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设计讲座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7623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装置设计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防雷装置设计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防雷装置设计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防雷装置设计讲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防雷装置设计讲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雷装置设计讲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装置设计讲座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讲座,张卫斌 2005年12月26日,声 明,本讲座内容纯属作者“肚撰”,因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限制,文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业内人士给予技术评价; 本讲座为内部交流材料,旨在抛砖引玉,据此行事,责任自负。,第一章 防雷知识体系,问题引出 防雷技术服务在雷电轨道中处于什么位置? 防雷技术服务究竟需要哪些知识? 知道自己还缺什么?,一、雷电轨道业务,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的描述:形成由雷电研究、监测、预警预报、防雷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组成的业务体系。 浙江省雷电轨道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第一稿)中,雷电业务是集研究、开发、应用、服务、雷电防护技术支持于一体的综合

2、型业务,省及省以下雷电业务主要包括雷电监测、雷电预警预报、雷电防护服务、雷电防护技术支持四方面内容。,1、雷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 雷电基础理论研究 雷电本身及发生、发展、消亡全过程 中内在本质的规律。 防护技术和方法研究 寻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的措施和手段。,2、雷电监测,对雷电资料的获取可以通过地面观测和卫星观测两种方式。获取时间、位置、强度、云闪/地闪类型等物理特征。 地面观测 大气平均电场仪、电场变化测试仪、地闪定位仪、 二维云闪探测和定位系统等。 传统人工耳听目测、雷达的辅助观察。 卫星观测 气象卫星(极轨、静止、GPS),3、预警预报,发布云闪的发生概率、地

3、闪发生率,雷电的强度指数,雷电的移动、发展、演变趋势等预报信息。,4、雷电技术服务,防雷安全检测(含定期、跟踪) 防雷设计技术评价 雷灾事故调查与鉴定 雷击风险评估 防雷工程设计、安装 技术咨询服务,5、雷电防护技术支持,会同有关部门查清所辖区域对雷电发生反应敏感和强烈的重要场所、设施的分布、工作条件及特性情况,及时掌握大型户外活动信息,为雷电预警、发生过程时的应急决策和雷灾事后的救助提供信息。,二、防雷业务涉及的知识群,1、与条件有关的 大气电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气象、气候、地理、地质、光学等; 2、与对象有关的 建筑、电力、通信、计算机、电子、石油化工、设备、工作特点等; 3、与方法有

4、关的 计量测量、数理统计、普通物理、电磁兼容、数学、哲学、材料等。,三、防雷知识体系,1、构成 防雷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运用的综合性学问。 由理念层、应用层、基础层三部分构成。 理念层 在一定科技发展水平下,对雷电机理、活动规律、作用方式和防护方法的科学认识。通常简称为防雷理念。 防雷理念=辨证思维+雷电特性。,应用层(为用户服务的技术界面) 在雷电防护技术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以及防护方法和采取的措施。 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雷击风险评估等。,基础层 雷电防护技术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

5、 各类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 如电学、气象、地理、地质、建筑、电力、通信、计算机、石油化工、计量测量等。,2、层间关系,应用层,防雷理念,基础层,理念层,气象,地质,地理,电力,通信,石化,计算机,计量,标准,规范,方法,措施,.,指导关系,支撑关系,.,3、类比武侠小说中习武,应用,内功心法,基本功,理念,马步,力量,协调性,抗击打,反应力,柔韧性,.,指导关系,支撑关系,.,套路,招式,4、三者不当组合结果,目标:成为武林高手!但存在下列可能: 基础不牢,套路、招式练得再好也不过是“花拳绣腿”; 套路练得不精,内功心法无发挥之处; 内功心法未悟明,永远成不了高手; 错误运用内功心法,可能

6、“走火入魔”。 郭靖提示:勤习、苦练、多悟。,5、防雷问题反思,、错误的认识: 防雷检测就是测接地电阻; 防雷工程就是安装SPD; 技术评价就是核对标准、规范的条文; 搞防雷就是为了创收!,、技术水平上不去,问题在哪儿? 标准、规范看了几遍?解释得清楚吗? 基础知识具备了吗? 理念清晰吗? 一个可能的现实,防雷人员对规范条文较熟悉,但普遍上缺正确的理念,下少基础知识的支撑。,综上所述,防雷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防雷从业人员要想做好防雷工作,成为行家里手,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掌握所需的专业基础,熟悉或了解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建立科学的防雷理念,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标准、规范。 由于是多学科

7、的综合运用,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要想成为防雷专家,首先要成为“杂家”。,6、小结,可能是正确的理论 防雷技术岗位技能“二八”论 用20的精力可以做好本职工作的80 ; 要想做好本职工作余下的20 ,需要再付出80 的精力; 高手都出自能做好余下20 的人! 推论:要想成为成为专家,至少要比常人多投入约4倍的精力。,第二章、防雷设计技术评价,一、前言 二、建筑行业工程施工图审查概述 三、防雷设计技术评价简述 四、技术评价工作流程 五、评价意见书和记录单 六、技术评价原则 七、应注意的问题 八、技术评价原始记录,一、前 言,本章内容是建立在以下认识基础上: 我们是专业防雷机构,业内专家; 技

