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7971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必修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课 宋明理学 一、儒学的危机 1魏晋南北朝时期,_、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佛教,唐宋,2_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领域。 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_和_。,程颐,朱熹,2内容 (1)“理”是世界的本原,他们所说的“理”就是以“三纲 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2)把握“理”的方法是_。,格物致知,(3)在处理“天理”与“人欲”关系上主张“_,_”。,3地位: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朱熹编著的四 书章句集注在元朝以来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和“_”以求理,的方法。,发明本心,2王守仁:其思想核心是“_”,强调自我

2、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致良知,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作为宋明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_,方面影响深远。,社会教化,2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凸现了人性的庄严。 3理学用_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具有消极性。,三纲五常,1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解析: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万物皆源于“理”。所谓“理” 即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3、。 答案:D,2“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解析:理学家强调当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 灭人欲”,对妇女贞节的极端强调就由此而来。 答案:A,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际关系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朱熹认为所谓“理”就 是儒家的三纲五常,这明显是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的 伦理道德。 答案:A,4史

4、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其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C.社会规律,B.自然规律 D.天的意志,解析: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 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 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 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答案:A,问题一: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及特点分别有哪些?,【引思】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历代儒,学大师吸收各种思想而形成理学。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显示,出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兼容开放的特点。,【问题详解】,1社会原因,(1)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5、尖锐的情况下,统治 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佛、道 有益的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3)宋代的“重文轻武”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2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 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伦理道德 为思想核心。,(2)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1 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解析: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以来就成为科举考 试的主要依据。

6、 答案:C,2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解析:两宋时期,儒学通过吸收佛道思想,完成了其思辨 化的过程,形成了程朱理学,即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答案:C,问题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点?,【引思】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出现危机,到宋明时期形 成了理学。程朱理学讲究勤奋钻研“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追 求内心的反省“发明本心”。,【问题详解】 1共同点,(1)思想主张上,都承认“理”的存在,同属唯心主义思想 体系,都重视主观意志,强调自我修养、强调人

7、的社会责任感 和历史使命。,(2)都是儒学的新发展,其实质都是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3)地位和影响上,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 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不同点,(1)对世界本质认识上,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本原, “理”在“心”外,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心” 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2)求知方法上,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则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 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

8、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 D“致良知”,解析:理学注重人身修养,“格物致知”是主张通过外在 的行为,使人明事理。材料中“理会”能使事物通透就是“格 物致知”的范畴。而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 知就是“理”,“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答案:A,4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 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解析:

9、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但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程朱理学 主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 根源,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教材 P16 思考题。,【参考答案】“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 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 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 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 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 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

10、(或“真知”)。,1(2010 年浙江文综)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 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 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南宋思想家陆九渊 曾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 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发 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 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 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

11、只是 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 排除 A、C、D 三项。,答案:B,2(2010 年辽宁、湖南、宁夏文综)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王安石的话表达了唯物主义的观点,B、C、D 三项 都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只有 A 项属于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内容,与唯物主义是对立的。 答案:A,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 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

12、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A 项是理 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C 项是指董仲舒的 新儒学;D 项不属于理学的“创新”。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 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 答案:B,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 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 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 的

13、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解析:由“丰富性与普遍性”可知理学博大精深,由“中 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知理学具有 封闭性,B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中中国人不关心夷务的意思不 符;C 项太绝对;D 项只能体现材料前一部分的意思。,答案:B,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B“天人感应”学说 D经世致用思想,解析:罗贯中三国演义和

14、施耐庵的水浒传都创作 于元末明初,二者都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 成的。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和施耐庵必然要受当时主流思想理学 的重大影响。 答案:C,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礼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A 项为孔子的主张;B 项为孟子的主张;C 项为王守 仁的主张;D 项为“二程”的主张。 答案:D,3(2011 届广东高州长坡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

15、了( 儒家思想有注意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B,C,D,解析:儒家思想到宋代朱熹时期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注 重人身修养,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理学变成维护统治 的工具,所以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朱熹的题字不能简 单地用伪善和欺骗性来评价,所以可以排除项。 答案:A,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解析: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天理”是指儒家 所倡导的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

16、,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解析:材料表明佛教主张内心的修炼以求摆脱红尘麻烦, 陆王心学也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明理”的境界。 答案:D,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 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 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 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 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一事不穷,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