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1998545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在去年8月到10月间,河南省先后有4位信访干部突发心脏病,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由此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 缓解信访工作者的压力,减少上访现象,说到底,考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多一份和谐,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一心为民,宵衣旰食,是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 他们以生命为“答卷”,诠释了信访干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有效发挥了信访这一中国特色矛盾化解机制的作用。 在他们去世之后,一些以前的上访户纷纷赶来吊唁,在信访这个集中了诸

2、多社会矛盾的领域,这样的干群关系,让人艳羡。 信访工作者不掌握耀眼的权力,也远离各种行政审批和经济利益,有的只是体察民众疾苦,化解各种矛盾的责任。 因此,信访工作常被视为难事、费心事,也是最锻炼人、也最考验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岗位。 很多地方还出台规定,新入职公务员和将提拔的干部,要先到信访部门挂职。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民众维权意识也日益觉醒,因此,信访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信访干部如此集中的过劳现象,仍让人感到震惊。 我们为4位以身殉职的好干部而痛惜,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所感动。 这也促使我们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劳累?信访制度,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疏解社会矛盾的制度,是党和政

3、府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实际体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特作用自不待言。 信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倾听民间疾苦,也少了司法、行政复议等维权渠道的“门槛”,因此,一个规范有效的信访体系,不仅可以填补司法“管不到”或“忙不过来”的空白地带,也为有些冰冷的司法维权通道,增添了一脉温情。 但信访部门压力过大,信访工作者过劳,也说明行政裁决、司法判决、人民调解等矛盾化解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 一般情况下,公民只有遭遇或者自认为遭遇司法不公,或者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损害了切身利益,才会去寻求上访。 信访工作者太累,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公权部门平时的不作为和乱作为。 习近平同志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说,不少基层党员和群众反映,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 通讯手段再发达也不能替代实地调查研究,不能替代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 按照中央一贯要求,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确保矛盾不扩大、不转移,只有这样,奋斗在一线的信访干部,才不会总这么劳累。 所以,信访干部的“生命答卷”也是一道考题。 缓解信访工作者的压力,减少上访现象,说到底,考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多一份和谐,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