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99601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382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课件(3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江汉大学教育学院,主要参考书目,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林崇德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版。 郭本禹主编当代心理学的新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皮连生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5月第五版。 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美Robert J.Sternberg M.Williams著 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

2、象与内容 1.个体心理结构 心理过程: 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 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 的效应和背景。 如-不同的心境、注意状态、觉醒状态与睡眠状态等。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 心理动力: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行为标志(推知)心理 刺激-动机-反应 动机:需要与诱因 3.意识与无意识 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 1.心理事实 2.心理过程 3.心理现象的机制 4.心理现象的条件 5.心理的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应以学校情景中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2)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即包括 学生学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教师教的心理活动,所以教育心理学两者都要研究。 (3)在学与教的心理活动中,教育心理学应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主题对象。,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作用 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早期: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现在:

4、是介于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问题和技术。 作用 帮助教师了解、理解学习问题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 哲学方法论、学科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 1.观察法 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2.调查法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3.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过程: 确定假设 分析变

5、量(自变量、额外变量、因变量) 施测(抽样、分组、数据分析) 研究报告(探求因果关系) 4.测验法 学绩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中国古代教育与心理学思想的结合 先秦时期:荀子将学习视为一个“闻一见一知一行”的活动过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儒效) “闻一见一知一行”这四个过程又是相互联系的,荀子认为“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中庸在继承先哲们论述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科学的五

6、步学习观,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与先秦观点比较而言,该观点对于“审问”、“明辨”给予了特殊的重视,既强调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又强调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强调“思其当然”,又强调“思其所以然”这对于深人理解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2.西方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早期:教育与哲学心理学的结合 理论探索:(移植心理学的现成知识进行推论) 瑞士教育家裴斯特洛齐(教育的心理学化) 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种心理状态:注意、期待、探究、行动)(五段教学法

7、:准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1903):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二、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三个阶段: 1.教育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2.心理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的成就与趋势 1教育心理学的成就 (1)坚持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性。 (2)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为本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建立了一系列学习理论。 (4)逐步克服了外因论和机械论,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机制。 (5)由于认知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在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可以为提高教学成效提供实质性的帮

8、助。 (6)对推动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 (2)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各种新智力理论的出现,人们对学习活动中的复杂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 (3)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校外教育中的学习问题(远程教育、终身学习等)。 (4)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研究受到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5)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注重研究方法的本土化,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与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一、发展的概念

9、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身心的变化过程。 是一种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社会化过程。 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阶段性和连续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大学生处在青年中期,其心理特征既不同于中学阶段,也不同于成人阶段。 二、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的后期,生理发育年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第二节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学 一、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

10、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心理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重要概念。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实质: 个体心理发展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受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制约。 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前者是进化的结果,后者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最近发展区: 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育实践意义: 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教学工作要促进学

11、生认知的主动发展,二、大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 认知特点: 大学生观察力已发展完善,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显著提高,观察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 注意的持久性显著,注意广度拓宽,注意品质发展完善 记忆的整体水平处在人生的最佳时期,记忆的敏捷性、精确性、持久性显著发展 思维,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显著发展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教学: 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大信息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节 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大学生是缺乏经验的成年人。 教育重点:提高自我水平。 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动之以情; 组织活动、了解国情; 参与管理、规范行为; 职业规划、目标准确

12、; 人格完善、服务社会。,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实质及意义 1.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 说明: 第一,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 第二,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能够持久保持的 第三,经验或练习是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2.学习的意义 (1)学习的生物学意义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人类处于物种进化的最高水平,人类的学习能力及其学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是一切动物所不能比拟的。 与生理成熟和先天遗传因素相比,学习的作用居主要地位。 (2)学习的社会意义 学习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发展,而且也

13、是人类进化的助推器。 学习与人类生存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是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个体生理结构的生长、成熟,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使人类个体从一个生物实体发展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学习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3)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课余学习的比重加大 (4)学习途径的多样性,二、学习分类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力技能: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之为过程知识,如应用一些原理、法则去解答习题。 (2)认知策

14、略: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3)言语信息: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事件的特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 (4)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该技能是在不断的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5)态度: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个体采取何种动作是受到态度影响的。 加涅认为,每一种学习结果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其产生依赖于不同的内外条件。教学只有了解各种不同的条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结果的产生。,2.雷兹兰的学习分类(1971) 雷兹兰等(鲍尔与希尔加德,1987;欣茨曼,1986)在对多种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进化水平的不同

15、将学习分为四大类,每一类又包含一些子类别。 (1)反应性学习: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与敏感化。腔肠动物即可以产生此类学习。 (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有三种: 一是抑制性条件作用,即不重复被惩罚的动作的学习,腔肠动物即可形成该学习。 二是经典性条件作用,可发生于简单动物身上,如蚯蚓。 三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在低等脊椎动物身上可产生。 (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即S-R学习)、定型作用(对复合刺激反应,而不对其中的个别刺激反应)与推断学习(客体永久性观念的运用)。 (4)象征性学习:是一种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所特有,包括符号

16、性学习、语义学习与逻辑学习。这三种学习是言语学习的三个阶段。,3.奥苏伯尔学习分类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依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指教学系统中,学生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的传授和接受者的主动构建而实现的。 发现学习则是在主体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现实能动的反映及发现创造,而构建起一定的经验结构而实现的。 (2)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依据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 机械学习即在学习中所得经验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4.冯忠良学习内容分类(1992, 1998) 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经验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1)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具体讲,知识的学习是通过领会、巩固与应用三个环节完成的,每一环节又有其特殊的心智动作。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