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训练卷A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84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训练卷A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训练卷A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训练卷A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训练卷A卷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 第一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S 32Cl 35.5K 39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

2、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C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要不断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 D浓碱液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硼酸溶液 【答案】B 【解析】金属钠着火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燃烧更剧烈,所以 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应该用沙子,B 错误;答案选 B。 2在芒硝(Na2SO4l0H2O)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过程中,下列仪器或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芒硝晶体

3、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称量瓷坩埚的质量、瓷坩埚和一 定量芒硝晶体的质量、瓷坩埚和芒硝粉末的质量,至少称量 4 次,所以涉及到称量操作,需要托盘 天平,A 不符合题意;B为使芒硝晶体充分反应,应该将芒硝晶体研细,因此要用到研磨操作,仪 器为研钵,B 不符合题意;C盛有芒硝晶体的瓷坩埚放在泥三角上加热,不需要蒸发结晶操作,因 此实验过程中未涉及到蒸发结晶操作,C 符合题意;D加热后冷却时,为防止芒硝粉末吸水,应将 芒硝放在干燥器中进行冷却,从而得到纯净而干燥的无水芒硝,因此需要使用干燥器,D 不符合题 意;答案选 C。 3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1

4、3.60m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加热后的坩埚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C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液体中 D过滤时,先将滤纸湿润,然后再将滤纸放入漏斗中 【答案】B 【解析】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 A 错误;C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 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 C 错误;D过滤时,应先将滤纸放入漏斗中,再用蒸馏水润湿滤 纸,以免有气泡残留,故 D 错误;故选:B。 4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容量瓶、烧杯、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非玻璃仪 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能完成的实验是 A制备乙酸乙酯B粗盐的提纯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5、D配制 0.1molL1的盐酸溶液 【答案】A 【解析】制备乙酸乙酯需要用到试管、导管、酒精灯,粗盐的提纯需要用到漏斗,用四氯化碳 萃取碘水中的碘,需要用到分液漏斗,配制 0.1molL1的盐酸溶液,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 滴管,综上答案为 A。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 D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答案】D 【解析】A蒸发时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

6、剩余的水蒸干,A 错误; B萃取剂不一定是有机溶剂,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B 错误;C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 错误;D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量蒸 汽的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 正确;答案选 D。 6水合肼(N2H4H2O)为无色透明的油状发烟液体,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制备的反应 原理为 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水合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装置甲中试剂 X 可以选择生石灰 B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 C装

7、置丙制备水合肼时氨气从 b 口进入 D装置丁可用于吸收多余的尾气 【答案】C 【解析】从化学方程式可知,制备水合肼时需制备氨气、并通入 NaClO 溶液。氨气极易溶于水、 且会污染环境,实验时要防倒吸、进行尾气处理。C 项:为利于氨气与 NaClO 溶液反应,制备水合 肼时氨气应从装置丙 a 口进入,C 项错误;本题选 C。 7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 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 Cl存在 B通入 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 I存在 C加入 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

8、时,可确定有 SO 2 4存在 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 CO 2 3存在 【答案】B 【解析】ACl、SO 2 4均能与 Ag+形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A 错误;BI2遇淀粉变蓝, 通入 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则溶液中有 I存在,B 正确;CSO 2 3与 Ba(NO3)2反应生成 BaSO3沉淀,加入稀盐酸后在 H+、NO 3的作用下 BaSO3可转化为 BaSO4沉淀,C 错误;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CO2或 SO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CO23、HCO3、 SO 2 3或 HSO3,D 错误;故选 B。 8下

9、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分液时,两层液体应依次从下口放出 B用装置乙除去 NO 中混有的少量 NO2时,应将混合气体从 a 管通入 C中和滴定时,锥形瓶应先用待测液润洗 23 次 D配制溶液时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 【答案】B 【解析】A分液时为避免相互污染,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故 A 错 误;BNO 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NO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 NO,混合气体从 a 管通入,气体可充 分和水接触,从而充分吸收 NO2,故 B 正确;C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会使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 大,使滴定结果偏大,故 C 错误;D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液

