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79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A)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共共 50 分分。在每小

2、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2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消

3、费者可有可无 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过程的实质是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的过程 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生态系统只有保持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才能长期维持稳定 4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a 和 b,顶级消费者是生物 g B该食物网中所有的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C该食物网中有机物和能量是沿箭头方向流动的 Dg 个体捕获 f 个体,最多获得 f 个体能量的 20 5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 叶林生长不良。以下

4、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6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 迅速将一只盲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盲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该实验中引起其他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起作用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引起的负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7对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林土壤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经营强度 土

5、壤动物类群(种/m2) 杂食腐食植食捕食总计 粗放经营林(低强度)245314 笋竹两用林(中强度)333312 笋用林(高强度)13318 A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土壤中的腐食动物作为分解者有利于物质循环 C结果表明过度经营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D不同的经营强度会改变自然群落的演替方向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8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B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地球上生物都有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 D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9热带雨林中的木蚁经

6、过森林地表时,常会感染一种真菌的孢子。一经感染,便会脱离蚁群, 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住中央叶脉一动不动,形成“僵尸蚂蚁”。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 萌发,孢子成熟后被释放到雨林地面。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 B“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 C木蚁和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D“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11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高低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12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 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捕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 物修复系统的治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

8、确的是 A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 B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C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 13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14在某玉米地生态系统中,玉米、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 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上述生物参与构成的食物链为玉米昆虫甲昆

9、虫乙 B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玉米的摄食量 D该玉米地的碳循环在玉米、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15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 的叙述,正确是 A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C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10、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CO2形式循环 17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的破坏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使渔业资源严重受 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B湿地群落的重要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群个体的随机分布等 C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气候调节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湿地群落中,害虫与其天敌之间为捕食或寄生关系 18某人工生态果园中害虫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是 499.84kJ B果园中以粪便为食的蜣螂获得了害虫体内的全部能量 C图中 X 可代表害虫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

11、量 D引入天敌是防治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息息相关 19社会文明与生态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关于生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系统需要利用群落演替的规律 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D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0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 C“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2、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1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 的是 处理水稻产量 (kg/hm2) 土壤有机质(%) 稻田养鱼40232.72 对照34742.56 A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B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C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 D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 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得快

13、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 稳定性 23北京麋鹿苑的部分麋鹿被迁移到湖北石首长江故道地区后,形成新的种群。数年后,石首 保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的现象。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进入石首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种群数量会呈 J 型增长 B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初生演替 C麋鹿的引入,提高了石首地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内斗争增强所致 24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一半沙土一半水域,水底养着虾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 漂浮

14、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虾蟹的排泄、排遗物,沙土中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养殖大棚中的生物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特殊辣椒驱虫导致该害虫种群密度降低属于生物防治 C蔬菜从虾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属于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维持其相对稳定 25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

15、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分。) 26(10 分)池塘淡水养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鱼类养殖为主的精养池塘,一般生产水平较高,投资小,收益大。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池塘鱼类养殖中要采用立体养殖法,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 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_。 (2)某种鱼排卵时还能释放激素以吸引雄鱼前来排精,以促进卵子受精,这种激素属于生态系 统的_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_。 (3)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类,则鱼类产 量将_,原因是_。 27(10 分)根据各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构建的金字塔称为能量金字塔,下图是某温带陆地生 态系统特定时间内能量金字塔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在能量上,_(填“是”或“不是”或“不一定”)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在 测定时间内,山狮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_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2)树和草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原因是_。 (3)研究者对该群落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 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空间结构。 28(10 分)用某些微生物制成的生物菌剂可用于修复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请回 答下列问题: (1)生活污水过多地流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