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87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B) 第十三单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共共 50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基因工程是在 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操作的,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一定不进 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黏性末端结合 C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表达DDNA 探针检测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 2从酵母菌中获取某种酶的基因,并导入棉株表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 PCR 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B以 mRNA 为模板合成 cDNA 的过程为逆转录 C基因是否成功在棉株中表达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验 D若使该酶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可以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

3、造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B常用基因探针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 DNA 分子中 C蛋白质工程通过直接改造蛋白质的结构来创造新的蛋白质 D蛋白质工程中,蛋白质的合成仍然遵循中心法则 4一种深海火山噬菌体基因组编码的 DNA 聚合酶(NrS1DNA 聚合酶)识别复制起点后,以 dNTP 为原料,在解旋酶和 DNA 结合蛋白的帮助下,就能完成 DNA 的单向复制,而真核生物采取 多起点双向复制的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两种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 B解旋酶完全解开 DNA 双链后再复制 CNrS1 DNA 聚合酶起作用

4、时不需要引物 DNrS1 DNA 聚合酶可以简化 PCR 过程 5来源于细菌的蓝色色素(谷氨酰胺蓝靛素)合成酶基因在白色玫瑰的花瓣中成功表达,观察 到玫瑰花瓣呈现蓝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目的基因为谷氨酰胺蓝靛素基因 B花瓣中的蓝色化合物是谷氨酰胺蓝靛素 C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玫瑰细胞 D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培育蓝色玫瑰的核心步骤 6为临床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 TNF-抗体,需要将 TNF- 抗体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噬菌体基因组中,经过筛选得到能正确表达 TNF-抗体的噬菌体,进行大量 扩增。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 TNF-抗体的基因片段与

5、噬菌体 DNA 重组需用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B在细菌体内噬菌体以自身氨基酸为原料合成 TNF-抗体 CTNF-抗体随子代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在噬菌体表面 D噬菌体通过侵染细菌繁殖,增殖速度快,更容易快速获得抗体 7下列各项结果中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是 A白菜和甘蓝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白菜和甘蓝基因 B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产生人生长激素的菌株 C把雄性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到雌性动物去核卵母细胞中培养出新个体 DR 型肺炎双球菌与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混合培养后获得 S 型菌株 8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利用两种不同限制

6、酶处理,能避免抗虫基因的 DNA 片段自身环化 B可用氯化钙处理农杆菌,有助于促进重组 Ti 质粒转化到农杆菌细胞中 C用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重组 Ti 质粒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具有抗虫性状的植株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9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优良新品种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A去除亲本体细胞的细胞壁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C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诱导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10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合子),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 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

7、控制。若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出高产、 耐盐碱的植株,最佳的方案是 A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直接培育成幼苗 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目的植株 C将乙种植物的耐盐碱基因导入甲种植物的卵细胞中,然后进行离体培养 D使两种植物有性杂交获得 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目的植株 11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 B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1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

8、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13中国科学院孙强团队对一流产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突破 了现有技术无法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 理,研发诊治药物带来光明前景。如图为“中中”和“华华”培育的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过程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清,可为成纤维细胞核全能性的激发提供物质 C过程进行同步发情处理,可降低代孕母猴对“中中”、“华华”的免疫排斥

9、反应 D与模型小鼠相比,模型猴更适合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 1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可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 B少数细胞在连续培养 50 代后可获得不死性,是某些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根据在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的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 DPEG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15胚胎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A胚胎分割与融合B胚胎冷冻保存技术 C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D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 16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供体中采集到的成熟精子经获能处理后才能与卵细

10、胞结合 B目前尚无从受精卵到新生儿的全体外胚胎培养技术 C胚胎分割时需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D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不加饲养层会导致胚胎干细胞只生长不分化 17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移植可以定向产生基因突变 B可选择在桑椹胚期进行胚胎分割 C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 D移植的受体母畜必须经过免疫学检验以防止排斥外来胚胎 18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能够实现对良种种畜的快速大量繁殖,以下哪项技术不具备此优点 A基因工程技术B细胞核移植技术 C胚胎分割技术D试管动物技术 19治疗性克隆有望解决供体器官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部 分过

11、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表示细胞核移植B细胞 A 常用受精卵 C过程表示脱分化过程D胚胎干细胞只分化不增殖 20运用转基因技术培养的单细胞“工程硅藻”,可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脂质形式储存起 来。科学家计划在海水中大量培养“工程硅藻”,捕捞后从中提炼“ 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相比,下 列哪项不是使用这种“生物柴油”的优点 A可再生B不显著增加碳排放 C不排放含硫废气D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1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白细胞介

12、素-2,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22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可能会使某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3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的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生态农业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

13、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稳定性 D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 24下列实例与其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合理放牧协调与平衡原理 B天然混合林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农作物合理密植物种多样性原理 D无废弃物农业整体性原理 25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B该模式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基本原理 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优于 D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

14、题,共小题,共 50 分)分) 26(10 分)“黄金大米”是一种新型转基因大米,其-胡萝卜素的含量是普通大米的 23 倍,因 大米抛光后呈现黄色而得名。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胡萝卜素转化酶体系转入到大米胚乳中获得“黄金大 米”的培育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酶 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1)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图中质粒外,还有_等,图中基因、的作 用是_。 (2)图中涉及的酶或酶主要是从_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据图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 载体 c 的过程中,质粒需用_(限制酶或限制酶)进行切割。 (3)图中通过过程 a、b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法

15、,该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_ (“含”、“不含”)启动子。若过程 d 用到了农杆菌转化法,则目的基因插入的 c 的位置应该是 _。 (4)为检测水稻细胞是否表达出胡萝卜素转化酶,用到的检测方法是_。过程 e 获得符 合要求的个体需要用到的植物激素是_。 27(10 分)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科研工作者将 TaNHX2 基因转移到某植物细胞内,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植株新品种。下图是获取 的含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断,Sau3A、EcoR、Bamh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分别 是GATC、GAATTC、GGATCC,质粒上各有一个 Sau3A和 ECoR的酶切位点。请分析回答 问题: (1)若用 BamH 切割图中所示的 DNA 片段获得了目的基因,则需选用_酶切割 质粒,以便构建重组质粒,该方案的缺陷是会出现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我环化以及_。故 切割图中所示 DNA 片段的最佳方案是选用_酶。实验中酶作用的强弱可用_ 表示。 (2)将获得的重组质粒导入原生质体,导入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原生质体培 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其作用是_。原生质体经过细胞壁再生,进而分裂和 脱分化形成_。 (3)为了从个体水平检测成果,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 28(10 分)利用单克隆抗体可以快速诊断病毒感染,避免延误治疗,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 方法如下: (1)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