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538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时间:45分钟)15 / 15【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1“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 A唤醒了人性的复苏 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诠释了理性的内涵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

2、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前只有迷信和无知 B启蒙运动消灭了迷信和无知 C阳光是指理性和科学 D黑暗完全是由天主教统治造成的3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宗教信仰4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

3、田园生活。这说明孟德斯鸠() A主张回归自然 B反对教会特权 C追求社会平等 D倡导权力制约5某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认为人类社会早期曾存在过一种“自然状态”,那时人人平等、自由,只是由于生产技术和知识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才失去了天赋的自由、平等。下列主张与材料观点出自同一人的是() A人民主权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三权分立 D要自由也要自律6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

4、迎。”这主要因为() 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 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 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7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8“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

5、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权力制衡 B君主立宪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9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C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D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10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

6、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11罗素在西方哲学史说道:“我们总得承认他作为一个社会力量有极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地位主要来自他的打动感情及打动当时所谓的“善感性”的力量。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是从人的情感来推断人类范围以外的事实这派思想体系的创始者,还是那种与传统君主专制相反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材料中的“他”主张() A君主立宪制 B人生而自由 C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 D三权分立12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

7、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二、非选择题13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欧

8、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3)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同。14马克思曾言:“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起源于社会契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

9、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卢梭社会契约论完成下列要求

10、:(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2)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一、选择题1C【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从“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其核心是理性,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唤醒了人性的复苏,但文艺复兴没有涉及人权,社会契约的内容,故A项错误;否定罗马教皇权威是宗教改革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

11、,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打破神学束缚,促进近代科学诞生,故D项错误。2C【解析】本题考查对启蒙运动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材料看,阳光是指理性和科学,C项表述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绝对,都不正确。3A【解析】本题考查了伏尔泰的主张。自然神论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伏尔泰在宗教上坚持自然神论,不盲从教会说教,体现了理性原则,A项符合题意。4C【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说明强调的是社会平等,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平等,并不是强调回归自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教会,故B项错误

12、;材料中没有体现权力制约,故D项错误。5A【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思想观点。据材料“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才失去了天赋的自由、平等”可以判断是启蒙运动时期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的观点,人民主权同样是卢梭的思想,故A项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故C错误;要自由也要自律是康德的观点,故D项错误。6B【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儒家思想对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儒家文化提供了作为启蒙思想的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并以这种理想化的儒家文化来抨击欧洲的专制思想和宗教蒙昧主义,

13、故B项正确;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感兴趣是材料的现象,材料强调的是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故意曲解的说法有误,法国启蒙哲人们通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整个中国文化进行一种理想化的阐释,歪打正着地产生类似郢书燕说的效果,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英国与中国的思想进行比较,法国启蒙哲人们似乎对中国比对英国更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儒家文化迎合了当时启蒙运动的需要,故D项错误。7B【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就是他们的理论肯定了人类以理性面对世界的态度,故B项正确;上帝是

14、一切事物的根源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故A项错误;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故C项错误;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这种说法不太确切,故D项错误。8D【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契约的主张。题干材料大意:民众为了管理的需要而推举君主,如果君主违背民意,民众就可以共同废除他。材料反映了君民之间的契约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民的相互牵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君主制不一定就是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故C项错误。9B【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启蒙运动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发生影响的”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对政治变

15、革的影响,故B项正确。10B【解析】本题考查了英法启蒙运动的差异。依据所学,1718世纪,英国已经逐渐率先(1689年)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而与此同时的法国仍然处于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之下,整个社会受专制的影响超过英国,从而对现实政治进行的批判多,故B项正确;18世纪早期英法经济水平差距不大,故A项错误;文化环境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国际地位不是国内政治变化主因,故D项错误。11B【解析】本题考查了卢梭的历史地位及其主张。材料中“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表明是卢梭,故B项正确;材料中“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表明是卢梭,他主张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主张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的是康德,与材料中“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不符,故C项错误;主张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与材料中“他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不符,故D项错误。12B【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