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训练卷A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97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训练卷A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训练卷A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训练卷A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训练卷A卷解析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物理卷 第第三三单元单元(A)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一、 (本题共本题共 10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4 分分,共共 40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2、中,第第 16 题只有一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7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分,有 选错的得选错的得 0 分分) 1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A、B 错误; 由于没有拉动牛,可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

3、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C 正确,D 错误。 2 爱因斯坦曾把物理一代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 比作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的警员破案。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著名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 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B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科学家笛卡儿通过“斜面实验”得出推断: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C科学巨人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那就是惯性定律 D牛顿在反复研究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 【答案】C 【解析】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

4、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 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选项 A 错误;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若没有摩擦阻力, 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这一结论的是伽利略,不是笛卡儿,选项 B 错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工作 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那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选项 C 正确;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选项 D 错误。 3物体的运动情况或所受合外力的情况如图所示,四幅图的图线都是直线,从图中可以判断这 四个质量一定的物体的某些运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不为零且恒定的合外力 B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

5、来越大 C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D丁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D 【解析】甲图中物体做匀速直线,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所受合力为零,A 错误;乙图中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受合外力恒定,B 错误;丙图中加速度恒定, 同样所受合外力恒定不变,C 错误;丁图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所受合外力越来越大, 因此加速度越来越大,D 正确。 4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车中悬挂的小球 A 和车水平底板上的物块 B 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 A 的悬线与竖直线有一定夹角。此时关于物块 B 受到的摩擦力,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物块 B 不受摩擦力作用

6、 B物块 B 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 C物块 B 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右 D因小车的运动性质不能确定,故 B 受到的摩擦力情况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A 和 B 都相对车厢静止,加速度相同,方向为水平方向,对 A 受力分析可知,其受到 的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恒定水平向左,故加速度恒定,方向水平向左,所以 B 受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向 左,故 B 正确。 5如图所示,卡车上固定有倾角均为 37的两个斜面体,匀质圆筒状工件置于两个斜面间。卡 车正以 9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为了保证刹车时工件不与其中任何一个斜面脱离,则其刹车的最 小距离更接近于(路面能提供足够大摩擦,si

7、n 370.6)() A33 mB43 mC53 mD63 m 【答案】B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解析】卡车刹车时,当后斜面的支持力为零时,加速度最大,设卡车安全刹车的最大加速度 大小为 a,此时工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tan 37ma,解得 a3 4g,由 0v22ax,得 x 125 3 m,其刹车的最小距离更接近于 43 m,故 B 正确。 6如图所示,长木板的左端用一铰链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放在长木板上的 A 点。调节长木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当夹角为 37时,滑块由 A 点开始下滑,经时间 t 滑到长木 板的最底

8、端; 增大夹角, 当夹角为 53时, 小滑块由 A 点经时间 1 2t 滑到长木板的最底端。 已知 sin 37 0.6、cos 37 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小滑块的加速度之比为 14 B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6 13 C两次小滑块到达长木板底端时的速度之比为 14 D两次小滑块重力势能减少量之比为 12 【答案】A 【解析】对小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知,当夹角为 37时,mgsin 37mgcos 37 ma1, L1 2a 1t2, 当夹角为 53时, mgsin 53mgcos 53ma2, L1 2a 2(1 2t) 2, 整理解得 a1a214,

9、 8 13 =,A 正确,B 错误;又由 v1a1t,v2a21 2t,解得 v 1v212,C 错误;两次滑块下落的高 度分别为 h1Lsin 37、h2Lsin 53,则由Epmgh 可知,两次小滑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之比为 Ep1Ep234,D 错误。 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水平连接一斜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一玩具遥 控小车放在斜面上,系统静止不动。用遥控器启动小车,小车沿斜面加速上升,则() A系统静止时弹处于原长 B小车加速时弹簧处于原长 C小车加速时弹簧被压缩 D小车加速时可将弹簧换成细绳 【答案】AD 【解析】系统静止时,系统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不受力,弹簧弹力等于

