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与互联网思维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198043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读书与互联网思维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谈读书与互联网思维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谈读书与互联网思维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谈读书与互联网思维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谈读书与互联网思维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读书与互联网思维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读书与互联网思维精编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36.秦亚青(1953)山东淄博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联合国译训班。后赴美留学,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包括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当代国际政治丛书编委、国际关系学当代名著译丛编委及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副会长。阅读使我受益良多 学习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单凭几册课本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在一丝不苟地吃透精读课本的同时,不求甚解地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 记得我开始学英语的时候,适合初学者的读物并不多。念的多是来自前苏联的小开本简易读物,从图书馆借来

2、,放在口袋里,有空就拿出来读几页。这些简易读物大部分是世界名著的简写本,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双城记、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等等。看这类书须求速度,要看得快,看完一本再一本。借书时先翻上几页,感觉生词不多、可以一气读完,就借出来,不然会读得太慢,也会影响信心和情绪。我读完几十本之后,找到了一点学英语的感觉。后来就开始读一些比较难的书。在从简写本到地道的原著之间,我曾经有过一个读优秀译本的过渡阶段。当时读过的这类书有从中文译成英文的,如子夜、雷雨以及鲁迅的短篇,更多的则是俄罗斯和法国文学名著的英译本,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莫泊桑、巴尔扎克等人的小说。这些书经过翻译家的手,语言很规范,读起

3、来比原著容易,对语言能力、文化感悟、甚至人文思想的培养都很有用处。当时我每天拿出两个小时,躲在一个僻静无人的处所读这些书,是一种非常的享受。 再后来就是啃原著,读得较多的一是文学,二是社会科学,也是一本一本地读。有时见了好的语句会记下来,有时还整段整段地翻译过来,反复把玩、感悟思想的真和语言的美。读得越多,感悟越深。到了能够比较顺利地读原著的时候,大幅度扩大阅读的范围就势在必行。学英语不读文学名著不行,光读文学名著也不行。阅读量需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某一门类内书的多少,二是门类的多少。报刊文章覆盖面广,与现实贴得更近,能学到活的语言素材。我喜欢国际政治,从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开始,一直坚持读N

4、ewsweek, Time, The Economist等杂志和New York Times星期日的国际事物版。专业书读累了的时候,也翻翻People, Fortune, Readers Digest等比较轻松的杂志。无所不包的内容和变化万千的题材不但加强了对语言的把握,而且传达了语言背后的思想、知识和文化。 回想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感到在大量阅读中受益良多。后来到美国留学,六年时间,几乎每周都要读1000页左右的书,若无大量阅读的训练,可能要倍受其苦。再说,从阅读中得到的,也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还有自己创造的语言环境中的情趣和乐趣。37.钱青 1932年生于南京。1953年毕

5、业于江苏师大(现苏州大学),1957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博士研究生班,1984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大学英语教授协会会员。读些简易读物 如何才能从仅仅掌握简单的日常生活英语提高到能表达思想,语言自然流畅,能看懂原著并就一般话题展开对话?最初阶段要提高较容易,已达到较高水平而进一步提高也不难,最难的是由初级阶段过渡到能读文字不太难的原著。这时,上精读课就很有必要,因为通过精读可以认识许多英语语法和词汇现象,从而加深对英语语言的了解。但光靠精度接触的英语是不够的。在

6、国内学外语环境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主要应靠阅读简易读物来弥补不足。阅读简易读物是吸收新语言现象的最好途径,这些读物中生词较少,不用费很大精力查字典,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内容和文字的表达方法上,因此可以读得快,读得多。这样,一些基本语法和词汇现象可以反复接触。例如,反复见到虚拟语气的例子或过去完成时的使用会使学生加深对其正确使用的印象。同样,反复见到各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习惯用语、动词搭配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而不至于把英汉词, 汇机械地对应起来,认为任何时候出现这个中文词就必须用那个英文词表达。犯这种错误的人不可能说出和写出自然流利的英文。 阅读简易读物能给我们提供英语句子的最基本

7、成分,学会简单自如的表达方法。例如give ,in(屈服、让步、递交)、give out(分布、公布、发出),give away(捐赠、送掉),give back(归还),give up(放弃、终止),give yourself up(投降)。这些动词短语都可以用范围更窄的外来词表达,例如give away作为“捐赠”可用donate;give yourself up作为“投降”可用surrender;give out作为“散发”可用distribute等。用词同语法一样,都是英语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了这些,即便词汇量不大,表达能力仍可较强。读简易读物,反复见到一些常用词汇和语法现象便于我

8、们学习一些基本语言现象,例如语法、词汇搭配,又便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使其成为技巧。就像认识人一样:我们只见过一次的人往往认不出脸,叫不出名字,语言想象也不是见了一次就会认识使用。但在不同上下文中反复见到的语言现象就容易熟悉,进而逐步掌握。 应当看哪些读物提高最快?最好读一些没有专业词汇、文字较简单,篇幅较短、内容有吸引力的作品。这样容易看得快看得多,给自己树立信心。可以读简写的英美文学经典著作,例如傲慢与偏见、简爱等。最好是选英国朗文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读物,因为这套读物编写得很科学,文章难度适中,词汇的选用也是经过精心编排的。他们把小说中大篇幅的描写都删掉了,因为这个时期学这些无用。除此之外,可以

