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理解的课程设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6573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理解的课程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重理解的课程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重理解的课程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重理解的课程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重理解的课程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理解的课程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理解的课程设计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理解(UbD)的課程設計,李美穗 博士,Understanding by Design (UbD)重視理解的課程設計,美國的教育專家Grant Wiggins與 Jay McTighe於1998年所提出。 透過多元評量、學習者中心,以及問題解決導向養成21世紀學生就業能力,重視理解的課程設計較能符應。,UbD 實施原則,一、利用大概念引導學習者積極學習 二、協助學習者聚焦於持續理解(Enduring understanding)的六大面向 三、三階段的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 四、將學習歷程成果集結成相簿, 而非快照 五、利用UbD打造學習型社群(組織),一、利用大概念引導

2、學習者積極學習,大概念 (Big ideas) 1. 學科內容的核心概念。 2.將持續專注於普世認同的價值。 3.具備可遷移到其他學科或主題的特質 4.能有效連結學科內容的事實與技能。 5.教學設計時不能只將知識內容照本 宣科,而是要解構、綜合後再理解、 建構。,大概念的特點,一.對於排列內容優先順序提供 【概念的透鏡】 1.可作為課程、教學、評量之焦點的 核心概念、原理、理論、過程。 2.能使學習領域中的論述、探究、發現 、爭論有所根據。 3.有利聚焦在最有意義的內容上。,大概念的特點,二、作為連結重要事實、技能、 行為的組體 1.能將個別的知識和技能連結到更大 的認知架構 2.能串連特定的

3、事實和技能 3.能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的目的和 相關性 (烏龜方蟹),大概念的特點,三、能遷移到其他的情境脈絡。 如:公平、友誼、和諧、正義、適應 四、在學科間以各種方式顯示 如:重要程序(寫作程序)、持續的問題(自由民主法制) 五、性質抽象需要跨內容的教學 設計良好的學習經驗讓學習者發現、建構、推論其意義, 如:雲霧繚繞、聆聽天籟,主要關鍵問題的特點,一、沒有簡單的正確答案,要能引起爭辯 如:藝術在哪些方面反映文化? 形塑文化? 二、活動設計在引發及維持學生的探究 如:生物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生存? 三、探究學科的概念基礎或哲學基礎 如:哪些因素造就偉大的故事? 歷史的偏見不可避免嗎 ?,主要

4、關鍵問題的特點,四、能引起其它重要的問題 如:為什麼要對政府權力加以制衡? 又如何制衡? 五、刺激對大概念和之前所學的重要思考 如:現代文明比古代文明更文明嗎? 數字(資料)統計如何遮蔽或誤導 事實?,二、協助學習者聚焦於 持續理解六大面向,UbD教學設計中用來引導學習者 完成學習歷程的重點。,表2. 持續理解六大面向內容說明,原則二、協助學習者聚焦於持續理解(Enduring understanding)的六大面向,Explanation說明 利用學習歷程中的證據(作業與評量結果)來證明、推論、描述、設計與實證學習主題內容。 Interpretation詮釋 轉化所學的新知識創造新事物。例如

5、提出批評(建設性)、類比、隱喻、翻譯與預測等個人見解。,Application應用 將所學應用於新的、獨特的,或未知情境脈絡。例如創作、發明、解決與測試等活動 Perspective觀點 提出對事件、主題或情境的個人看法,並做出分析與結論。,Empathy同理心 展現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例如參與角色扮演、解讀他人想法,以及分析、辯護他人行為等。 Self-Knowledge自我認識 自我反思與評價,以及闡述反思後產生洞見為何,尤其要能持續監控與改善自我對資訊的蒐集、組織與分析的能力。,*動詞的【理解】: 能說明:對現象提出可辯解及有系統的敍述 能詮釋:能透過圖像、軼事、類比、模式簡易說明

6、 能應用:在多元與真實情境中利用及採用已知的知能 具有觀點:能批判、有自我觀點、能照見全局 有同理心:能依經驗察覺怪異與不合理,與價值判斷 能自我實現:後設認知覺察力,能自我省思,所謂持續理解 一、是有意義的推論: 以正確方式思考,非背誦而成 (節能減碳) 二、是可遷移的能力: 教師無法給學生所有知識,學生應有自行學習能力(公平、正義) 三、真正理解的判斷: 能回想學習結果,明智有創意的使用(買賣付款) 四、能理解錯誤: 可協助教師發現及消除阻礙學生理解的因素,三階段的逆向設計,逆向設計意指先確認學科知識的終極學習遷移目標為何,由此發展出大概念、主要知識與關鍵知識技能後(階段一)。 再由階段一