10、体吸出,导致部分溶质损失,溶液浓 度偏低,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B。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制备 Fe(OH)3胶体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 FeCl3溶液中 B由 MgCl2溶液制备无水 MgCl2将 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答案】D 【解析】 A 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 FeCl3溶液中生成的是 Fe(OH)3沉淀, 不能制备 Fe(OH)3 胶体;B将 MgCl2溶液加热蒸干时,由于发生水解且水解产物易挥

11、发或易分解,故不能由 MgCl2 溶液制备无水 MgCl2; C 加入稀硝酸溶液, Cu 粉及其中混有的 CuO 全部溶解, 不能达到目的; D 分 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可以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 性。故选 D。 10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中的物质中的物质预测中现象 A淀粉碘化钾溶液浓硝酸无明显现象 3 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现象 C氯化铝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 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 【答案】A 【解析】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 KI 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 KI 氧化为 I2,I2遇淀

12、粉变蓝色,故 A 错误。 1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 1 所示装置除去 Cl2中含有的少量 HCl B用图 2 所示装置蒸发 KCl 溶液制备无水 KCl C用图 3 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图 4 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 NH3 【答案】D 【解析】可以用向 NaOH 固体中滴加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 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氨气,所以不能用图 4 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 NH3。答案选 D。 12 已知酸性: H2SO3H2CO3HSO3HCO3, 某无色溶液 Y 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 Cl、 SO24、 HCO

13、3、HSO3、Fe3+、Ba2+、NH+4、Na+,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相同,为了确定其组成,某课题小组进行 如下实验(假设气体均全部逸出、忽略 H2O2的分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溶液 1 中一定不存在 Fe3+、SO24 B气体 1 为 CO2气体 C溶液 Y 中一定含有 Cl,且 n(Cl)=0.01mol D溶液 Y 中可能存在 Na+,可取溶液 1 通过焰色反应实验验证 【答案】C 【解析】由于 HSO 3会被双氧水氧化,而加入足量盐酸酸化的双氧水能够产生气体,所以一定 含有 HCO3,则一定不含 Fe3+(会与碳酸氢根双水解),产生的气体 1 为 CO2,则 n(HCO3)= 0

14、.224L 22.4L/mol = 0.01mol;根据可能存在的离子可知生成的不溶于酸的沉淀只能是 BaSO4,则一定含有 Ba2+,一定不 含 SO24,所以一定含 HSO3,亚硫酸氢根被双氧水氧化成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n(Ba2+)=n(HSO3)=n(BaSO4)= 2.33g 233g/mol =0.01mol;溶液 1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加热可以产生气体,则 该气体为 NH3,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NH+4,且 n(NH+4)= 0.17g 17g/mol =0.01mol;根据已有推断,溶液中正电 荷总数为: 2n(Ba2+)+n(NH+4)=0.01mol2+0.0

15、1mol=0.03mol, 负电荷总数为: n(HSO3)+n(HCO3)=0.01mol +0.01mol=0.02mol,即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 Cl,但由于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钠离子,所以 n(Cl)至少 为 0.01mol。根据分析可知溶液 1 中一定不存在 Fe3+、SO24,气体 1 为 CO2,溶液 Y 中一定含有 Cl, 但由于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钠离子,所以 n(Cl)至少为 0.01mol,根据分析可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钠离 子,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来检验溶液 1 中是否含有钠离子,若有,则溶液 Y 中也有钠离子,故选 C。 13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图,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均属于氧

16、化还原反应B氢气和氯化氢均可循环利用 C二氧化硅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D三氯甲硅烷(SiHCl3)摩尔质量为 135.5g 【答案】D 【解析】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发生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A 正确;B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图中反应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氯化氢,同时氯化氢也作为反应物 参与化学反应,故氢气和氯化氢均可循环利用,B 正确;C二氧化硅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C 正确;D三氯甲硅烷(SiHCl3)摩尔质量为 135.5gmol1,D 错误答案选 D。 14锡为A 族元素,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nI4,熔点 114.5,沸点 364.5,易 水解)。实验室以过量锡箔为原料通过反应 Sn+2I2= SnI4制备 SnI4,装置如图(夹持、加热装置 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SnI4不溶于 CCl4 B装置中 b 为冷凝水进水口 C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D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的 I2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干中 SnI4的熔沸点,从组成分析可知 SnI4与 CCl4为同族形成的同类物质, 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 SnI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