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7085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34 数列的综合应用检测 文【学习目标】1会利用数列的函数性质解与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相结合的数列综合题2掌握相关的数列模型以及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知识要点】1数列综合问题中应用的数学思想(1)用函数的观点与思想认识数列,将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视为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n上的函数(2)用方程的思想处理数列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数列基本量的方程(3)用转化化归的思想探究数列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来研究(4)数列综合问题常常应用分类讨论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类比联想思想、归纳猜想思想等1数列综合问题中应用的数学思想(1)用

2、函数的观点与思想认识数列,将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视为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n上的函数(2)用方程的思想处理数列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数列基本量的方程(3)用转化化归的思想探究数列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来研究(4)数列综合问题常常应用分类讨论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类比联想思想、归纳猜想思想等【方法总结】1.数列模型应用问题的求解策略(1)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2)依据问题情境,构造等差、等比数列,然后应用通项公式、数列性质和前n项和公式求解,或通过探索、归纳、构造递推数列求解.(3)验证、反思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2.数列综合问题的求解程序(1)数列与函数综合问题或应用函

3、数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或以函数为载体构造数列,应用数列理论求解.(2)数列的几何型综合问题,探究几何性质和规律特征,建立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然后求解问题.【高考模拟】一、单选题1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若关于正整数的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解有两个,则正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由2Sn=(n+1)an,n2时,2Sn1=nan1,则2an=2(SnSn1),整理得: ,则,可得:an=n不等式an2tan2t2,化为:(n2t)(n+t)0,t0,0n2t,关于正整数n的不等式an2tan2t2的解集中的整数解有两个,即可得出正实数t的取值范围详解:a1=1,2Sn=

4、(n+1)an,n2时,2Sn1=nan1,2an=2(SnSn1)=(n+1)annan1,整理得:,an=n不等式an2tan2t2,化为:(n2t)(n+t)0,t0,0n2t,关于正整数n的不等式an2tan2t2的解集中的整数解有两个,可知n=1,21t,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不等式的性质的应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对于等比等差数列的 小题,常用到的方法,其一是化为基本量即首项和公比或者公差,其二是观察各项间的脚码关系,即利用数列的基本性质.2在超市中购买一个卷筒纸,其内圆直径为4cm,外圆直径为12cm,一共卷60层,若把各层都视为一个同心圆,

5、令=3.14,则这个卷筒纸的长度(精确到个位)为( )A 17m B 16m C 15m D 14m【答案】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3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由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杖,长5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1尺,重4斤;在细的一端截下1尺,重2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设该金杖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其重量为,现将该金杖截成长度相等的10段,记第段的重量为,且,若,则( )A 6 B 5 C 4 D 7【答案】A【解析】分析:

6、由题意知由细到粗每段的重量成等差数列,记为an且设公差为d,由条件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a1和d值,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出该金杖的总重量M,代入已知的式子化简求出i的值详解:由题意知由细到粗每段的重量成等差数列,记为an,设公差为d,则,解得a1=,d=,该金杖的总重量M=10=15,48ai=5M,48(i1)=25,即39+6i=75,解得i=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实际应用,以及方程思想,考查化简、计算能力,是基础题4删去正整数数列 中的所有完全平方数,得到一个新数列,这个数列的第2018项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

7、分析:由于数列共有项,去掉个平方数后,还剩余项,所以去掉平方数后第应在后的第个数,即是原来数列的第项,从而求得结果.详解:由题意可得,这些数可以写为:,第个平方数与第个平方数之间有个正整数,而数列共有项,去掉个平方数后,还剩余个数,所以去掉平方数后第项应在后的第个数,即是原来数列的第项,即为,故选B.点睛: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找出第项的大概位置,所以数列共有项这个条件非常关键,只要弄明白去掉哪些项,去掉多少项,问题便迎刃而解.55某种细胞开始有2个,1小时后分裂成4个并死去1个,2小时后分裂成6个并死去1个,3小时后分裂成10个并死去1个,按此规律进行下去,6小时后细胞存活的个数是()A 33个

