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813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理性之光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3单元综合训练(十三)一、选择题1(2017咸阳二模,32)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A政治民主 B经济发达C学术浓郁 D思想独立答案A解析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这明显与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有关,故A项正确。2(2018重庆一模,32)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

2、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答案C解析材料未体现服从城邦和珍视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苏格拉底修正智者学派观点,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强调一个人理智的重要性,所以表明苏格拉底探索理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3(2018河南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33)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与人的感受和行为相关,而人的感受和行为存在着过度、不及和中道。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

3、志。由此可以得出()A守中道就是不犯错误B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C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D过度和不及是犯错的根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并没有说守中道就不犯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不能说明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故B项错误;材料可以说明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只说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并没有说明是犯错的根源,故D项错误。4(2017广西高考考前模拟适应性联考,3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

4、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C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答案C解析材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封建,是由当时欧洲社会环境决定的,并不能反映出软弱性,故A项错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反专制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歌颂自然与人性,反对教会精神独裁,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只是冲击了神学世界观,故D项错误。5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

5、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B两者相互推动C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D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揭露的是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未体现抨击宗教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对教会腐败现象的揭露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反过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两者相互推动,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间接批判天主教会,故C项错误;两者否定的都是天主教会的权威而非上帝的权威,故D项错误

6、。6(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31)下图为布鲁特斯胸像。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地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该作品()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答案B解析古希腊先哲们的思想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但布鲁特斯胸像是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故A项错误;布鲁特斯胸像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表情、神态,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因而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故B项正确;17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彻

7、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故D项错误。7(2017郑州二模,33)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这一运动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解析文艺复兴主要提倡人性,反对禁欲,没有涉及世俗权力,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使地方世俗权力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它反对封建专制,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专制为主要目的,世俗的封建政权也是其革命的对象,故D项错误。8(2017太原二模

8、,32)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答案D解析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加尔文思想影响下的宗教派别是加尔文教,故B项错误;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与材料中“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相左,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对上帝的信仰(即宗教)与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世俗生活)相提并论,故D项正确。9(2018莆田一模,30)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

9、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答案C解析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教皇的特权统治,没有涉及反封建专制制度和寻求民主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用德语传教,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冲击天主教会的统治,但起不到“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用德语传教,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激发德意志民族的团结意识,有利于德意志人民反抗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故C项正确;从“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可知没有否定圣

10、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故D项错误。10(2018合肥一模,20)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A优胜劣汰 B社会契约C分权制衡 D天赋人权答案C解析从“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可知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维护平衡,故A项错误;社会契约是指统治者与人们建立契约并依照契约管理国家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分权制衡是为防止专制,维护权力平衡的思想,故C项正确;天赋人权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11(2018洛阳一模,21)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

11、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答案B解析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是一个最高的阶段,指的是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故C项错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故D项错误。12(2017安徽师大附中高三新课标模拟,34)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其“

12、具体办法”是()A三权分立学说 B理性至上学说C民主共和学说 D自由平等学说答案A解析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A项正确;康德主张理性至上,故B项错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学说,故C项错误;自由平等学说与避免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二,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

13、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

14、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答案(1)条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国家富强稳定,有利于戏剧创作;莎士比亚女王的宽容和支持。原因:莎士比亚作品充满人文精神,符合市民需求,体现时代价

15、值和世界历史发展方向;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外侵略扩张,使莎士比亚的作品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艺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逐渐增多。(2)不同及原因: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思想的影响;因为中国专制主义空前加强;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因为英国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因为汤显祖深受科举制度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剧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因为他缺乏关注民生,思想保守,等级思想严重。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因为深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14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