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53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绝密 启用前启用前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政治卷(B)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020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 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 让它缺席。”这说明() 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种语言 汉字是传承世界文化的重要载体 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有重大作用 ABCD 2、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山海经、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均记载了长白山的内容,印证了长白山文化的悠久性,进而举证了长白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要发源地。这表明() A

3、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B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产生的重要根源 C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 D自然美景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3、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 3 000 万人,大批 欧美国家的汉语爱好者来中国求学深造。有 100 多个国家,2 500 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60 多个国 家和地区把中文纳入了中小学考试。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汉语是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石 “汉语热”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语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BCD 4、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

4、里,都留下一首赞歌这首我和我的祖 国曲声厚重丰富、打动人心。2019 年以来,这首歌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 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这表明() 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取决于其艺术形式 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现代传媒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传播的内容 爱国主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ABCD 5、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五四精神。100 年前,青年学生所展示的爱国姿 态与勇气,直到今天仍有它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这是因为() 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爱

5、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ABCD 6、当年,无数抗战英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上 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抗战精神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抗战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抗战精神因超越历史条件而具有永恒性 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BCD 7、“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 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基因,在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进程而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

6、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存在着。“红船精神”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可见“红船精神” ()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BCD 8、习近平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寄托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光荣与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这是因为民族精神()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7、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激励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物质力量 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ABCD 9、2019 年国庆期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再一次在群众中传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 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不论是在哪里,每当这首优美的乐曲响起,各族人民 都会共情共鸣,跟着乐声一同吟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种激荡在各族人民心中的情感 () 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 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ABCD 10

8、、“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 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 26 部,首批 10 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 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 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 ABCD 11、9 月 23 日下午,2019 年女排世界杯中国以 3:0 战胜美国,再次卫冕世界冠军。女排姑娘 们在赛场上顽强战斗、勇敢拼搏,其“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女排精神再 一次让国人沸腾,再一次向历史和人民、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力。这说明女

9、排精神() 形成于实践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是女排姑娘在运动赛场奋力拼搏的精神支柱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价值追求 ABCD 12、2019 年 7 月 6 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中华文明存世 5000 余年 的重要例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该遗址真实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发展程度,揭示了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 中心。据此可知中华文化() 灿烂辉煌,引领风骚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BCD 13、2019 年 1

10、0 月 7 日晚,上海浦东陆家嘴“外滩之窗”璀璨亮灯。“祖国万岁”大型书法灯 光秀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以天地为展厅,在高 142 米、宽 42 米的“卷轴”上,随着灯光秀 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由上海 5 位著名书法家创作的真草隶篆行 5 种书体“祖国万岁”逐一展现,尽 显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美韵,书香墨韵为国庆假期的璀璨浦江更添一抹华彩。这说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火炬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世界文明中发挥决定作用 ABCD 14、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1、 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 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 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ABCD 15、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 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彰显

12、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ABCD 16、2019 年 10 月 7 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又见大唐”书画文 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从善花仕女图就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 帖四件文物入手,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展览语言解答观众“国宝如何成为国宝”的疑问,成 为普通民众能够看得懂的展览。材料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恰当的形式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 通过博物馆展览国宝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机的保障 ABCD 17、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

13、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 3 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 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下面还有“BEIJING2022 的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标 志。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 说明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既展现中华文化,又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源于设计者的灵感,形象展示活动的活 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BCD 18、2020 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 人心,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 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这说明() 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

14、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 ABCD 19、随着人们对方言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某语音输入法顺势推出了 22 种方言的语音识别系统, 说家乡话也可以接触科技最先进的成果,这无疑是对方言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引发了人们关于保 护方言的新一轮热议,以下关于“保护方言”的观点正确的是() 方言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促进文化传播方言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生动体现 方言作为地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方言的传承依赖于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 ABCD 20、2019 年国庆档电影迎来了三部超强献礼巨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

15、攀登者这 些影片共同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正能量和家国情怀,为观众们献上一场生动且深刻的爱国主 义盛宴,成为观众热捧的口碑佳作。这启示我们() A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与示范作用 B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C流行文化能够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D人人都可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3 3 大题大题,共,共 4040 分。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探月梦想征程 中的里程碑。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研发过

16、程中,设备测试遇到诸多问题,一大批老专家 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和分析症结所在,夜以继日地测试、修改,直至彻底解决;针对“嫦娥 四号”着陆器落月的地形崎岖、 着陆困难的情形, 航天工作人员没有采用美国、 苏联早期的“盲降” 着陆方式,而是自主研发,在月球着陆器上首次应用避障技术经过上万人的协同努力,耗时四 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智能“避障”式安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16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指出, 伟大出自平凡, 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 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 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 作用。(12 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