 可是 也 况且D. 纵使 可是 都 况且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

3、当的一项是(3分)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 , , , , ,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文凭到手 敷衍三四年 毫不过问 书籍束之高阁 潦草塞责A. B. C. D.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是宫廷乐歌。B. 楚辞又称为“楚辞体”或“骚体”。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抒情诗。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开创了豪

4、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D.家最初以激流为题在报纸上连载,后来巴金顺着家的情节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小说合称爱情三部曲。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氓中以“桑”设喻,比喻女子年长色衰的句子是: , 。(2)归园田居中诗人运用比喻,表明自己身在官场,心系田园心情的句子是: , 。(3)赤壁赋中写诗人与友人在船上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4)兰亭集序中描写兰亭聚会时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27分)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侣鱼虾而友麋鹿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其下平旷,有

5、泉侧出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A. / B. /C. / D. /8.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为仲卿母所遣 A.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B. 死生亦大矣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何以解忧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2分)译: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译: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

6、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趣舍万殊 趣:趋向、取向B终期于尽 期:期望C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思想情趣(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第一段开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B选文第一段作者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

7、慨,情绪由平静走向激荡。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两句话肯定了道家齐生死的观点。D选文第二段作者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

8、之乐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遂与之俱出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苏子愀然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芳菲菲其弥章(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把主要笔墨用在写景状物上面,是为了突出前洞与后洞不同的环境特征。B作者通过入“深”、进“难”的叙述,揭示了“至者少”的原因。C作者游后洞时,听了怠倦者的话退出洞来。这表明作者有畏难情绪。D本段一个“悔”字既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

9、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主人公在江边花香日暖中,择取芙蓉,心情愉悦。B.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诗行间充斥着叹息声,点明了主人公忧思的由来。C.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主人公还望故乡,眼前长路漫漫,顿生惆怅之情。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将同心离居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2)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2分)答: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10

10、分)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也。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厚自崇重。有盛名于世,朝野许其能整风俗,理人伦。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而叹曰:“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贾充亦重之,称于武帝,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帝深器遇之。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峤始也。吴平,以参谋议功,赐弟郁爵汝南亭侯。峤转侍中,愈被亲礼。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后与荀顗、荀勖同侍,帝曰:“太子近入朝,

11、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既奉诏而还。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峤曰:“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峤退居,恒怀慨叹,知不见用,犹不能已。在御坐言及社稷,未尝不以储君为忧。帝知其言忠,每不酬和。后与峤语,不及来事。或以告贾妃,妃衔之。太康末,为尚书,以母忧去职。及惠帝即位,拜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太子朝西宫,峤从入。贾后使帝问峤曰:“卿昔谓我不了家事,今日定云何?”峤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言之不效,国之福也。臣敢逃其罪乎!”元康二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本位如前。 (摘编自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五)注释:庾顗(y),人名。磥砢,li lu,形容植物多节。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野许其能整风俗 许:赞许B峤见太子不令 令:命令C妃衔之 衔:怀恨D以母忧去职 去:离开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峤以品德高尚闻名。他少有风度,入朝为官后,得到同僚们的推许。B和峤为人耿直。他鄙视荀勖,不愿与之同乘共坐,打破了监令共车上朝的惯例。C和峤不喜逢迎拍马。曾当着皇帝的面指出太子资质一如以前,并无半点长进。 D和峤为官忠心耿耿。他忧心国事,却因太子继位一事招致贾妃不满,被罢官丢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