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83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纲考情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导必考加试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bbcc1.已考角度(1)(201610月新高考T13)抗战时期的主要战役(2)(20164月新高考T7)鸦片战争、南京条约(3)(20164月新高考T11)抗日战争贡献(4)(201510月新高考T8)黄海海战中的“致远舰”(5)(201510月新高考T10

2、)南京大屠杀的史实(6)(201510月新高考T11)抗日战争中的太原会战2.预测角度(1)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影响(2)中国人民抗争探索不同阶段的史实(3)抗日战争的基本历程、胜利原因及意义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黄海海战(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左宗棠收复新疆bbb3.伟大的抗日战争(1)卢沟桥事变(2)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bbcbc考点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b)(1)国际:

3、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国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b)(1)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2)18561860年英法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3)18831885年中法战争。(4)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5)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c)条约主要内容危害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 100万银元(3)开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议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4、封建社会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国的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从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辛丑条约(1)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驻兵迫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微点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

5、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国战败的关键所在。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1)国民生活方面: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造成深重灾难;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2)政治方面: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领事裁判权)、关税等主权的完整。(3)经济方面: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等方式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总之,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由原来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中国军民维护

6、国家主权的斗争1.黄海海战(b)(1)经过:1984年,甲午战争中,中日舰队主力在黄海海域进行的一次决战。战事持续五个多小时,丁汝昌身负重伤,邓世昌等将领英勇抗战,壮烈殉国,最后以日舰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终。(2)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避战保船”,失去黄海海域制海权,最终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1)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力量:丘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3)著名战役:大甲溪战役。(4)意义:是一次台湾人民自发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台

7、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3.左宗棠收复新疆加试(b)(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政权侵略新疆,获英法支持。1871年,俄出兵强占伊犁。(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3)过程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微点拨巧识妙记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时期侵华战争侵略者阶段特征对中国的影响19世纪40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英

8、法为首,俄美随后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商品输出为主政治:丧失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出现近代工业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思想: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产生了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1)斗争阶层的多样性。既

9、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如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3)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4)大多以失败告终。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都以失败告终。3.通史视角审视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地位。(2)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以武力侵华为辅;在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

10、辅。(3)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4)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市场。1.(20164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 D.胶澳租界条约答案C解析香港岛与香港地区是两个概念,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等部分构成,香港岛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给英国。2.(2015浙江学考)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

11、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所讲的割让台湾、开放苏州可知其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杭州、苏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201510月浙江选考)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A.“致远”舰 B.“定远”舰C.“靖远”舰 D.“经远”舰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

12、战的战舰”。B项是丁汝昌、刘步蟾所在的旗舰,C项的管带是叶祖珪,D项的管带是林永升。4.(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居住和租地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最惠国待遇A. B. C. D.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信息可以判断,这些“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租界,故正确;“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租界内拥有领事裁判权,故正确;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材料中

13、没有体现,故错误;最惠国待遇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5.(2016慈溪学考交流)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义和团反帝斗争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A. B.C. D.答案C解析解题关键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人民群众”,二是“自发地”。很显然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奋勇抵抗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考点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卢沟桥事变(b)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微点

14、拨日本侵华与民族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二、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b)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遇害。为纪念死难同胞,2014年,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过程(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4)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确立。(5)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