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6933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作者: 日期: 山东财经大学本科学年论文 题目: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学 院 金融学院 专 业 金融工程 班 级 2班 学 号 20090394205 姓 名 傅煜霖 指导教师 安启光 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二 一二 年 10 月目录1利率市场化的内容.31.1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3 1.2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32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存在的风险.42.1利率风险.42.2流动性风险.42.3信用风险.43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53.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53.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53.3利率市场化有

2、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管理水平.53.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54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64.1建立高效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64.2建立科学合理的本外币存贷款定价机制.64.3加大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64.4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6结论.6参考文献.7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摘要: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使之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是,利率市场化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扩大经营自主权、推动金融创新及优化客户结构等。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3、;商业银行;风险;机遇 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货币市场,根据市场供求水平由市场主体共同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1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 就存款利率的确定而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应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实行盯住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商业银行结合本行在当地市场占有

4、的位置和竞争优势,根据每天本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情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分析本行的资金需求,确定在同业拆借利率基础上的浮动幅度,调整制定本行存款各期限档次的具体利率水平。一般大额、长期存款利率水平接近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或相同,特殊时期还高于拆借利率;小额、短期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同业拆借利率水平。 从贷款利率的确定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利率应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础利率浮动。商业银行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因素确定。 2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

5、率,而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中央银行应经常分析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他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预测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和货币供应情况的变化,检查其是否满足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可能出现不符合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趋势,央行要提前、及时地制定利率调控策略。由于利率政策具有信

6、号作用和迟滞效应,同时是一个间接调控的杠杆,因此,中央银行应小幅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控同业拆借利率,由此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 1、 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风险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利率的接受者,这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利率市场化势必会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如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等,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挑战。1.(一)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金融机构的收益或损失不确定性。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应该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首先,期限错配风险加大。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

7、期限是严重失衡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占了相当的比重,而贷款中短期贷款则占主要份额。这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的下调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加大期限错配风险。其次,基本点风险加剧。利差收入目前是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初期,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会有缩小的趋势,加剧基本点风险。再者,收益率曲线风险提高。长期利率一般要高于短期利率,即收益曲线的斜率为正。如果货币政策的逆向短期操作,短期利率可能会高于长期利率,收益率曲线由正变负,银行的长期未清偿浮动利率贷款的重新定价利率与短期存款利率的利差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为负。(二)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

8、使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深刻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和理财需求,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例如,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引发流动性风险。反之,预期利率下降会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此外,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三)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当利率水平持续快速上升,特别是存在超高利率时,借款人为了高额利润,会从事高风险活动。从而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质量整体下降,增加

9、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2.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商业银行在运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成本、存贷款费用、贷款的目标收益率、所投资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同业的竞争情况等。这就大大增加了商业存贷款经营的难度和相关费用的支出。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主导业务产生巨大冲击。在商业银行中,传统的存贷业务仍占主导地位,利率市场化以后,激烈的价格竞争会导致存贷款利差的缩小,降低了银行的赢利能力。同时许多企业的闲置资金不再存入银行,而是存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获得短期收益。因此说,银行的主导业务受到了巨大冲击。4.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挑战。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迫使商业银行改变

10、以前的管理方法、手段,根据资金供求状况,经营管理策略、业务风险程度、目标利润高低等,自主确定业务交易的价格。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利率市场化同时为商业银行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推动商业银行扩大经营自主权、促进金融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及优化客户结构等。(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配置资源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推动经营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最优的配置。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地考虑目标收益、经营成本、客户的风险差异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实行优质、优价与风险相匹配和有差别

11、化的价格战略;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利率风险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推动企业与个人客户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以达到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及满足客户需要的目的。现实中,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国内银行已经推出了结构性的存款,利率互换、固定利率贷款等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由于利率市场化衍生出来的新需求。(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可以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

12、场利率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依据内部利率确定市场定价,也有利于银行减少内部纵向的差别,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实行利率市场化,取消利率管制,各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资金价格差异来吸收公众存款。资产业务方面,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推进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增强风险意识和效益观念,促使自身的综合资金运用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有一个大

13、的提高。(一) 建立高效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应从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发育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到我们的技术和财力承受能力,借鉴国际银行界的各种分析工具,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利率分析模型。商业银行要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尽可能使利率可调整资产与利率可调整负债相匹配,实现利率零缺口。同时,要密切关注和监测国内外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动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本外币利率进行预测,区分利率敏感程度不同和资产负债,充分利用货币市场工具,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尽量减少利率风险。(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本外币存贷款定价机制。 商业银行本外币存贷款定价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由总行依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战略目标需要,制定并公布本外币的基准利率水平;二是总行确定对各分行在总行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