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6803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4 作者: 日期: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吴海贵摘 要 课堂教学对学生语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课堂并非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惟一场所。以课外学习资源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表达,在互动情境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关注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目标为主导,以课外为切入点,从活动入手,通过读书笔记交流会、演课本剧、演讲、利用农村身边的景点等活动,来探索如何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关键词 课外活动 农村小学生 口语表达能力作者简介 吴海贵 康县望关小学 (康县 746503)一、问题的提出41在我们的日常

2、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常地跟别人交流。人与人之间如果缺少语言上的交流,势必将难以沟通,而缺少了沟通便会落后,以至于会被当今的高科技社会所淘汰。如果一个人满腹金伦,但因无法口头表述,而无法与他人交流,那么该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呢?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能根据不同需要正确运用规范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意见),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要求。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 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转化

3、为口语的同时,还能活跃学生的思考,使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平等待人、尊重别人、文明礼貌的习惯,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奠定基础。二、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作为农村小学,在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的发言总是令人大失所望。当教师让学生举手发言时,有的左顾右盼,有的低头不语,举手的人很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对全校三至六年级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下的原因:学生方面:胆子小,刚站起来回答问题便羞的满脸通红,即使回答了也是支支吾吾,轻声细语。这类学生占21%。认为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求太简单,不屑一顾,回答这种问题太小儿科了。这类学生占8%,主要是学习成绩较

4、好的学生。上课经常开小差,没听老师讲些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发言。这类学生占12%,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被老师批评,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嗤笑。这类学生占34%。教师方面:教学方式呆板。(口语交际课往往是教师先照本宣科地读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准备,最后说话,节节如此,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此类现象在教师中占10%。口语交际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因此学生不能将内容说清楚。此类现象占8%。三、问题与原因分析问卷中设计了11道封闭式问题,一道开放式问题。调查后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如下:1、你认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48%的学生选择“胆大”, 27%的学生选择“胆小

5、”, 25%的学生选择“有时胆大,有时胆小”。2、在平时活动中,你的表现是?53%的学生选择“非常积极”, 39%的学生选择“积极”, 8%的学生选择“不积极”。3、口语课上,你的表现是?46% 的学生选择“有时胆大,有时胆小” 33% 的学生选择“胆大”, 21%的学生选择“胆小”。从1至3题可以看出来学生的性格是内向性的话,胆子小,刚站起来回答问题便羞的满脸通红,即使回答了也是支支吾吾,轻声细语。而课外活动时则要比课堂上积极一些。4、口语课上,当你说错话后,你会:65%的学生选择 “不说了”, 35%的学生选择“没事,纠正过来就行了”。5、平时活动中,当你说错话后,你会? 77%的学生选择

6、“没事,纠正过来就行了”, 23%的学生选择“不说了”。6、当你说错话后就不说了,是因为:37%的学生选择“老师批评”, 32%的学生选择“同学嗤笑”, 31%的学生选择“自己没信心了”。从4至6题可以看出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顾忌较少,可以很好的发挥,而在课堂上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被老师批评,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嗤笑。7、你的学习成绩:43%的学生选择“较好”, 26%的学生选择“好”, 19%的学生选择“差”,12%的学生选择“较差”。8、口语课上,你认为老师提的问题:11%的学生选择“简单”, 26%的学生选择“比较简单”, 28%的学生选择“比较复杂”, 22%的学生选

7、择“复杂”, 12%的学生选择“不知道”。从7、8两题中和平时本人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求太简单,不屑一顾,回答这种问题太小儿科了,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上课经常开小差,没听老师讲些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发言。9、你们老师给你上口语课时,老师:10%的学生选择“只是按课本上的读”, 90%的学生选择“创设情景后再说话”。10、你认为口语课的内容和你的生活有联系吗?83% 的学生选择“有”, 17%的学生选择“没有”。从9、10两题中可以看出有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些呆板,口语交际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因此学生不能将内容说清楚。11、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在哪上口语课?53%

8、的学生选择“教室外”, 29%的学生选择“多媒体教室”, 16%的学生选择“教室”, 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从本题的数据来看可见学生对于上口语交际课,教室里并非最佳的环境。四、解决问题的对策:课堂教学对学生语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课堂并非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惟一场所,课堂里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现实生活里的口语交际,生活情境不像课堂情境那般单纯,它存在许多突变的因素。因此,在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同时,本人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以课外学习资源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表达。因为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较少顾忌的按照训练的要求去练习听、练习表达技巧,可以大胆的向别人

