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7293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章热学1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内能课后达标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g水中所含的分子数目和地球的总人口数差不多B布朗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增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小D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造成的解析:选CD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mol,1 g水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601023331022个,地球的总人数约为70亿,选项A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受到液体(气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不是物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

2、动,选项B错误;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气体的压强增大,温度可能减小,选项C正确;气体分子间距大于10r0,分子间无作用力,打开容器,气体散开是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选项D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 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D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解析:选AD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受力越趋于平衡,布朗运

3、动越不明显,B错误;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 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错误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解析:选B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A错、B对;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是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所以只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内能的变化情况,C、D错4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花粉,追踪某一个花粉颗粒,每隔10 s记下它的位置,得到了a、b、c

4、、d、e、f、g等点,再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花粉颗粒的运动就是热运动B这些点连接的折线就是这一花粉颗粒运动的轨迹C在这六段时间内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等D从花粉颗粒处于a点开始计时,经过36 s,花粉颗粒可能不在de连线上解析:选CD热运动是分子的运动,而不是固体颗粒的运动,故A项错误;既然无规则,微粒在每个10秒内也是做无规则运动,并不是沿连线运动,故B错误;在这6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并不相同,故平均速度大小不等,故C正确;由运动的无规则性知,D正确5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

5、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大,势能减小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解析:选AC在rr0阶段,F表现为引力,当r减小时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大,势能减小,A正确;在rr0阶段,F表现为斥力,当r减小时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增大,B错误;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C正确;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D错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

6、物体的内能多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解析:选BC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是状态量,选项A错误;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选项B、C正确;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温度一定相等,内能不一定相等,选项D错误7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1时,分子间势能Ep最小

7、D当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解析:选BD由题图知:rr2时分子势能最小,C错;平衡距离为r2,rr2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A错,B对;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势能逐渐减小,分子力做正功,D对8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无关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解析:选B在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选项A错误;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

8、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随温度升高而增多,选项C错误;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则是各向同性的,选项D错误9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做了哪些科学的近似()A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B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做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C将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但需要考虑分子间隙D将油酸分子视为立方体模型解析:选AB“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必须将分子视为球形,并且不考虑分子间隙;水面上的膜为单分子油膜只有如此,油膜的厚度才能视为分子直径,即d二、非选择题10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 000 mL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油酸 06 mL,现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50滴上述溶液

9、,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了1 mL,若把一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足够大的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的油膜的形状如图所示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25 mm,试问:(1)这种估测方法是将每个油酸分子视为_模型,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_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图中油酸膜的面积为_m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m3;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实验中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大多数同学的比较,数据偏大,对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_A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

10、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B计算油酸膜面积时,错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C计算油酸膜面积时,只数了完整的方格数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解析:(1)油膜约占70个小格,面积约为S702525106 m244102 m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106 m3121011 m3,油酸分子的直径约等于油膜的厚度,d m271010 m(2)由d知,结果偏大的原因是V的测量值偏大或S的测量值偏小,故A、C、D正确答案:(1)球体单分子直径44102121011271010(2)ACD1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V01 mL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V600 mL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mL的油酸酒精溶液有75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稳定的油膜面积S004 m2,由此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多大?(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一滴溶液中油酸体积V1 mL油酸分子的直径d代入数据解得d61010 m答案:见解析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