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实践训练卷A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81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8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实践训练卷A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实践训练卷A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实践训练卷A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实践训练卷A卷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A) 第十二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共共 50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同学在线提交了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报告,他的做法错误 的是 A选择新鲜的葡萄略加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 B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满葡萄汁 C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D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 【答案】B 【解析】选择新鲜的葡萄洗 1 到 2 次,除去枝梗后榨汁,A 正确;葡萄汁不能装满,需装至玻 璃瓶的 2/3 空间,B 错误;酒精发酵期间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需适时拧松瓶盖,防止发酵瓶爆裂,C 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故醋酸发酵时应去除瓶盖,加一层纱布,

3、D 正确。 2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发酵可以用来制作酸奶和泡菜 B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C用冰箱冷藏食品是因为低温能杀死细菌和真菌 D防腐剂能杀死食品中的细菌,防止食品腐败,可以大量使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及其应用有关知识。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A 项错误;由 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代 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B 项正确;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但不能杀死细菌和真菌,C 项错误;防

4、腐剂中有些是化学物质, 往往影响人的健康,尽量少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D 项错误。 3图甲为果酒和果醋制作装置,图乙表示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 b,适时打开阀 a 几秒钟 B制作果醋时需打开阀 a 通气,打开阀 b 排气 C过程都只能发生在缺氧的条件下 D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A 【解析】图示装置中,阀 a 控制排气,阀 b 控制进气,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 b 以创造缺氧环境, 适时打开阀 a 几秒钟以排出产生的 CO2,A 项正确;制作果醋时,打开阀 a 是为了排气,打开阀 b 是为了通气,B 项错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时进行有氧呼

5、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过程有氧和无氧都能发生,C 项错误;过程 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是醋酸菌酿醋过程,所需 的最适温度在 3035,D 项错误。 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 p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B 【解析】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 作酸奶的

6、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 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 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 正 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 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 p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 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 pH 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 程中溶液的 pH 都是逐渐降低,C 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 错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5请结

7、合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进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程一中,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在现代腐乳生产时通常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B流程二中,需要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且盐量逐层递增 C流程三中,卤汤配制中添加 12%左右的酒的目的是满足食用者饮酒需要和调节口味 D流程四中,密封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再用胶条密封瓶口,以防瓶口被污染 【答案】C 【解析】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的毛霉菌种制作而成的,A 项正确;流 程二的具体操作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 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B 项

8、正确;卤汤中加入酒精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生长,使 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酒精含量控制在 12%左右的原因是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含 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C 项错误;密封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的目的是防止瓶口污 染,D 项正确。 6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 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 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

9、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答案】C 【解析】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A 项正确;“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菌种, 制作泡菜时加入“陈泡菜水”可以实现接种乳酸菌菌种的目的,B 项正确;制作泡菜的过程中,由于 细胞呼吸的消耗,有机物的干重将减少,但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将增加,C 项错误;若放入的食盐过 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就会使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D 项正确。 7在实验中可利用葡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B与果醋发酵相比,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低 C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

10、酒发酵 D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风味更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适当加大接种量,菌体的基数增大,可快速形成优势菌 群,抑制杂菌生长,提高发酵速率,A 项正确;1825适合酒精发酵,醋酸菌是嗜热菌,一般在 3035培养,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 项正确;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要先进行隔绝 空气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C 项错误;人工接种菌种单一,自然发酵菌群丰富,产品风 味更好,D 项正确。 8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 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

11、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 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 B“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释放形成的 C“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答案】C 【解析】“浸曲发”是将酵母菌活化,可以使微生物代谢加快,A 正确;“鱼眼汤”是指酵母菌在 呼吸过程中产生 CO2,使溶液中出现气泡,B 正确;在做酒过程中,为消除杂菌的影响主要靠“炊作 饭”,即蒸熟,C 错误;“舒令极冷”是将米饭摊开冷透,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酵母菌死

12、亡), D 正确。 9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答案】D 【解析】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分离、筛选,对照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因此用接种了的普通培 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进行对照,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 数目。 10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3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图中、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区挑取单菌落 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

13、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答案】B 【解析】倒平板后无需晃动,A 错误;区、区没有出现单菌落,说明细菌数量太多,故应 从区挑取单菌落,B 正确;出现单菌落即达到了菌种纯化的目的,C 错误;刚果红是一种染料, 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 反应,D 错误。 11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答案】A 【解析】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

14、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 养皿等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A 错误;为了防止杂菌污 染,每次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进行灼烧灭菌,B 正确;接种后,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 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 正确;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 微生物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D 正确。 12下图中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乙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后才能取菌液 B稀释倍数过低时,所得的菌落不一定是由单一的细胞或孢子繁殖而成的 C乙培养皿中所得的菌落都符合

15、要求 D乙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答案】C 【解析】灼烧后的涂布器如果没有冷却就接触菌种,会将菌体杀死,A 正确。稀释倍数过低会 导致多个菌体聚集在一起繁殖成菌落,B 正确。平板划线法中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处形成的菌落才 是由单一的细胞或孢子繁殖而成,这种菌落才符合要求,C 错误。连续划线中,除了第一次划线外, 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目的是使得菌体密度越来越小,保证最后划线末端处的 菌落是由单一的细胞或孢子繁殖而成的。 13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 3 个平板

16、 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作为对照进行培养 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D 【解析】为了获得单个菌落,应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 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至少要涂布 3 个平板进行重复实验;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可用来筛选纤维素 分解菌,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一般需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14生长图形法是一种测定微生物营养需求的简便方法。为探究某嗜热菌所需生长因子的种类, 研究小组把该菌的悬浮液与不含任何生长因子但含有其他必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混合后倒成平板, 然后在平板上划分数区,将甲、乙、丙三种生长因子分别添加到不同区域,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倒成平板后直接培养可判断有无污染 B倒成平板后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C图示结果表明该菌需要生长因子乙或丙 D生长图形法还可用于某些菌种的筛选 【答案】C 【解析】图中在乙和丙中存在该嗜热菌,说明该嗜热菌生长需要生长因子乙和丙,C 不正确。 15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果胶酶是一类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 B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