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196642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精编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本章内容,第一节 虚拟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网络时代的社会特质 第四节 虚拟社区的政治参与,第一节 虚拟社会的兴起和发展,一、网络空间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网络空间也许是唯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世界。每一个漫游其中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世界熟悉又陌生,它就象镜子一样,清清楚楚地照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镜面有时候干净光滑到一尘不染,有时候又扭曲错落成了哈哈镜。你不知道它在哪儿,也不知道它有多大,虽然你每天在里面逗留的时间超过八小时。网络是很容易让人着迷的。它是一道门,一道通向全世界所有角落的门,想漫游天下览各地美景,鼠标就是阿里巴巴的咒

2、语;它是一根线,一根山水隔不断、风雨吹不走的线,一头是你,一头是爱人、亲人、朋友,在这根线上,有一种天涯叫咫尺;它是一本书,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就在键盘轻扣间,满足你所有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它是一座桥,一座超越了国家、种族、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一切附加因素的桥。在网上,每个人都归零成为平等的人,吸引、排斥、喜爱、厌恶都因心而发,随心而动;它是一场戏,一场每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平时木讷寡言的可以妙语连珠,谨小慎微的可以飞扬跋扈,台上演着是自己抑或另一个自己?,网络空间,1984年,移居加拿大的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写下了一个长篇的离奇故事,书名叫神经漫游者

3、(Neuromancer)。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并且获得多项大奖。故事描写了反叛者兼网络独行侠凯斯,受雇于某跨国公司,被派往全球电脑网络构成的空间里,去执行一项极具冒险性的任务。进入这个巨大的空间,凯斯并不需要乘坐飞船或火箭,只需在大脑神经中植入插座,然后接通电极,电脑网络便被他感知。当网络与人的思想意识合为一体后,即可遨游其中。在这个广袤的空间里,看不到高山荒野,也看不到城镇乡村,只有庞大的三维信息库和各种信息在高速流动。吉布森把这个空间取名为“赛伯空间”(Cyberspace),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网络空间。,二、虚拟社会的诞生,1.虚拟社会是指高科技的网络信息时代,把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以

4、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虚拟社会对现实的生产不能产生帮助,但在人文服务和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价值将逐渐展现其自己独特魅力。,虚拟社会是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中展开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改变了社会结构,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社会存在的新形式;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人类的虚拟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类思维的社会基础,形成了人类的虚拟思维方式。使虚拟化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这社会哲学提供了重大研究课题。虚拟社会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 ,人们以虚拟方式在其中展开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可以称为虚拟社会。虚拟社会的生成 ,改

5、变了社会的结构 ,使社会分化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 ,社会主体生存也随之分化为现实生存和虚拟生存。以虚拟性、模糊性、全球性、裂变性为特点的虚拟生存是与现实生存根本区别的社会主体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种存在方式带来了人类生存中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理想化生存与世俗化生存、全球生存与民族生存的矛盾。,2. BBS(“电子公告板”)在国内一般称作网络论坛,早期的BBS与一般街头和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只不过是通过电脑来传播或获得消息而已。一直到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之后,有些人尝试将苹果计算机上的BBS转移到个人计算机上,BBS才开始渐渐普及开来。近些年来,由于爱好者们的努力,BBS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扩充。

6、 目前,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软件及信息,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计算机软件、硬件、Internet、多媒体、程序设计以及医学等等各种有趣的话题,更可以利用BBS系统来刊登一些“征友”、“廉价转让”及“公司产品”等启事,而且这个园地就在你我的身旁。只要您拥有1台计算机、1只调制解调器和1条电话线,就能够进入这个“超时代”的领域,进而去享用它无比的威力!,三、虚拟社会的发展,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的冲突及其转换机制提醒人们,不仅要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提高网络的普及程度,而且要关注网络伦理建构的方式。建构网络伦理时,既要防止忽视虚拟社会的特质,把现实社会的某些规范强加给虚拟

7、社会,影响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教条主义作法;也要防止借口虚拟社会的特殊性,任由虚拟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蔓延,影响现实社会伦理的现象。总之,我们应积极调动作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主体兼中介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自觉性,突出人在网络伦理以及网络伦理建构中的核心地位。,四、虚拟社区,一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由瑞格尔德(Rheingole)做出,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

8、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国内有影响虚拟社区,目前在国内有影响虚拟社区主要分三大类: 第一类,适合普罗大众,以兴趣爱好休闲娱乐为主,像分布在广州、北京、上海的网易社区、天涯社区、湛江的碧海银沙等; 第二类,适合在校大学生,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为主,像清华的“水木清华”社区、北大的“一塌糊涂”社区、交大的“兵马俑”社区等;这两类的社区都比较大型,会员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在线人数通常几千,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类是各教育网站、网校,针对教师和中学生的教育社区,这类社区规模相对比较小,会员也不多。这一切说明国内的虚拟社区已有一定的影响和规模,将