8、B 65个C 66个 D 129个【答案】B【解析】设开始的细胞数和每小时后的细胞数构成的数量为,则,即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故小时后细胞的存活数是,故选B.6中国历法推测遵循以测为辅、以算为主的原则,例如周髀算经和易经里对二十四节气的晷(gu)影长的记录中,冬至和夏至的晷影长是实测得到的,其他节气的晷影长则是按照等差数列的规律计算得出的,下表为周髀算经对二十四节气晷影长的记录,其中115.1寸表示115寸1分(1寸=10分).已知易经中记录的冬至晷影长为130.0寸,夏至晷影长为14.8寸,那么易经中所记录的惊蛰的晷影长应为( )A 72.4寸 B 81.4寸 C 82.0寸

9、D 91.6寸【答案】C【解析】设晷影长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 ,则,解得,易经中所记录的惊蛰的晷影长是寸,故选C.7的值为()A B C D 【答案】B【解析】设,分组求和可得:,则: .本题选择B选项.8已知数列满足, ,则数列的前40项的和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由已知条件得到, , ,左右两侧累加得到 正好是数列的前40项的和,消去一些项,计算得到。故答案为D。点睛: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数列的求和问题。首先数列求和选用的方法有,裂项求和,主要用于分式能够通过写成两项相减的形式从而消掉中间的项;分组求和,用于相邻两项之和是定值,或者有规律的;错位相减求和,用于一个等差一个

10、等比乘在一起求和的数列。9将向量组成的系列称为向量列,并定义向量列的前项和若,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B 不存在,使得C 对,且,都有 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10记 项正项数列为,其前n项积为 ,定义 为“相对叠乘积”,如果有2013项的正项数列的“相对叠乘积”为2013,则有2014项的数列 的“相对叠乘积”为( )A 2014 B 2016 C 3042 D 4027【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2014项的数列10,a1,a2,a2013的“相对叠乘积”为lg10(10T1)(10T2)(10T3)(10Tn)=lg102014+lg(T1T2Tn)=2014+2013=40

11、27故选:D点睛:本题属阅读型试题,考查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准确理解“叠乘积”的概念,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可得lg10(10T1)(10T2)(10T3)(10Tn)=lg102014+lg(T1T2Tn)即得解.11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奖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资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参考数据:)( )A 2021年 B 2020年 C 2019年 D 2018年【答案】C12定义:在数列中,若为常数)则称为“等方差

12、数列”,下列是对“等方差数列”的有关判断( )若是“等方差数列”,在数列 是等差数列;是“等方差数列”;若是“等方差数列”,则数列为常)也是“等方差数列”;若既是“等方差数列”又是等差数列,则该数列是常数数列.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可以举反例。如an=0时数列不存在,所以错误;:对数列(2)n有不是常数,所以错误:对数列akn有,而k,p均为常数,所以数列akn也是“等方差数列”,所以正确;:设数列an首项a1,公差为d则有a2=a1+d,a3=a1+2d,所以有(a1+d)2a21=p,且(a1+2d)2(a1+d)2=p,所以得d2+2a1d=p,3

13、d2+2a1d=p,两式相减得d=0,所以此数列为常数数列,所以正确。本题选择B选项.13一同学在电脑中打出如下若干个圈:若将此若干个圈依此规律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的圈,那么在前120个圈中的的个数是( )A 12 B 13 C 14 D 1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像可得图像所示的圈可以用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表示,前120个圈中的的个数即为,解得,前120个圈中的有个,故选D考点: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14设数列的前项和,若,且,则等于( )A 5048 B 5050 C 10098 D 1010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则,两式相减,可得

14、,又因为,所以,所以,故选C考点:数列求和【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求和问题,其中解答中涉及到数列的递推关系的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出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等知识点的综合考查,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试题有一定的思维量,属于中档试题,本题的解答中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求解是解得的关键15在下列表格中,每格填上一个数字后,使每一横行成等差数列,每一纵列成等比数列,则的值为 ( )121A 1 B 2 C 3 D 4【答案】A【解析】,第三行第一列为,第四行第一列为,第四行第三列为,所以b=,第五行第一列,第五行第三列为,所以,应选A.16“泥居壳屋细莫详,红螺行沙夜生光”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对鹦鹉螺的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