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解读分享教学智慧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198034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文本解读分享教学智慧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聚焦文本解读分享教学智慧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聚焦文本解读分享教学智慧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聚焦文本解读分享教学智慧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聚焦文本解读分享教学智慧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焦文本解读分享教学智慧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文本解读分享教学智慧精编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聚焦文本解读 分享教学智慧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在太原举办(发言实录)时间:2009年10月26日14:10-19:10地点:山西太原湘江人家三层会议室主办:山西省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太原市五一路小学协办:语文报社会议主题:“文本解读”专题研讨参加人员:山西省40位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等主持人:李莉莉(山西省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很高兴在太原举办这个论坛。这也是省小语会从2009年3月份换届改选以来第一次举办的活动。参加今天活动的有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教研员和我省的媒体。今天参加会议的人比较多,事先我们已经把研讨的主题通知到大家,老师们都有所

2、准备,希望大家在发言的过程中控制好时间。我把参加论坛的各位介绍一下。(略)今天大家在这里研讨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是教学实际中大家都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解读文本。希望我们老师积极地发言,也要注意观点的提炼。 裴海安(语文报社社长助理、山西省小语会副主任)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语文报社对省小语会召开这次论坛表示祝贺!从今天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家对以这种形式搞教研还是比较欢迎的。所以,希望省小语会能把这样的研讨会继续下去。作为会报、会刊,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宣传好这样的活动,愿为我省小语专家和语文老师提供展示自己教学智慧的广阔平台。今天这个研讨会的

3、实况,将由我们报社的中华语文网全程图文发表,研讨会当中的精彩发言,将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第12期上摘要发表。为了做好本次报道,我们专门派了七位记者负责摄像、拍照、录音,会后他们将很快整理出来、发表报道,相信大家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配合我们做好本次专题报道。另外,我觉得我们这个会开得非常有必要,因为它研讨和解决的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学当中,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教师开发出来的教学内容常常是千姿百态的,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过大,语文教育界已经开始对这个现象进行反思。这方面的文章,我们杂志上常有,其他专业杂志上也经常有,相信大家已经留意。前几天,我了解到上个月25日到27

4、日,全国中语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了全国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研讨会,会上邀请了孙绍振和王荣生等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四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的也是文本解读中的相关问题。由此可见,文本解读这个话题,不仅是我们小语界面临的问题,也是中语界面临的问题。因此,我觉得我们今天举办的这个文本解读专题研讨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比较适时的。发言实录:1. 张之平(太原市五一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我今天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能与这么多的领导、专家、学者还有媒体的朋友坐在一起来讨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文本解读问题。大家积极性都这么高,我先说一说关于教材方面我自己的一点儿理解,我发言的中心意思是:希望通过我们语文老师的

5、每一节课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我谈的这个课例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谈礼貌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看上去也比较简单,但是通过自己在备课讲课的过程当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和孩子们展开了一个由礼貌到文化,由规范到文明的心灵之旅。比如说我们先讲谈礼貌的这个礼字,过去认为礼貌是个文明礼仪,我们了解了这个礼的来源,从一开头出现这个字的时候,它就有这样丰富的内容,像做祭祀用的一个器皿,也就是我们对这个礼的定义。之后礼和鞋子的意思是一样的,那我所理解的礼的内涵就是我们做事情的一个道道。所谓道,就是做事情的规范和要求。把礼和德连在一起,就是与人的品质连在一起了。有没有礼貌不单纯讲一个人会不

6、会说话,做事周到不周到,而是和这个人的人品联系在一起。再往后就上升到礼是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就是说,它的涵义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国策的制定,影响到人民是不是可以井然有序地去生活,是不是给后代带来好处。到今天我们再来理解这个涵义,理解礼仪之邦的发展过程,让同学们深刻感觉到,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的内涵所在,所以我觉得在备课的时候,能够揪住一个字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个感性的理解。课文开头的第一个段落,写的是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实际上课文当中引用的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孔子说的是三句话,孔子讲的是,礼不失色,不失口,不失足。这样才是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7、也就是说,君子在行为、态度和语言上都应该彬彬有礼,但是在教材中删掉了。大家可以看到教材上删去了失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觉得,引用的这句话在教材里面不太合适,既然要引用古句,为何不把孔子的这句话完整地加上来?再一个就是对君子的要求,做一个君子有礼貌的要求,那就是要用这三个方面去衡量,而不仅仅是失色和失口。失色是人的神情,失口是人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人的举止行为,为什么就删去了?所以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对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进行了思考。要让我们的学生知道,从态度上、语言上、行为上都做好了,才叫做一个有礼貌的人。第二个自然段里讲的是经常会在我们孩子当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说岳全传上牛皋是一个大英雄,是个年轻

8、人,他问路的时候是骑在马上吼道: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语言。我们来看老者的对话,课本上写的是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我和同学们在分析这段课文的时候,即:老者,什么叫老者?老,年龄大的人叫老者。有一定资格的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是老者。但是,在这个地方是老者吗?他是以一个老者的姿态出现的吗?孩子们是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感受的。牛皋骂他,他就骂牛皋,他不仅不给牛皋指路,还骂他,那么这是一个老者应有的姿态吗?这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态度、语言、行为举止都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吗?那么在孩子们讨论的时候就会说,这个老者不合适。那么在同学们当中是不是也这样呢?今天上午