7、的關鍵產出設計實作任務,並定義需要蒐集用以評量的學習成效證據(階段二)。 最後綜合階段一與二的重點設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三階段的逆向設計(續),這裡指的逆向(backward)是特別強調有別於傳統教學設計中,先由目標確認教學內容後(階段一),再根據內容設計學習活動(階段二),最後才依要教的設計要評量(階段三)的做法。,將學習歷程成果集結成相簿,學習者學習歷程中的紀錄與成果應該類似於一本本依主題與脈絡建立的相簿集(album portfolio),而非片段零散的快照(snapshots)。 學習者可藉由規劃、整理與回顧相簿內容,以達成學習計畫、反思與持續精進的目標。,利用UbD打造學習型社群(

8、組織),UbD架構的威力不僅止於教學設計,它更代表經過統整後、以實務應用、持續學習為本的最佳教與學策略,這些策略關係到改善師與生的教與學品質與成效。 除了微觀的教學設計層次外,更可巨觀地應用UbD來組成學習型組織中所強調的實務社群(practice community),以有效推動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活動。,階段一:從目標訂定核心概念與問題,利用大概念引導學習者積極學習,大概念(Big ideas)與主要問題(Essential questions)是UbD的 重點之一 UbD將大概念轉化為課程核心的持續理解與主要問題,表1.大概念與主要問題,24,一、期望的學習結果要項說明,學生能知道(Know

9、)事實知識,學生能做到(Skills),學科關鍵術語和元素 特定細節和事實的知識 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順序和時間先後,該學科特定技術與方法的技能 知道何時使用程序之技能 記憶、組織和理解監控的策略 溝通、思考、研究和人際技能,25,26,27,主要概念、理解事項與關鍵問題,主題或學科學習標準 (如:學生能理解生物的適應),主要概念,理解事項,關鍵問題,主要概念居於學科主題核心之抽象的、可遷移的概念、主題或過程。(如:適應、存活),理解事項完整句的通則。 具體指出學生要理解哪些有關主要概念的事項。 (如生物體會適應嚴苛的或改變中的環境),關鍵問題 能引發思考及引起爭辯的問題,其作用在引導概念的探究

10、。 (如:在嚴苛的或改變中的環境下,生物體以哪些方式來存活?),29,如何找出主要概念(Big Ideas) ?,主要概念是一種抽象、價值、態度和可遷移的概念、主題或過程 從課程綱要課程目標或能力指標發現 教材組織後找出關鍵字、詞或標題 教材內容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價值、洞見或情操 學科的基本原理原則、理論、模式及其應用 教材與新興議題的關連、隱性知識 教材與日常生活應用的關連 其他,二、教材組織的分析,就教材內容結構、教材脈絡、先備知識作分析,教材內容結構分析 教材重要概念和內容 迷思概念和學習困難 可延伸跳躍內容挑戰 教材脈絡分析 先備知識 學生起點行為 學生曾經學過的知識、概念和技

11、能,階段二:實務理解導向的多元評量,表3. GRASPS的內涵說明,第二階段:蒐集評量結果,表現活動及評量 將透過哪些作業/成果或活動展現學生所學的知識及技能? 要用哪些規準來評量? 其他證據 透過其他哪些證據(如:小考、測驗、學術提示、觀察、作業、日記)學生們將會展現所期望的成就? 學生們將如何回饋及自我評量他們的學習?,階段二:實務理解導向的多元評量,重點在於定義用於學習成果評量的多元證據,以及設計實作任務(authentic tasks)。 主要項目:實作任務(Tasks)、評量標準(RUBRICs)與相關學習成果(Other evidences),以及參照GRASPS架構的實作任務設計

12、(Task)。,第二階段:*的評量 說明,表現活動及評量 能夠在*。 能夠依據*,判定*的進行。 能夠處理*。 其他證據 隨堂測驗例如:*比較。 技能檢核例如: 學生的自評和反省 上課討論過程中,反思自己對於*進行的判斷是否正確。,37,38,階段三:設計學習活動,第三階段:安排學習計畫,學習計畫要涵蓋哪些學習經驗和指導會使學生能夠達到所期待的結果? 學習活動設計的留意事項 1.活動設計融入導入開展挑戰的 教學歷程。 2.教學設計重在培養學生探究、合作、表達 的能力。,階段三:設計學習活動,重點在於善用階段一與二的成果有效設計與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活動。 主要項目: 利用WHERETO架構設

13、計學習活動。 關鍵詞: 環境永續、再生能源、溼地、低碳、原生物種,表4. WHERETO的內涵說明,四、本單元各節次學習活動設計的重點,五、本節課(第節)學習活動設計,五、學習活動的設計注意事項,活動設計融入導入開展挑戰的教學歷程。 教學設計重在培養學生探究、合作、表達的能力。 哪些學習經驗和教學能使學生達到期望的學習結果? 用不同層次的思考做為學習鷹架,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建構意義以及遷移理解,六、其他 延伸教材、學習單或課後作業,參考資料,參考資料,1. Jay McTighe & Grant Wiggins (2008),譯者:賴麗珍。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專業發展實用手冊。心理出版社。2. John L. Brown (2008),譯者:賴麗珍。善用理解的課程法。心理出版社。 3.潘慧玲等編(2013) 。 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1.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