8、术评价本质上是一次设计过程; 应与其它行业通行做法接轨; 遵循质量管理规则; 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二、建筑行业工程施工图审查概述,1、施工图审查的目的 是确保建筑设计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强制性技 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 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 失。,2、施工图审查的原则, 内行审查内行; 设计审查是政府强制性行为; 审查机构是政府委托的中介机构; 实行有偿审查的原则; 审查机构承担审查的相应失察责任,技术质量责任仍由原设计单位承担。,3、施工图审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勘察设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需要; 是与国际

9、惯例接轨的需要; 是提高勘察设计质量的需要; 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需要。,4、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体系是否安全、可靠; 是否符合消防、节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 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 是否损害公众利益。,三、防雷设计技术评价简述,1、防雷设计技术评价的含义 经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专业防雷机构,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 对设计单位所作的防雷设计施工图或方案, 就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强制性标准、 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的技术评价。,2、开展防雷设计技术评价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气象法

10、国务院令第412号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 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第十五条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90号)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第九条(五) (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3、技术评价的性质,、技术服务项目,按物价规定收取费用; 、是防雷设计审核的前置条件之一。 防雷设计审核包含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工作,属行政管理行为,非收费项目。,4、技术评价的内容,防雷装置的稳定性、安全性; 是否符合现行有效的防雷规范; 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 是否损害公众利益。,5、技术评价与设计的关系, 设计是技术评价的对象,技术评价是更改设计的依据之一; 设计与技

11、术评价都是为防雷减灾服务; 技术评价从本质讲也是一次设计过程; 两者具有相同的对等地位。,6、技术评价关注的对象,防雷装置 与防雷有关的电气接地 危化场所的防静电接地,7、技术评价所需资料,、建筑施工图 全套施工图和电子文档一套; 防雷产品相关资料(含使用说明书、所用产品检验报告); 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一套 工业建筑物应有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存储方式、危险品场所分布等资料; 储罐材质、壁厚、储存物形态及性质、储存工作压力数据等资料。,、专项防雷装置设计,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包括:勘察报告、气象资料、设计依据、计算公式、直击雷防护措施、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防雷产品选型及检验报告等); 防雷装置设计

12、图纸(包括:接地平面图、接闪器布置图、各系统SPD设计安装图、等电位连接图等); 建设单位雷电防护意见书(包括:现有建筑(构)物情况、系统及设备的安装情况、防护对象及要求等)。,三、技术评价工作流程,建设单位填写防雷装置设计评价及检测登记表,评价人审图并填写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原始记录,根据被保护物特点和规范,提出初评意见。,复核人签署复核意见。,设计中存在不足和不明确之处吗?,填写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记录单,交设计方作出答复,设计方有明确答复吗,设计已符合规范要求吗?,编制有缺陷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书,编制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书,评价人、复核人签字,加盖单位印章,建设单位填写签收单,

13、领取意见书,资料存档,否,否,是,是,否,是,四、评价意见书和记录单,五、技术评价原则,1、影响技术评价的因素有: 被保护对象的使用性质、重要性、功能分布、工艺流程的了解程度; 被保护对象发生雷电事故的影响程度; 建设单位对雷电防护效果的预期程度; 防雷投入与雷灾损失之比的经济性; 同一防雷规范中非强制性要求和允许稍有选择的条文; 不同规范对相同问题的要求不一致; 评价者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水平;,2、表示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14、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3、评价过程应把握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1.0.3条规定,“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防雷装置是一种保护装置,用于保障被保护对象在雷电发生时免受或少受损失,会因被保护对象及相关因素的不同而变化,这就决定了无论是进行设计还是技术评价时不宜生搬硬套规范条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以人为本,适度突破,设计规范原始版本多数制定于十多年前,是建立在当时的科

15、技水平、生活质量和价值观之上,按统一划分原则简单归类,基本未考虑个体的需求差异,虽然近几年也进行了局部修订,但仍显不足。例如,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中的规定,因重要性定位偏低,许多民用住宅都被认为不需要装设防雷装置,即使需要,绝大多数也仅属于第三类,明显不妥。一个基本事实是,雷电有其自然活动规律,不会因人为规定而减少对“重要性”低的建筑物的危害。因此不能拘泥于不合理的规范条文中,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防护需求和用户的经济条件,综合考虑必要的防雷措施。,、求异存同,我国各规范中都指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因

16、此评价时就不能只着眼于设计说明上提到的规范,还应根据被保护物的特点,查看相关规范、标准(含标准图集)的规定,若相关规范、标准中有其它要求,或虽为同类要求但要求严格程度高时,应要求设计单位作相应变更。,、就高不就低,若设计中所提要求高于图纸设计说明上所标规范的要求,除非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原则上评价时不对此提出修正意见。 若设计中所提要求低于规范的要求,则应要求设计方修正。 若经过几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出现可高可低两种选择均不违反原则情况时,一般应按高标准要求。,、一致性,设计方案和图纸中对同一相关问题的描述必须保持一致,明确清晰,同类图纸前后要一致,不同类别的图纸也需要核对其对应关系,这就要求评价人员尽量多的阅读图纸,而不能仅限于电气图中设计说明、基础接地、屋顶防雷平面等少数常用图纸上。 若发现有不一致,或表述模糊之处,应通过评价记录单向设计方提出质徇,由设计方统一说法。,、适度选择,在评价时,建设或设计单位以投资多、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