10、零,弹簧处于原长,故 A 错误;小车加速上升时,知系统受到的合力的水平分力不为零,且方向向右,则弹簧提供的是拉 力,所以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以小车加速时,可将弹簧换成细绳,故 A、D 正确,B、C 错误。 8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 70 kg 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 滑轮将 30 kg 的建筑材料拉升, 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 g 取 l0 m/s2,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若将材料缓慢上拉,则绳子对材料的拉力为 300 N B若将材料缓慢上拉,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700 N C若将材料以 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拉,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11、 370 N D若人始终未离开地面,则材料上升的加速度不可能大于 40 3 m/s2 【答案】ACD 【解析】若将材料缓慢上拉,建筑材料保持平衡,则绳子对材料的拉力等于建筑材料的重力, 有 F1m1g300 N,若将材料缓慢上拉,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F2m2gF1400 N,故 A 正确,B 错误;若将材料以 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拉,以建筑材料为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3m1g m1a,解得 F3330 N,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F4m2gF3370 N,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370 N,故 C 正确;若人始终未离开地面,绳子的最大拉力 F5m2g700 N,以建筑材料为对象,由牛顿第二定

12、 律得 F5m1gm1am,解得 m 40 3 a =m/s2,则材料上升的加速度不可能大于 40 3 m/s2,故 D 正确。 9如图所示,让物体分别同时从竖直圆上的 P1、P2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沿光滑的弦轨道 P1A、 P2A 滑到 A 处,P1A、P2A 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分别为1、2。则() A物体沿 P1A、P2A 下滑加速度之比为 sin 1sin 2 B物体沿 P1A、P2A 下滑到 A 处的速度之比为 cos 1cos 2 C物体沿 P1A、P2A 下滑的时间之比为 11 D若两物体质量相同,则两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之比为 cos 1cos 2 【答案】BCD 【解析】将物体的重力分

13、别沿光滑的弦轨道 P1A、P2A 方向和垂直轨道方向分解,则沿光滑的弦 轨道 P1A、P2A 方向分力分别为 m1gcos 1和 m2gcos 2,其加速度分别为 gcos 1和 gcos 2,若两物体 质量相同,则两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之比为 cos 1cos 2,选项 D 正确;两物体沿 P1A、P2A 下滑加 3 速度之比为 cos 1cos 2,选项 A 错误;因为弦轨道长度 Ldcos ,由 L1 2at 2,解得 t 2d g , 由速度公式 vat 可得,物体沿 P1A、P2A 下滑到 A 处的速度之比为 cos 1cos 2,选项 B、C 正确。 10 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置于光滑水

14、平地面上, 绸带上放着质量分别为 mA1 kg 和 mB2 kg 的 A、 B 两物块, A、 B 与绸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2, 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A 物块上, 如图所示(重 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若 A、B 与绸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当 F 逐渐增大时, A、B 的加速度 aA和 aB随 F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答案】BD 【解析】A 与绸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AmAg0.21 kg10 m/s22 N,B 与绸带间的最大静摩 擦力 fBmBg0.22 kg10 m/s24 N,绸带受到的最大摩擦力 ffA2 NfB,故绸带与物体 B 一 直保持

15、相对静止,产生的最大加速度 a f mB 2 2 m/s21 m/s2,此时对 A 分析,FfAmAa,解得 F 3 N;当 F3 N 时,A、B 和绸带一起做加速运动,加速度 a共 F mAmB F 3,当 F3 N 时,A 与 绸带发生相对滑动,A 的加速度 aAFfA mA F2,B 的加速度恒定,故 B、D 正确,A、C 错误。 二、二、(本题共本题共 6 小题,共小题,共 6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 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要的

16、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 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4 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 A 为滑 块,B 和 C 处是钩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实验中该同学保持在 B 和 C 处钩码 总个数不变的条件下,改变 C 处钩码个数,测出 C 处不同个数钩码的总质量 m 及对应加速度 a,然 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该同学手中有电火花计时器、纸带、10 个质量均为 100 克的钩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 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需要_。 A秒表B毫米刻度尺C天平D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 C 处钩码的总质量 m 为横轴,以加速度 a 为纵轴,绘制了如图 乙所示的实验图线,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g 取 10 m/s2) 【答案】(1)B(2)0.3(每空 2 分) 【解析】(1)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即可知道时间,故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