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B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18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9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B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B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B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B卷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1 届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 语语文文(B)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

2、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于文学经典,一般读者光凭直觉也能欣赏玩味,但是直觉并不一定可靠。修养不足会造成误 读,不仅一般读者,就是专家也在所难免。近日,对于杜牧的山行 ,就有专家解曰:中国诗人对 时令的转换很是敏感,秋气萧森,遂引发诗人“悲秋”之感。其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 ,明明是说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鲜艳,哪里有什么悲凉之感?这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为什么专家对明摆在眼前的颂秋视而不见?因为人的心理不是一张白纸, 并不像美国行为主义者所设 想的那样,对外界一切信息刺激皆有反应。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只有与主体心理图式相应者 才能同化而有所反应。我国悲秋诗歌母

3、题源远流长,学养不足者,容易以为这就是一切。其实,古 典诗歌中颂秋亦有经典之作,如刘禹锡的秋词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可惜,这种误读还比较普遍,如有老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 一开头,便在“秋”下加一“心” ,是为“愁” ,说是“逢秋即愁” ,实际上这只是汉字构成初期的历 史痕迹。 并不全面甚或粗浅的积累,会形成某种强制同化模式,导致自我蒙蔽。还可举一例,即对木 兰诗的解读。有专家出于英雄的现成观念,乃论断木兰英勇善战。有专家还考证,北方兄弟民族, 耕战合一,英勇强悍,置生死于度外。然而细读文本,几无诗句正面描写木兰征战,与战事有关者,

4、只有“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 ,然而严格说来,这是行军宿营。正面写到战事的是“将军百战 死,壮士十年归” ,乃是写他人战死,木兰凯旋。所以“英勇善战”并不出于文本,而是出于读者(包 括专家)内心固有的男性英雄文化观念。其实,木兰形象之价值,在其以女儿之身取代男性履行保家 卫国之天职。故写沉吟代父从军时叹息八句,买马四句,宿营思念双亲八句,归来受到父母姐弟欢 迎六句,恢复女儿妆六句。其策勋十二,功绩辉煌,只取侧写,仅一句。与男性建功立业、衣锦还 乡不同,木兰只为回家享受亲情之和平生活。其最突出价值,在于以女性之“英雌”对于男性“英 雄”成见之挑战。 阅读的第一障碍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阅读并非一望而

5、知,而有可能自以为是,其实没有读懂。 这是因为心理同化机制虽狭隘,但有预期性,预期之外容易视而不见,感而不觉。西方“读者中心 论”之偏颇,乃是预设读者于文本,一目了然。殊不知,阅读本欲读出经典之新意,而心理预期却 常常涉及读者内心之旧意,结果往往以主体现成观念强加于文本。这种倾向具有规律性,自古多有 例证。我国诗话中,早就诟病“附会”之论。如韦应物滁州西涧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 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有论者这样解读: “草生涧边,喻君子不遇时。鹂鸣 深树,讥小人谗佞而在位。春水本急,遇雨而涨,又当晚潮之时,其急更甚,喻时之将乱也。野渡 有舟而无人运济,喻君子隐居

6、山林,无人举而用之也。 ”明代唐汝询就批评其“穿凿太甚” 。故阅读 的第一障碍,乃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预期的狭隘性与经典文本的无限性是永恒矛盾的。 (摘编自孙绍振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杜牧的山行含蓄隽永,所以不同的人对它的主旨的认识截然不同。 B美国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比作-张白纸,外界信息一刺激就会留下痕迹。 C有人根据木兰诗中一两处简单描写,就认为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形象。 D 滁州西涧是首写景的诗,有人却把它附会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

7、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因果关系错误, “不同的人对它的主旨的认识截然不同”并非是 因为山行含蓄隽永,而是有人没有对它进行具体分析。另外,文中没有说山行含蓄隽永。B 项, “美国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比作一张白纸” ,张冠李戴,将人的心理比作一张白纸的是本文作 者。C 项,有人认为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形象:是脱离文本的判断,而不是根据木兰诗中一 两处简单描写。故选 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欣赏文学经典时存在的种种问

8、题,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B文章第一段引述了一些外国学者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和深刻性。 C文章举例论证皆先叙事例,然后对事例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事理统一。 D文章第二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述错误的论断,然后予以驳斥,逻辑严密。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 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9、,不正确的一项”A 项, “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分析不正确。文章最后一段 最后一句不是对全文的总结仅是对第三段的总结,也仅是本段的结论,呼应本段第一句。故选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A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要准确欣赏文学经典,都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仅靠直觉是难 以做到准确欣赏的。 B人们认为刘禹锡的秋词是悲秋,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颂秋,这都是对古典诗歌 中写秋的作品的误读。 C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如果只根据现成的观念,而不对文学作品做具体的分析,是难以对形象做 出正确的判断的。 D读者阅读文学经典时,如果受自己心中已有认识的影响,读出来的新

10、意往往也是穿凿出来的,这 种现象古已有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 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 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原文信 息“这种误读还比较普遍,如有老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一开头,便在秋下加一心,是为 愁 ,说是逢秋

11、即愁 ,实际这只是汉字构成初期的历史痕迹” ,意思是,人们认为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是悲秋,是对古典诗歌中写秋的作品的误读。B 选项, “人们认为刘禹锡的秋词是 悲秋”错误。原文“其实,古典诗歌中颂秋亦有经典之作,如刘禹锡的秋词 :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二: 数字经济具有强渗透性和融合性,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形成数字经 济条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发展就有了新动能

12、。白酒是四川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泸州老窖 厂区,工厂对关键环节的指标和参数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化拌和、上甑,推动生产智能化、摘酒 自动化,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四川,不只白酒,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 平台等新兴业态,都通过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川作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始终紧跟信息技术步伐。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出着 力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 5 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 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 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

13、展新引擎。 ( 数字潮起 川蜀潮生 , 光明日报2019 年 11 月 19 日) 材料三: 当前,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老百姓日 常生活;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持续产生着“化学反应” ,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更加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4、, 3 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 化高地。 5G 通信将打破信息传输的带宽限制,数字技术的驱动引领效应将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将不断开 辟新赛道。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不断提高数 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就会更加强劲。 (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人民日报2019 年 10 月 21 日) 材料四: 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已成为 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

15、,稳步提升对通信网 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 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 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 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 济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 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

16、现实路径 , 经济日报2020 年 02 月 18 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 2014 年到 2018 年的五年里,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占 GDP 比重也在持续 上升。 B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 34.8%,占比同比 提升 1.9 个百分点。 C2018 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次之,这两个地区数字经济总 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D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东北、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一 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 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 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 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C 项, “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错误,从材料一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