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每日一题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85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每日一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每日一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每日一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每日一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每日一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每日一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每日一题(2017年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参考答案】(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解题必备】一、比较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性质发展演变意义备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共同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这一制度;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正式确立这一制度;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这一制度;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

3、旗)的建立,实践了这一制度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繁荣二、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区别1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它不是国家机构。全国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二者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履行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以及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3产生和组成方式不同人民政协由上一届委员会协商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

4、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民间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由人大代表组成,县级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下级人大间接选举产生。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依靠多种手段综合调控。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

5、的学习和讨论时间等。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的特点是A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B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相结合C具有公平的扶贫理念D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信息“新中国成立伊始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以判断出,实施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国内社会组织的管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材料中是“管理”而非“取缔”,B项排除;材料未反映对敌对势力的防控,C项排除;D项中的“激发”错误,排除。故答案为A。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材料“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可知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性,故B正确;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而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政是在1949年,故A错误;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就已经开始实行政治协商制度,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故D错误。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