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87091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引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里诗外显功夫,高考古诗鉴赏复习,2004年考试大纲对古诗鉴赏评价的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艺术层面,古典诗词发展简况;诗、词、曲的文体知识;,古典诗词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风格的基本种类和主要诗人的风格;,意象、意境,典故;,常见的表达技巧;常用术语;,、知识储备,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层面,分类介绍:写景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诗、送别诗、羁旅诗、伤春诗、闺怨诗、爱情诗、理趣诗等;,人文内涵:人伦情怀、人生价值、生命意识等;,整体阅读,诵读、感悟、积累;,五读法:读作者、读标题、读序言、读注释、读问题;,二、指导训练,2003年全国高考题:,过香积寺

2、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释: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结合全诗分析、理解“诗眼”“诗骨”;,2004年福建高考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

3、何营造意境的。,2004年甘肃高考题:,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含蓄委婉意蕴丰富,2004年上海高考题:,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 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

4、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1、具体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2、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正确表述,“边读边想边写”朱光潜;,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译文:这轮可爱的闺中明月,如今却常照汉家的军营或今夜闺中和军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

5、下,有多少征夫思妇在对月相思。今春大好光阴虚度,少妇倍觉惆怅,昨夜夫妻依依惜别之情此刻仿佛仍在征夫眼前浮现或少妇在闺中年年盼啊,夜夜想;良人在边地也是夜夜想啊,年年盼。虽然关山远隔,但彼此思念的情意是一样的。,意在笔先,紧扣题目,言简意赅,条理清楚;,2004年浙江高考题:,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考生答案

6、举例:“空”字写出主人公等的人还未到来以及他内心的空虚、漂泊、无依。 阅卷参考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

7、004年辽宁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表述基本格式:总分分总式;,按诗词叙写顺序展开。,以点带面;,面: 兼顾全体,诗、词、曲兼

8、顾,各类主要风格、流派、技巧兼顾,写景诗、边塞诗等不同内容的诗兼顾,非名诗人,但有脍炙人口、蕴含哲理诗句的诗,体现“浙江特色”的诗,点一:诗论题,2004年重庆高考题:,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课本例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练习四:参考杜甫和赵翼对李白的

9、评语,任选李白的一首诗,说说它的艺术特色。,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 赵翼:“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瓯北诗话) 庾开府北朝诗人庾信。鲍参军南朝诗人鲍照。,点二:开放题,2004年湖北高考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题型:比较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

10、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2004年广东高考题:,江 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下列两首都是送别诗,你认为哪首写得更好?为什么?,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梧州王使君(张籍) 楚江亭上秋风起,看发苍梧太守船。 千里同行从此别,相逢又隔几多年。,评价型,2004年辽宁高考题:,蝶恋花

11、(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想象型,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题:就作品中的划线句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展开想象,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综合型,2004年上海高考题:就诗歌中划线句子荒岛鸥鸟满烟芜,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开放题: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可穿凿附会,无中生有。,天净沙秋思(

12、马致远),一般认为这首秋思描绘的景物构成具有统一格调的一幅画面,但也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其他句子无法统一起来。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不统一。这首小令整体表现“断肠”的愁思,其他景色皆呈现出苍凉凄愁的意味,而“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却展现田园风光,与表现旅人漂泊之苦的情感不完全统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统一的。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照图,于苍凉景色中表现出旅人漂泊的愁思,前三句选择了一系列自然景象,第四句“夕阳西下”不仅点明时间,而且为所有景象抹上一层黄昏的色调,体现出“断肠”的情感。而“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也是秋郊之景,强调荒僻偏远之意,倍言旅途之艰辛、离家漂泊之苦。,自创答案:是统一的。寒秋独行,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