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7567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 作者: 日期:关于北京市外地来京农民工基本情况及权益保护状况的调研随着首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农村劳动力,这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为首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首都职工队伍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生力量。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农民工群体非常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在一些企业、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拖欠工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等现象,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民工权益维护,既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为此,北京市总工会根据全总的要求,于20

2、06年初成立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先后向北京市统计局、公安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了解了当前农民工队伍的基本数据、结构和分布情况;组织召开了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和个别区、街道的党政工干部、劳资干部和农民工代表座谈会及个案访谈。共发放各类调查问卷424份,收回有效问卷424份,其中农民工问卷400份。通过调查,了解了北京市外地来京农民工队伍基本情况和维权状况,同时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北京市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进行了探讨。一、外地来京农民工队伍的基本状况近几年,北京市外来农民工人数基本上保持在300万人左右。据统计, 2005年底外来人口有355万人,其中,外来

3、农民工为310万人,占外来人口的87.3%。全市有工会组织企业的324.9万名职工中,农民工就达百万人,其中建筑业有69.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3%;制造业有9.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0%。据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反映,北京市农民工来源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等农业大省居多,占来京农民工总数的64%以上。经过北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多年的整合,目前外来农民工已基本呈现了较为明显的行业、区域分布及年龄、文化程度的结构特点。图1:19992005年来京农民工人数1、行业分布上以建筑、餐饮、制造及城市服务等行业为主,且多为从事劳务性岗位工作北京市农民工

4、从业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外来农民工的身影,但又以建筑、住宿餐饮、制造及居民服务业等为多。2004年从事以上行业的农民工占到了全市农民工总数的68.7%,其中建筑业农民工达72.1万人,主要来自河北、河南等26个外省市成建制的农民工队伍,占全部在京农民工的25.2%;住宿餐饮业有48.3万人,占16.8%;制造业有42.5万人,占14.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有34.2万人,占11.9%。农民工大多数从事技术知识含量较低的劳务性、体力性工作,如建筑工人、流水线操作员、餐厅服务员、商场信息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员、医院护工和清扫工等。图2:2004年北京市农民工主要行业分布2、区域分布上

5、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丰台、大兴、通州和昌平等地区据2005年底对外地来京的355万人口分布情况统计,朝阳区有90.6万人,海淀区有65.3万人,丰台区有37.9万人,大兴区有28.0万人,通州区有21.6万人,昌平区有18.7万人,石景山区14.9万人,顺义区14.8万人。由于外来农民工中有1/4左右的人员是成建制的建筑业从业职工,所以外来农民工在京居住地则主要分布在首都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相对集中的几个区县,如在建的朝阳区CBD、奥运村工程;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回龙观、天通苑大型社区等项目,都有大批建筑施工队集中入驻。另有半数以上在京外来农民工需租房居住,因此拥有充足房源且房价相对低廉的

6、近郊区成了农民工在京就业的首选地区,在城东南郊的丰台、大兴、通州等地尤为突出。据统计,至2005年我市仅万人以上外来人口聚居村就有82个之多,其中主要是外来农民工家庭或集体聚居。图3:2005年底来京农民工主要居住城区3、农民工年龄结构上以青壮年为主,且男性所占比例大来京农民大多是来打工的,因此他们的年龄集中在1549岁的劳动适龄人群。其中,以青壮年农民工为主,据统计,2024岁年龄组的人数比重最高,占全部农民工总数的22.8%;3034岁年龄组占18.8%;2529岁年龄组占18.4%。而且农民工中的男女比例相差较大。北京外来农民工2004年的男女性别比为23:1,2005年的男女性别比则为

7、16:5。这一比例与在京外来人口的总体性别比呈一致性,并且这一比例还随农民工年龄的增加而呈扩大趋势。这种情况说明来京打工农民工中不但男性所占比例占绝对多数,而且说明中年以上的女性来京务工的相对较少。4、农民工文化程度以初中水平居多,高中以上学历人员渐有增多来京农民工大多受过初等教育,这一点主要是符合了北京各行业岗位工作对从业人员个人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基本要求。据统计2004年,在286.5万的农民工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上的人数为240.9万人,占全市农民工的84.1%,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9.7%。由于农民工的平均年龄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年,高于本市农业就业人口平均受教

8、育年限8.9年的水平。而且,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服务要求的提高,北京各行业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农民工队伍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高中以上学历者,而且占有相当比例。在本次随机抽选的400名农民工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了89.8%,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270人,占67.5%,高中以上学历的89人,占22.3%。图4:400名随机被调查农民工的文化程度5、随机抽取的400名农民工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在涉及建筑、轻工、汽车制造、环卫等行业中随机抽取的400名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1)工资收入:月工资在800元以下的46人;8011000元的110人;10011500元的