9、我参加一个家长会,我们一个家长说:你看我家娃娃让别人打了,我回去就告他,他打你你就用砖头打他,打伤了妈妈给你负责。典型的以牙还牙的教育模式,亲子模式。那么我们课文上给学生展示的这个例子就是,牛皋他是个大英雄,但是他在这个方面做的不好,老者呢?尊称为老,做的却不好。那就教育我们学生,人和人相处,绝对不能以牙还牙。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是不是也能经常看到,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都是他打你一拳,你打他两拳 ,这种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都是常有的事,总之一定要取得胜利。我感觉就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这段文字,让孩子知道,老者应该这样做事:让牛皋知道自己不礼貌,然后还要同时告诉他,小校场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被

10、我们尊称为一个老者。当他做的不合适的时候,要指出他不合适的所在,而且告诉他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才叫做以礼待人,才能做到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文后面讲到岳飞问路的时候,特有礼貌: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的给他指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我觉得就应该让孩子们知道正确的选择。紧接着课文又讲了一个例子,讲的是普通人的例子,让孩子们分析对不起和没关系。对不起是对不起什么呢?我在讲课的时候给孩子们讲,两个陌生人在上公交车时踩了裙子这件事,小朋友说对不起,这个对不起的内涵是什么?对不起是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呢?我不小心,(不是有意的)把您

11、的裙子踩脏了。那么我们跟孩子说,你犯了错误,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也就是指导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在社会上,在工作当中都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说,我们在讲廉颇和蔺相如的时候,廉颇负荆请罪,就是勇于承担责任。通过这一节课要教育孩子们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他说这个对不起的时候,不是在说三个字,而是表达了在这件事情上我应该承担的责任。女青年说没关系,是什么没关系呢?为什么她会微笑着说没关系?是因为她不仅能理解对方是无意的行为,更能够找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要双方理解,双方承担,这样两个陌生人就会和谐相处,也就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与人不要发生冲突。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学生

12、,用这样的人物分析来指导学生,那么学生在遇到矛盾也好,遇到问题也好,他都会处理,而且我们的孩子出去以后,人际关系也会很好。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将来都要走上社会,所以要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来建立孩子们的人格和品质。第三个小故事讲的是伟人怎么样来尊重别人。在教材中连用了三个您:这不能怪您,没有向您打招呼,您刀子躲得快哩。这三个您是一个崇高的人对一个小人物,一个师傅,一个工作人员的一种礼貌,让人感觉到心里特别温暖。那么就是说,从时间上来讲,这个礼从古到今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从陌生人讲,有礼在先,就会有一个融洽的关系;从领导人到普通人来讲,由于礼字在先,建立了很好的关系。通过这一个礼字,让我们的孩

13、子充分感受到如何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有修养的人,也让同学们来感受周总理的品质,由此联想到现在温总理的为人,他们就会感受到温总理真是国家的好总理。尤其是让孩子们看过有关汶川地震的影片之后,有了深切的感受。所以我曾经给我们的老师说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看似很简单的要求,却有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的话,我们的老师会拥有一个心理历程,而孩子们却会通过这小小的一节课,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有修养的人,有责任感的人,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精彩。2. 李文瑜(晋中市榆次逸夫小学高级教师)首先感谢省小语会给我提供这样一个与专家、领导、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

14、师,我对文本解读有这样一个想法。在刚工作的时候,就记得我的师傅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作为语文老师你应该读叶老的文章:作为语文课,我们应该教学生读进去,还要读出来,要在文章当中走一个来回。这句话一直指导我去教学。其实一个语文老师去进行文本解读,也应该读进去,知道文章写什么,大概要表达什么,它表现了什么。还应该走出来,知道文章怎样写的,也就是梳理文章的序,去搜寻作者的写作思路。那么在文本解读中,我这样想,作为语文老师要走进文本,去把握文章,去感知文本写了什么,大概表达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要走进文章梳理文章的序,搜寻作者的写作思路,那么还应该深入文本,抓住文章的点,解释作者是怎样以及为什么是这

15、样遣词造句的,我们要读透文本,贯通点、线、面回环的解释,最后要围绕文本的丰富资料,自我释疑和自我透视。说到文本的解读应该分两个层面,一个是要读出来,一个是要读进去。读出来就是,我们要从门外看,了解课文的编排,课后生字的安排,问题的设计,练习的设计,等等。要读进去,也要走进文本,看看作者写了什么,看看作者是怎样去写的。对于文本解读,我也学习了很多,认为做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做这样一些事情。一定要读书。今年假期,晋中市教研室组织了省级学科带头人去上海的名师研修班学习,有幸聆听了于漪老师的备课心得,于漪老师在座的各位一定都很熟悉,她说她备课要三次:第一次备课是什么也不看,只凭自己的理解、理念和经验去做,也就是她所说的我第一次备课是不东张西望的。第二次备课是搜寻筛选各种资料,包括教案。她说我第二次备课是要东张西望的,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第二个东张西望要比两件事,可以比喻的俗一点,叫货比货,比什么呢?要比比什么东西别人想到了,而我没有想到。那么就说,哪些东西有用先拿到自己的备课中间来,然后再一步就是哪些东西我想到了,而别人没有想到,那么我的课程就要拿来尝试,成为自己的一种风格。在两次备课之后,她去上课,上课时做一个课程的调整,调整之后把这一课整理出来,完成她的三次备课。语文老师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