9、其应用于网络教学不仅是可能,而且很有必要。然而现阶段的应用正处于起步状态,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发展空间。,阳光社区(1),阳光社区(2),阳光社区(3),阳光社区(4),天涯社区(1),天涯社区(2),天涯社区(汉中),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网络社会的特征是:数字化(网络是计算机构成的,其运行的信息是基于数字的形式而存在)、开放性(互联网连通世界,消除了金字塔结构,所以有开放性)、虚拟性(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所以具有虚拟性),自由性(传统世界的游戏规则大家很熟悉,所以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很自由的传播)。 可以说网络是对人体除了嗅觉和触觉以外的感官的综合性延伸,第三节网络时代的社会特质,一

10、、新的社会组织结构方式 网络社区 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 网络社区就是社区网络化、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涉及到金融经贸、大型会展、高档办公、企业管理、文体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同时与所在地的信息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技术手段。,在N年前,人们把论坛说成社区;即使到了今天,人们仍然习惯叫一个论坛为某某社区。到了今天,我们对网上的社区有了更加深入全

11、面的认识,论坛只是构成社区的一部分,是社区中的公共活动和议论的场所,是组织社区活动和体现社区文化特征的平台。 在现代社会学中,社区是指地区性的生活共同体。构成一个社区,应包括以下5个基本要素: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传统社会学认为社区与社区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不同社区因结构、功能、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因素体现出不同的分类和层次。,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指的是网站的域名、网站的空间,同时还包括到达这个空间的带宽,带宽正如你去往不同地方的公路,假如到达这个社区的公路宽敞和方便,那么这个社区会更容易凝聚人气。 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

12、在现实社区中指的是人们居住的条件和环境;社区需要为居民提供独立的住所、公共的活动场所、娱乐场所、生活服务设施等等;网络社区指的是网站的功能和服务,人们在网络社区上仍然需要独立的个人空间(如blog、sns),需要公共的活动和娱乐场所(如论坛、游戏等)、需要各种服务(如商城、生活资讯、分类信息、在线咨询等)。完善的功能和服务正如优良的小区,可以吸引人们来到这里,并作长期居住的打算。,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指网站的注册用户数,当然注册的用户数并不等于有效的用户数。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现实社区中,社区中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而网络社区中,人口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网络社区的运营者应该通过一

13、切有效的手段让更多的网民到达这个社区,并想办法留住这些人。关于人口的容量,网络社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开发商耗资上亿元建设一个现实的社区,耗资百亿元打造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而且这样的社区和商业街空间、商铺和房屋的数量也有限。然而网站运营者只需要建设现实社区的1/10甚至1/100的成本,就可以打造出一条同样繁华的社区和商业街。现在淘宝网每天的人流就不亚于西单商业街的人流,虽然交易额的数量还有差距,但这只是时间问题。,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参与的各种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网络社区上具体体现为记录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发起和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

14、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参与各种兴趣、各种主题的活动,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和满足个性的诉求,进行倾诉、认同、交友、交易等等,以及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社会网络。 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指的是在不同的网络社区,由于社区的功能、结构、人群的组成、组织者的理念和倡导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和社区认同。在具备了前面四个方面的因素以后,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不是某个人赋予的,而是人们在社区活动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一种价值认同。比如提起mop,你会想起变态(bt)、提起donews,你会想起IT评论;提起chinaren,你会想起温馨的校园生活。,二、新的“双元性社会”的构建,

15、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 在现有的研究中,“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历时性关系问题被转换为这样一个问题,即:“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虚拟”与“现实”、“虚拟实在”与“物理实在”之间的共时性关系问题。而从尼葛洛庞帝开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秉承了一种类似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法”思路。 从组成要素构成的关系和表现形式来看,物理实在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感知的实体,而虚拟实在则是我们无法从经验上加以触摸的东西。正是在这一点上,物理实在与虚拟实在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尽管虚拟实在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能够为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构成网络化时代人们生活之不可缺少的组成

16、部分,但它毕竟不能取代物理实在,相应的网络社会也不能取代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世界 ,网络社会只是对现实社会的延伸与折射,,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合作,三、新统治阶级的产生,拥有领导人类进入网络世界的知识和技术的一群人,他们会不会形成一个共享网络文化背景的虚拟种族,从而主导人类社会的走向,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的新的统治阶级。,四、对网络社区前景的争论,网络社区一般都会提供五个方面的信息资源、电脑网络、体育健身、游戏动漫、时尚生活和人文情感,分别对应除商业区外的五个小区。 深圳特区报: “数字社区”带旺深圳信息业。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在医院挂号预约看病,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在不少大商场里购物深圳小区正在向“数字社区”转变,信息产业链上的系统集成商、设备商、服务商也从中“嗅”到了商机。 新闻晨报: 上海一些大型住宅区,尤其是超大盘,相继开通了社区网页。这些网页颇像大公司的内部网,做得比较好的,上面挂上了小区内新闻,发展商、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各类通告,还有业主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