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5963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优编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湖南长沙三校联考下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含有5种碱基C大肠杆菌的线粒体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答案:D解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A错误;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4种碱基,B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碱基、磷酸,核糖存在于RNA中,D正确。2、2018

2、湖南六校联盟期末水和无机盐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存在冰,可以推测火星可能存在过生命,因为生化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B生物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大多能溶于水,有利于物质的运输C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且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D当人体血浆内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这表明某些无机盐有调节细胞酸碱平衡的作用答案:C解析:火星表面存在冰也就有可能存在过生命,因为生化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A正确;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可以溶解在这部分水中,因而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

3、输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C错误;血浆中存在NaHCO3/H2CO3缓冲对,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则会形成碱中毒,这说明某些无机盐对于调节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3、2018天津静海一中调研如图为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代表的物质是ADP,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释放能量最少的过程是C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pH,应在中性左右设置实验自变量D植物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内合成的ATP比叶绿体内合成的用途单一答案:B解析:由图分析可知,为ADP、为AMP、是

4、腺苷、是磷酸、为能量,A错误;和过程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过程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因此释放能量最少的过程是,B正确;由图分析,酶b的适宜pH应小于7,C错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内合成的ATP只用于叶绿体的生命活动,而线粒体内合成的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故叶绿体内合成的ATP比线粒体内合成的用途单一,D错误。4、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如图表示将一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条件下,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细胞间隙CO2的相对浓度AAB段,叶肉细胞CO2固定速率增加BBC段,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零CAB段,CO2固定速率比C3的还

5、原速率快DBC段,可能是有关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答案:B解析:AB段,随叶肉细胞间隙的二氧化碳相对浓度升高,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C5消耗增多,含量下降,A正确;BC段,叶肉细胞间隙的二氧化碳的相对浓度较高,C5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表示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错误;AB段,C5含量降低,说明CO2固定速率比C3的还原速率快,C正确;BC段CO2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有关酶量或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数量限制了光合速率,D正确。5、2018广东韶关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一个用32P标记了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

6、P的培养液里,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32P的染色体个数可能是0、1、2B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C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某二倍体正常分裂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答案:B解析: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 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DNA分子复制了两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个数可能是0、1、2,A正确;在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

7、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那么形成的子细胞内就含有5条染色体,应该形成的是配子,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可以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的精原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6、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

8、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答案:C解析: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授粉套袋;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7、某观赏植物的白花对紫花为显性,花瓣一直为单瓣,但经人工诱变后培育出一株白花重瓣植株,研究发现重瓣对单瓣为显性,且含重瓣基因的花粉致死。以新培育出的白花重瓣植株作母本与紫花单瓣植株杂交,F1中出现1/

9、2白花重瓣,1/2白花单瓣,让F1中的白花重瓣自交,所得F2中各表现型之间的比例为()A9331 B3311C6321 D4211答案:B解析:设决定白花和紫花的基因分别为A、a,控制重瓣和单瓣的基因分别为B、b,亲代中白花重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单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1中白花重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单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白花重瓣植株(AaBb)产生的花粉只有Ab和ab两种,产生的雌配子有四种:AB、Ab、aB、ab,随机结合后,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311。8、2018江西师大附中检测如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

10、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已省略),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E细胞和F细胞的DNA数目都是23个B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1/2C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概率为7/16D正常情况下,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相同的概率为0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E细胞和F细胞均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二者的核DNA数目都是23个,但因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布,所以细胞中的DNA数目都大于23个,A项错误;据图可知,在这对青年夫妇中,男性的X染色体上不含有色盲基因b,而含有正常的显性基因B,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男性将X染色体及其上的B基因遗传给女儿,女儿不可能患色盲

11、,因此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100%,B项错误;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白化病aa)3/4(视觉正常XBXBXBXbXBY)3/4(肤色正常A_)1/4(色盲患者XbY)6/16,C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是一个患两种病的男性,则形成H个体的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Y,所以E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不含Y染色体,E与F受精形成的受精卵所发育成的个体为女性,D项正确。9、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侵染大肠

12、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答案:B解析:侵染大肠杆菌后确实会裂解宿主细胞,但这并不是实验成功的原因,A项错误。噬菌体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和DNA,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要用特有元素35S和32P,不能用共有元素15N,C项错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般没有P,D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DNA注入大肠杆菌中,则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一特性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使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故B项正确。10、2018河南周口期末转运RNA(tRNA)是具有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功能的小分子核糖核酸。其结构如图所示

13、,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转运RNA携带并转运氨基酸时,氨基酸与五碳糖相连接B反密码子应从连接氨基酸的一端读取C转运RNA不含有氢键D一个核糖体有两个转运RNA位点答案:C解析:转运RNA携带并转运氨基酸时,氨基酸与五碳糖相连接,A正确;反密码子应从连接氨基酸的一端读取,即从3端读取,B正确;转运RNA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因此含有氢键,C错误;一个核糖体有两个转运RNA位点,D正确。11、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合子),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若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出高产、耐盐碱的植株,最佳的方案是()A利用

1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目的植株B将乙种植物的耐盐碱基因导入甲种植物的卵细胞中,然后进行离体培养C使两种植物有性杂交获得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目的植株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直接培育成幼苗答案:A解析:本题中的C选项最具干扰性。甲、乙两种植物属于两个物种,这是要挖掘出来的隐含条件,它是排除C选项的突破口。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而B选项中将“卵细胞”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两种植物很难通过有性杂交获得F1,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由“花粉融合”后直接培育成的幼苗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后代不可育。二、非选择题2018湖南师大附中期中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物

15、种1与物种2)果蝇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属于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4)北美大陆在阶段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胚胎致死基因 D某些果蝇的天敌大规模增加答案:(1)一个果蝇种群(2)随机性(3)物种具有生殖隔离(或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4)ACD解析:(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