9、选一些文字简单的短篇散文或短篇小说,最好是20世纪的,以免词汇和句子结构太老化。内容最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不要专业题材的,这类文章在读者文摘中常能找到。还可以读一些短篇的传记或旅行见闻性质的文章,甚至一些较浅的对话较多的世界侦探小说名著,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要避开专业词汇较多、描写太细的作品。通过阅读这些书和文章不仅能学到语言而且还能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知识。38.杨仁敬 1937年12月生,1958年厦门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66年南京大学英文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1980年至1981年攻读哈佛大学博士后。1986年5月调厦门大学任教。1993年作为富布莱特高级访问

10、学者,赴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从事研究和讲学。现任英美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外文学会会长、福建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学英语:乐趣与磨练 我生于闽南侨乡一个小村庄,邻居大都是侨属。小学时,我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和简单的日常用语,常常帮邻居抄写英文信封,跟远在菲律宾的亲友通信联系。邻居们的鼓励使我对英文产生了兴趣。初中时的一个寒假,学校办了英文补习班,我参加学习林汉达的英文文法ABC,懂了一些语法,开始读点短文,渐渐迷上了英文。但当时经济不好,纸笔奇缺,幸好中学倚着海滩,我便用树枝当笔,在沙

11、滩上默写单词,写了一遍,用手擦掉再写,连写几次,单词就记住了,让我很开心。不久,我被选为英语课代表,与老师接触多些,进步比较快。考大学时,我不知不觉地选择了英文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学习英语,我感到方法很重要,但没有捷径可言,靠的是勤奋二字。关键在于大胆实践,善于学习,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要努力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并学点英美文化和百科知识,提高汉语水平,使自己学到的英语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大学时,我读过英国学者W.S.Allen写的两本书,至今记忆犹新。一本是Living English Speech,书中按重读音节和语调归纳了几百个句子。我们反复朗读,加以背诵,并结合会话和收听

12、BBC或北京台的英文广播,听、说提高很快。另一本是Living English Structure,大量语法练习按初级、中级和高级分为三部分。我们先做初级,再做中级。平时做,假期也做。每个寒假或暑假,每人要做100至200题。没料到在大量实践中学会了语法,还学会使用Daniel Jones的An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和A.S.Hornby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等。靠工具书的帮助,慢慢学会了自学,阅读也有所长进。第一本读的是简易读物Charles Dickens的A T

13、ale of Two Cities,第二本是Lamb姐弟合写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接着读原著Jane Eyre,Pride and Prejudice等。每月写一篇英文读书报告,我自己还爱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但越读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于是当了五年助教后,我萌生了考研究生的念头。 三年研究生的学习成了我一生中的转折点。每周要读两本英文原著约五、六百页,读完一本写一篇评论,上课与导师用英文讨论。起先,我很不适应这么大的阅读量,天天忙到深夜,拼了三个多月总算适应。同时,每次考试事先都不通知,一考就是三小时。后来才明白,这么训练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应急能力”。此外,还练过大

14、量的汉译英,包括诗歌、戏剧、小说和政论文多种体裁选文的翻译。 学英语的人,总要搞点翻译。双语互译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除了英语基本功要好以外,还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学好汉语十分重要。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哪方面不够,要抓紧时间主动补起来。我曾任江苏外贸局口笔译五年多,因为不懂外贸业务,起先工作不顺手,后来去上海几家外贸公司取经补课,工作就能胜任了。 总之,我觉得学英语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磨练。要胆大心细、反复实践。现在学习英语的条件比过去好了千百倍。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学好英语不是梦!39.顾曰国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

15、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系优等硕士、博士,师从Geoffrey Leech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修辞学和语言哲学。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兼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17篇,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合编教材16部。目前担任的学术职务有当代语言学主编之一,国际语用学杂志咨询编审和专号主编,国际编章学杂志专号主编之一。先后荣获英国学术院王宽诚基金会院士、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科研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国氏”博士后奖、国家优秀回国留学生荣誉。A Whole

16、Person 我虽然是专职研究人员,但我首先是英语教师。我喜欢教书,因为这样我可以有许多学生。现在我想根据我的经验,把一些我认为英语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跟大家交流。 第一误区就是把五种技能学习变成单一的看懂。大家知道我们习惯上把英语学习分解成五项技能,听说读写译。这样分解是否科学,在此暂且不论,有不少学习者往往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比如说,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 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太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这里的错误是把看懂代替了会说。看懂不等于会说。练习口语,内容不能难,目的是通过一些能看懂的内容来操练“上口”。也就是说,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练习,自己能说出书中相关的内容。口语教材的优劣首先要看语言是否能学到,是否地道。 第二误区是把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