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546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1.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2.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T6(太平天国失败原因)T6(天朝田亩制度)复习建议1.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理解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2.注意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抗争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大事年表的方式将侵略与反侵略的重大事件串联起来,进而理清这些历史事件的来

2、龙去脉3.注意模块之间的整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梳理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知识结构,进而全面认识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教训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23 / 23【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1背景(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酝酿: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经过(1)爆发:金田起义,1851年,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定都天京后,颁布。(3)全盛:北伐和西征,由于孤军深入,北

3、伐失败,西征军不断胜利,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4)转折:天京变乱,1856年出现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而衰。(5)后期防御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同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军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6)失败: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时间1853年冬,定都天京后1859年目的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提出内容1.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土地2.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4、3.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向西方学习:1.(政治),官吏由公众选举2.(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3.(文化)开设新式学堂意义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是先进的中国人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的设想,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局限落后性:固守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空想性:体现的,严重脱离了实际,根本无法实行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客观的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4影响(1)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的农民运

5、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3)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4)对后来的中国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点题训练1】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考点二辛亥革命1同盟会的成立(1)背景:a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b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c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民

6、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成立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以“、”为政治纲领;孙中山为总理;机关刊物为民报。(3)影响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2爆发:武昌起义(1)直接原因:1911年5月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2)概况: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3)影响: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建国(1)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定都南京,国旗为五色旗。(2)颁布a时间:1912年春。b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等自由;确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等。c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结局(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2)孙中山被迫妥协,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功绩(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

8、深入人心。(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国初期出现了民族工业的“”。(4)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点题训练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胜利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帝制 B中国民主政治政体建立 C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民主革命任务得以完成要点一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及其教训1时代特征:(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治国方案新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3)担负任务新担负双重任务,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4)失败原

9、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2教训:太平天国是一场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理论作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政权;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保持内部团结。农民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典例训练1】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要点二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新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发展领导

10、阶级从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形式从宗教“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原因,经济方面,19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初步发展阶级力量,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民族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思想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典例训练2】孙中山说:袁世凯以为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低,必不能共和。呜呼!牛尚能教之耕,而况人

11、乎?而中国人民今日初进共和,亦当有革命政府以教之,此训政时期,入共和之过渡所必要也。孙中山认为() A中国建立共和制度过程曲折反复 B中国确立共和制度为时尚早 C要为共和制的真正实现创造条件 D开民智是建立共和制的前提要点三全面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政治方面: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2)经济方面: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出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3)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促进

12、了思想解放,此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社会生活:废除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2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化的任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中华民国有名无实,北洋军阀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前提仍不具备,近代化进程异常曲折。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派反封建也不彻底,封建专制思想仍根深蒂固。【典例训练3】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未曾计及本身利害

13、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的因素 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通向成功的试金石【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史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五四时期女子现代教育研究史料一北京、上海出现了女子学校,说明辛亥革命后妇女逐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获得了工作和参政的权力。史料二教育总长汤化龙对女子教育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样有百害无一利。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两种相反的观点体现的是民国初年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也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