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635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基础夯实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山西孝义模拟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瓶内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氧气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mol)912.52130产生C2H5OH的量(mol)96.530a氧气浓度接近0;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浓度时,经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5 molc浓度时,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分子之比为3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等量CO2时的氧气浓度介于c和d之间ABCD答案:A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a氧气浓度条件下,酵母菌

2、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酒精的量相等,此时a接近于0,d氧气浓度条件下无酒精产生,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正确;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酒精的量相等,b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的量是6.5 mol,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5 mol,正确;c浓度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是3 mol,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 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8 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 mol,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中,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丙酮酸,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分子之比为(32)(1.52)21,错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等量CO2时,产生的CO2总量与酒精量之比

3、为21,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氧气的浓度介于b和c之间,错误。2、(2017湖南长郡中学等四校联考)互花米草是一种沿海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K吸收速率与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自来水B.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 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C.水淹时间为24 h/d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D.随水淹时间延长,K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数量不足有关解析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该实验应选用取自互花米草采样地点的海水,A错

4、误;在水淹时间为24 h/d时,植物因缺氧而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供能不足和酒精毒害,C错误;随水淹时间延长,K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主要与植物水淹后无氧呼吸供能不足有关,D错误。答案B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分子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一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C.经高温处理的酶,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不会出现紫色D.酶与无机催化剂都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解析极少数酶为RNA,其合成场所是细胞核,A错误;蛋白质经高温处理后,仅是空间结构遭破坏,并没有破坏肽键,遇双缩脲试剂仍呈紫色,C错误;酶与无机催化剂都通过“降低”(而不是“提高”)反应分子

5、活化能起催化作用,D错误。答案B4、研究表明AP(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AP是由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APP形成AP的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通过水解形成的AP分子中含有38个肽键B.图中的分泌酶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C.AP分子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神经细胞变性死亡D.促进分泌酶基因表达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手段解析图示信息表明,分泌酶可促使AP分子的形成,进而产生AP寡聚合物,后者沉积会加重老年痴呆,故促进分泌酶基因表达不仅不能治疗老年痴呆,反而会加重老年痴呆。答案D5、2018陕西师

6、大附中二模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A. B.C. D.答案:A解析: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可知野鼠色是双显性基因控制的,棕色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黄色、黑色分别是由单显基因控制的,所以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如A所示。6、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B.在此细胞形成过程

7、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解析图中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出现2个四分体,B正确;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该细胞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最多为8条,D错误。答案D7、经过对某生物体内的核酸成分的化学分析得知,该生物体内的核酸中,嘌呤占58%,嘧啶占42%,由此可以判断()A.此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是DNAB.该生物一定

8、不含DNA而只含RNAC.若此生物只含DNA,则一定是单链的D.若此生物含DNA,则一定是双链的解析因该生物核酸中嘌呤数和嘧啶数不等,故可能是只含有RNA,或同时含有DNA和RNA,或只含单链DNA。答案C8、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解析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因此有

9、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乙和丙都含有四个抗虫基因,A、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两个抗虫基因,而乙和丙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B错误;甲产生的配子中含一个抗虫基因,而乙和丙的配子中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D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数量变异不属于突变B三倍体的植物体不育,只能组织培养得到C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答案:C解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三倍体植株可以由四倍体植株和

10、二倍体植株杂交获得的受精卵发育而成,B错误;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缺失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基因突变则不能,D错误。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单向的,C项正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D项错误。答案D11、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

11、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解析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有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答案A12、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同种或异种生物都能够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都具有全球性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

12、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信息传递无全球性,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2017山东潍坊二模)近几年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水稻田中养殖河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增产、增收模式。如图是某稻田中养殖河蟹后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插秧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80株左右,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_,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2)若养殖河蟹后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原捕食关系没有改变,则稻田中新增加食物链_条;河蟹与稻螟、稻飞虱形成了_关系。稻螟和稻飞虱的蛾虫被蛛网粘住时挣扎,蛛网的震动频率属于_信息。(3)河蟹在稻田中主要吞食稻田杂草幼嫩茎叶和稻杆基底叶,同时捕食稻螟和稻飞虱的虫蛹。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蟹的意义:_;_。答案(1)种群密度(2)6捕食、竞争物理(3)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