9、请教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学习就不同意见与别人商量的方法,从而在互动情境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1、读书笔记交流会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阅读的面要宽,阅读的量要大。因为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就不可能形成语感,不可能形成丰富的语文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无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所以本人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并推荐一些优秀书目给学生,鼓励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在过一

10、段时间之后,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适时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读书笔记交流会。43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记读书笔记,于是本人就给他们出示自己在校时的读书笔记,让他们以此为样本,进行自己的读书笔记。过了一周之后,本人检查他们的读书笔记,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只记了一两页,一问,说是没有什么记的。本人就思考:学生的记笔记的自觉性还太低,只能在开始的时候进行半强制性的方式,使之强制性的让他们习惯,习惯记读书笔记。于是,本人就规定:每人每天必须记半页以上的读书笔记,每次记的时候写上日期。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笔记交流会,在交流时还要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听:自己有没有听清楚别人的话,听懂别人的意思;二、

11、说:看自己是否清楚明白、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是否言为心声;三、心理:自己的心态是否正常,仪态是否自然;是否克服了紧张的心理。通过小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进行自评:评语言: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恰当;评思路:内容表达的是否清楚,逻辑是否有条理;评仪态: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最后根据学生的自评评出“最佳摘录员”、“最佳表达员”进行奖励。2、演课本剧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师生以语文教材中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成能够通过教室或舞台进行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课本剧主要来源于语文课堂的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课本剧表演的一般流程为:研

12、究课文、明确主题安排人物、构思情节提炼台词、设计动作确定演员、进行准备组织排演,师生评议演出。、研究课文、明确主题。主题是戏剧的灵魂,任何一个戏剧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的渔夫战胜了可怕的魔鬼。、安排人物,构思情节。编演课本剧,既可以忠实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可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观赏性。、提炼台词,设计动作。课本剧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编写课本剧时,就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个性化的台词和个性化的动作。在人物语言和动作无法推动情节发展的时

13、候,可用旁白来承上启下,“台词”应通俗易懂,富有儿童情调,台词前还要考虑动作形态词。“动作”可适当夸张。、确定演员,进行准备:一是确定演员。确定演员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一般不用指定方式确定演员。最好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进行竞争角色会演,择优录用。如演渔夫的故事时,本人先让学生来个“渔夫”“魔鬼”小会演,比一比哪个渔夫演得最具有智慧,哪个魔鬼演得最叫人可恨。二是音乐、服装、道具的准备。恰当的音乐和道具能渲染气氛,增加表演效果,加上演员所需的头饰、服装、道具,这样才能使课本剧有声有色,吸引观众。、组织排演,师生评点:一是整体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全貌。二是各演员重点阅读所演角色部分,按出场顺序编序,让所

14、演剧情了然于胸,所讲台词,烂熟于心。三是学生创编动作,进行试演,师生积极评点,不断改进语言、表情、动作。、登台演出。每一次活动,要让绝大部份学生动起来,除剧本中的几个主要演员外,其余学生可当小导演,忠实观众,提出可行性意见,还可参加头饰、服装、道具的设计与制作,最后让倾注了集体智慧的剧本登上舞台,展现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让观众和演员都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学生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45学生是语文实践的主角。在编、排、演、评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践,其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服务的。课本剧编演不仅是课文内容的翻版,还是学生主体感受的再现。不仅要重视“编演”的

15、训练,还要注意“评”的训练。在编演中要引导学生适当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神情的变化等。重点是人物的对话,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评”即要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努力创设老师、个体、小组、群体评价,进行多项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本剧与编演中来,达到真正的全员参与,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和体验中,培养情感,着实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演讲演讲是用口头形式表达逻辑上有条理的思想的训练,是借助主体形象,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有中心、有条理地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听众进行巧妙沟通的语言艺术。它对思考能力、辩论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生的演讲,常常是平铺直叙,缺乏激情;演讲的过程中内容前后混乱,表达不清,这是常有的毛病。这就要求在小学生演讲之前,教师要配合学生做好认真的准备,理清条理,做到心中有数。它包括演讲内容的准备,演讲形式的准备,以及演讲的手式、眼神、表情等一系列的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可以本人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第一步观摩。播放名人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