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1课时)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6944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1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1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1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1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1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1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1课时)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古代诗歌鉴赏(4),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古代诗歌内容的归类概述 1写景抒情。 2咏物言志。 3边塞征战。 4怀古咏史。 5即事感怀。 6羁旅行役。,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人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其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舞榭歌台,英难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京口北固亭怀古)。,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2、,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古代诗歌情感的归类 1.惜别之情。 2.黍离之情。 3.思乡之情。 4.怀古之情。 5.讽喻之情。 6.报国之情。 7.咏景之情。 8.恋友之情。,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

3、苦 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高),建功报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人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 柳永雨霖铃,情意深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生活杂感:,坦陈心志 王昌龄芙蓉送辛渐,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4、王维山居秋暝,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三)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 1了解背景。欣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还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能有大略的了解。 ,例如,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清新飘逸、热烈奔放的千古杰作,也只有在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的熏陶、培植下才会产生。,如王维,前期创作以边塞诗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具有盛唐的浪漫豪情;后期转而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就更高。,2透过诗歌题目了解作品

5、的内容的范畴。 读题目,能大致推断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用意。诗歌题目多种多样,题目不同,内容的范畴也不同。如: (1)登临之作 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 (2)怀古之作 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 (3)叙事之作 多借抒情; (4)咏物之作 多托物言志; (5)送别之作 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的情感。,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自居易观刈麦,诗人叙写观刈麦的所见,抒发某种感受。这一层意思。要在一接触到题目时就明白,待读完诗作,就明确了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就抓住了诗歌的主旨。,如陆游的梅花,如王

6、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情感、人生体验或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一接触诗题,就能较快地把握诗歌作品的主旨。 此外,有一些常遇到的乐府旧题,如出塞。多写边塞生活。入塞,多写由边塞返归的情景。关山月,写士兵和家人离别的生活。燕歌行,多写征人怨妇的生活。蜀道难,表观蜀道的艰难。,3整体体味,挖掘主旨。 (1)鉴赏诗歌,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必须具体地、逐句地阅读全篇。分清写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去实现整体体味。体现的同时需要找出核心句。核心句可能是直露的,也可能是含蓄的,但它是主旨的所在。挖掘主旨时。要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和题干说明,从这些地

7、方往往会得到提示。有些标题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作为命题材料的诗作,一般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2)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3) 评价主旨要会选用不同的术语。,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用韵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8、(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无穷)、含蓄蕴籍(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都是常用术语。,4把握基调细评价值。 一首诗歌一个基调,尽管题干没有要求你分析基调,但在分析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必须把握好基调,否则必然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基调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对整体体味(艺术感受)的深化和发展,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基调把握准了,分析才能妥贴;只有分析妥贴了,才能对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内容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一首诗的基调主要有这几种: 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如对韦应物寄李儋

9、元锡思想内容的评价: 去年花里逢君到,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中是否表现了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但不同于杜甫的那种,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也是一种无奈。它的基调是忧伤的,诗人感到“愧俸钱”,但有什么办法呢?他没有办法,只是“思田里”一想辞官归隐。显然,从思想性这一点上说,这首诗是无法与杜甫诗相比的。,(四)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是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诗人通过诗歌所表现的生活认识、个人思想和政治倾向。这些,在诗歌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

10、,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曲折地、隐晦地表达的,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那么,鉴赏一首古诗词,应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呢?下面简要地谈一谈在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

11、错误是容易“拔高”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的分析。,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愚斫五

12、弦琴。 注释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来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

13、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 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 _ 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_ _ _ 。“独”字表现了作者_ _ 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的感情基调。,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古诗词的

14、句子,或为适应格律,或为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倒置语序的现象。请你写出本诗颈联的原句顺序,并改写为散文化的句子。 原句顺序为: 改写为: (2)这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意境(6个字内); 情感(6个字内):,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 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寂静、清冷、 凄清、洁净等(意思对即可),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试题。 绝 句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 (1)请分析“逾”与“欲”的

15、表达作用。 (2)分析感情表达的特点。,(1)以碧衬白,以青衬红,两两相映生辉。“欲”在拟人化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以江山花鸟四景,分别写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2)本诗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的江山花鸟四景写出了景象清新、赏心悦目的春光,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游兴 顿失,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16、”味,使主题更加鲜明。,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