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第三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7972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文学第三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明代文学第三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明代文学第三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明代文学第三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明代文学第三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文学第三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文学第三章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西游记,第一节 西游记题材的演化 及其作者,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的故事原型是唐玄奘西域取经的史实。它由佛教故事向神魔小说转化经过了漫长的历程。,1、贞观二十年,由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辑录,写成了大唐西域记。在书中记录了玄奘所经历各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政治、风土、人情,其中也有一些灵异故事与神奇自然现象的记录。但从总体上来说,具多实录。,2、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彦琮,在大唐西域记基础之上,写成了十卷本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3、此后西天取经的故事,便经各种文艺样式广为流传,愈演愈奇。唐末即出现了独异志、大唐新语、开天传信记等敷衍玄奘取经故事的笔记小说。,4、宋元取经话本里的

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则成为西游故事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5、到了元代,西游故事基本定型。沙僧、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都已经定型。 6、元末明初,杨景明有六本二十四折的西游记杂剧。 7、元明之际出现了西游记平话(原书已佚)。,二、作者: 明刊百回本西游记都不署作者姓名,清人一般认为它是元长春真人邱处机所作,后人根据天启淮安府志和书中大量淮阴方言推断吴承恩是此书作者。,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屡试不第,四十馀岁时始补贡生,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有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三、版本: 现存最早的是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

3、刊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 记。,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 “游戏之作”,一、修心与成佛: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抒写现实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和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即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与道家“修心炼性”、佛家“明心见性”相融合的心学。所以早期批评家都一致认同西游记隐喻着“魔以心生,亦以心摄”的思想主旨。,二、孙悟空文学形象的意义: 1、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2、呼唤着有个性、有 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整体的寓意与局部的象征: 西游记的整体内涵十分丰富。它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作

4、者往往随机式将一些小故事象珍珠似地镶嵌在整个体系中,让他们各自独立地散发出折射现实的光芒。这类点缀,看似信笔写来,却能机锋四出,醒目警世。,第三节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 与诙谐性,一、幻与真的统一: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以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二、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自有特色,即能做到物性、

5、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 所谓“神性”,是指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从“真”转化为“幻”。,所谓“人性”: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 物性、神性、人性的结合,作者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三、非凡的幽默: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以戏言寓诸幻笔”(任蛟西游记叙言),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读来“无所容心”,“但觉好玩”,“忘怀得失”。(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