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B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893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B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B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B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B卷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B)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节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共共 50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

2、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 B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 C自然增长率小于 1 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 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 项错误; 性别比例通过种群增长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在生殖期的影响最大,B 项错误;自然增长率小于 1 时 种群的数量仍增加,并没有减少,C 项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 所占的比例关系,D 项

3、正确。 2某科研小组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运用了昆虫的避光性原理 B该方法是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的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C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很好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将大田中用黑光灯诱捕法获取的种群密度与历史记录作对照,可得出反映密度大小的准确 数据 【答案】B 【解析】本题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昆虫的种 群密度,该方法运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原理,A 项错误;该方法是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农业害虫的种群 密度的常用方法,B 项正确;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而不是种群密度, C 项错误

4、;将大田中用黑光灯诱捕法获取的种群密度与历史记录作对照,只能得出反映密度大小的 估算值,不能得出准确数据,D 项错误。 3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 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 不一定上升,因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A 错误;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它是增长型,也会 随

5、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减少,B 错误;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 往往与务工人员有关,故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C 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D 错误。 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ABC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调查实验,考查对种群密度调查、培养液

6、中酵母菌数量调查、土壤小动 物丰富度调查原理、方法的理解。明确各调查方法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 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再次捕捉时被标记个体比例偏小,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需要统计,只统计方格内菌体会导致计算 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比 实际数值偏大;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的特性,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 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进入诱虫器中的小动物数量偏少,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选 C。 5下列关于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7、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A种群的数量决定环境容纳量大小 B种群的实际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 C环境容纳量越大种群的动态变化越明显 D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群落演替进行而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不是由种群的数量决定的,A 项错误;种群 的实际数量有时会高于环境容纳量,B 项错误;环境容纳量越大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更趋于稳定,C 项错误。 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 线,如下图所示(其中 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

8、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d 期间一直在下降 D仅由图可知,a、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等有关知识。田鼠属于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 于群落的特征,A 项错误;据图分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 1 后小于 1,说明种群 的增长速率先大于 0,后小于 0,则 d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 项错误;图中 a、b 两点的年龄组成都 是增长型,D 项错误。 7蝴蝶为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有 140

9、00 多种。蝴蝶幼虫嗜食叶片,成虫 大部分吸食花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6 平方米草地上有 8 只蝴蝶可以表示蝴蝶的种群密度 B若调查一长方形地块中某蝴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可用等距取样法取样 C诱捕某种蝴蝶的雄性个体,会降低该种蝴蝶的种群密度 D蝴蝶属于初级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调查等有关知识。16 平方米草地上的 8 只蝴蝶不一定是同一种生 物,因此不可以表示蝴蝶的种群密度,A 项错误。 8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许多种子。自然状况下,其种子随风飘落到某草 地上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蒲公英的种群数量

10、呈非周期波动 B蒲公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集群分布 C调查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大小越大越好 D动物取食使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发生动态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变化及调查等。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 许多种子,并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所以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波动,A 项错误;蒲公 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随机分布,因为蒲公英的种子是随风飘落的,B 项错误;调查该蒲公英种群密 度时样方的大小一般以 1m2的正方形为宜,而不是越大越好,C 项错误;动物取食蒲公英时,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动态变化,D 项正确。 9如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 Nt与 Nt+1/Nt的

11、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为 a 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种群密度为 b 和 e 时,该种群数量都达到环境容纳量 C种群密度为 c 时,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最大 D种群密度为 d 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答案】B 【解析】种群密度为 a 时,Nt+1与 Nt的比值1 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故 b 点不是环境容纳量,e 点之后,Nt+1与 Nt的比值1 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最 可能为增长型,D 正确。故选 B。 3 10某科研小组于 2008 年在一座小山上调查发现该处有 700 株杨树,但到 2020 年再去调查时 发现杨树种群数量因死亡

12、而减少了 200 株。这不能说明 A2008 年时杨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 B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C此处杨树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500 株 D杨树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与气候、天敌、病虫害等因素有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年龄结构及种群数量变化等。与 2008 年相比,2020 年杨树种群数量减 少了 200 株,说明 2008 年时杨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A 项不符合题意;2008-2020 年间 杨树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说明种群中的个体数是随时间而变化的,B 项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 息不能确定此处杨树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500 株,C 项符合题意;杨树种

13、群数量的变化可能与气候、 天敌、病虫害等因素有关,D 项不符合题意。 11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只需要消毒处理 B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C一个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从盖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 D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对培养用 具和培养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A 项错误;计算边界线上的酵 母菌数量时,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

14、左不计右”的原则,B 项错误;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增 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而不能从盖 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C 项错误;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 验,D 项正确。 12某科研小组调査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 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下降,说明该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B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随机调査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C结果显示,有效洞穴密度对小花草玉梅密度几乎无影响 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増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

15、种群密度及调查、丰富度及群落演替等有关知识。由图可知,高山蒿草的种 群密度下降,但不能说明该群落的丰富度下降,A 项错误;对于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动物的巢穴的 调查均可以采用样方法,B 项错误;结果显示,有效洞穴密度对小花草玉梅密度大小有影响,C 项 错误;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 项正确。 1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群落就是由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个种群组成 C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以及群落演替。稳定型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 处于动态平衡的或者说在近期内相对稳定,A 项错误;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 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 项正确;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一物种,杂草不是 同种生物,C 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 项错 误。 14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 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 4 A只有一项B只有两项C只有三项D全部正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中物种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最简单的测定方法是列出各物 种的名录;对;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优势种 在争夺空间和资源上处优势地位,同时对群落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对;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参 与自然选择的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