9、179人;1500元以上的65人。大部分用工企业能够做到了农民工与本市职工同工同酬。在建筑企业中,从事技术技能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要比一般简单劳动型岗位高。如,建筑企业电工、塔吊工、木工、瓦工等。(2)工作时间: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内的138人;810小时的195人;11小时以上的67人。建筑行业因受工程进度要求的影响,工人经常加班加点,每天工作时间往往超过10小时。而在机械化生产线上工作的人员,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对职工工作、休息时间要求较为具体,基本保证8小时工作制,有的企业还在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工间休息。(3)在京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认为受户口限制的64人;学历和技术技能不够的165人;

10、生活开支过大的170人;没有很好的社会保障的180人;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圈和组织依靠的63人;其他问题的6人(以上问题设置为不定项选择)。调查显示,在京的户籍问题虽然受到农民工兄弟较大关注,但已不再是影响农民在京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社会保障、个人经济状况和技术技能的提高。(4)对目前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认为“比较满意”的101人;“还可以”的232人;“不太满意”的56人;感觉“很差”的11人,大多数对本人在京的工作生活状态较为认可。这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北京市出台的有利于农民工的政策措施和社会对农民工群体在观念上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经营者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同和良好工作生

11、活环境的营造,使农民工的“边缘感”有所淡化。(5)对在京是否受到歧视的主观看法:答“是”的89人,“否”的311人。从中反映出,农民工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程度较之以往已有较大改变,大部分的北京市民不再因农民工的身份而再予“另眼相看”。(6)对今后发展的设想:选择“想在京长期工作生活”的111人;“以后再说”的182人;“挣钱后回家”的102人;“到别的城市工作生活”的5人。农民工对今后个人发展方面的选择视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选择回家的只占1/4,与明确选择在城市生活的人数相当,一改“故土难离”的情结,反映了农民工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另一方面也说明北京城市工作生活环境更为宽松、方便,而且随着城

12、乡二元体制影响逐渐弱化,为农民工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梦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调查还反映,一些农民工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希望子女能够在京就读,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受到较好的教育。虽然,农民工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就业要求更加务实、生活向往更加乐观,对自己的身份及环境定位有较为清楚的认知。但农民工的处境也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存在,还有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目前在北京从事地下采掘、纺织缫丝、环卫清扫等脏、苦、累、差、危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农民工,商场信息员、保安员、家庭保姆等工作也基本由外来农民承担。从中可以看出,外来农民工的就业仍然以“北京人不愿干”的低层次岗位为主,即使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工人阶级整

13、体的一部分,但由于工作岗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使他们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社会歧视和利益损害。因此,解决农民工的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需要制度上的科学安排、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各级党政和工会组织的不懈努力。二、北京农民工工会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状况根据中央关于工会工作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指示,北京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加大建会力度,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更好地维护农民工权益,推进农民工融入首都工人阶级队伍的进程。 1、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基本情况从1999年北京市大抓新建企业建会起,各级工会就重点推进以建筑业成建制农民

14、工队伍为主的建会、入会和维权工作。2003年北京市总工会在原北京市委城建工委、市建委以及河北、河南、江苏、四川、安徽等10个外省市驻京建管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成立了北京市外地在京施工企业工会联合会。2003年底就有110家外来建筑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企业建会率达到59%,发展会员8.9万人,农民工入会率达到63%。通过努力,这几年外地在京建筑企业建会率和农民工入会率均保持在80%以上。目前,在165个市属区县局总公司单位中,已有数千家不同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农民工基层工会组织,但除建筑业外全市外来农民工的入会率还不高,截止2005年底,北京外来农民工会员为82.2万人,虽然占到有工会组织

15、企业农民工职工总数95.2万人的86.3%,但在全市所有310万外来农民工中仅占26.5%。其中,建筑业65.5万人、制造业6.6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2.7万人、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1.5万人、住宿和餐饮业1.4万人。在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的商场信息员、保安员、高校非在编人员、家政服务员、劳务输出人员的建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推进。2005年,北京市在街乡基层工会推行工会工作助理员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分布在18区县的170多名助理员,协助工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社区餐饮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入会和会费收缴。截至2005年底,北京各区县实有农民工会员达到了12.5万人,占有工会组织企业的69.4%。2、工会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农民工成为工会会员,使农民工感受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而各级工会组织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真正使农民工体验到了工会组织的存在、感受到了加入工会的重要。(1)源头参与发挥工会优势。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法律赋予各级工会的职责。近几年,各级工会充分发挥源头参与作用:北京市总工会协助市人大制定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北京市集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