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62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7福建福州质检,21)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A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 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2(2017四川成都三诊,9)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这表明当时()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D中美两国

2、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A社会制度 B意识形态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面临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的任务4(2017南京、盐城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万隆会议取得圆满

3、成功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对外政策上显示出“两面开弓”“四面出击”的态势,一度把宣传世界革命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对外工作的重点。这()A直接引发了西方与中国建交的热潮B使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C成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外交诱因D使中国与亚非多个新独立国家建交6下图所示工艺品是一份国礼,它反映出()(注:底座上有文字“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致以最美好的祝愿”)A中美由此正式建交B中国成功拓展外交空间C中美结盟对抗苏联D美国推广和平价值理念7在中美会谈后,基辛格在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中写道:“我们(中美)一致认为日本的扩张主义是危险的,

4、但是在如何加以防范的问题上意见却不统一。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抱有很大的成见,有着矛盾的感情。”由此可知()A中美出于防范日本的目的而改善关系B中国对美日同盟关系持反对态度C美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D中美具有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倾向8(2017滨州期末考试)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国留学情况调查表,以下结论正确的是()时间主要留学国家留学人数19501965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1.6万人19721978共49个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1 977人19782009西方国家162万人A.不同时期留学人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国内教育体制的变化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国家反映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C1

5、972年以后留学国家出现西方国家源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D新时期留学生数量激增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秦唯静同学为下列材料提供了四个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图一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图二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尼赫鲁在一起图三乔冠华在联合国为恢复合法席位开怀大笑图四上海APEC会议领导人身着唐装合影A消除分歧,维护稳定 B与邻为善,和睦共处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超越制度,和平共处10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19571965197219721973197419781980接受国苏联朝鲜美国日

6、本法国美国西班牙联邦德国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1关于“冷战”起因的研究,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被西欧请来打冷战的。”该观点()A表明“冷战”源于西欧国家的策动B反映了英国等西欧国家对“冷战”的推动C揭示了美苏失去对“冷战”的控制权D说明西欧与美国的战略目标一致12(2017马鞍山二检)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讲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

7、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13漫画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面是一幅二战后苏联的漫画,它讽刺的是()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C马歇尔计划 D欧共体的成立141944年,戴高乐就对二战后欧洲的结构做了一个设想,他提议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1950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也发出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倡议。这表明法德走向联合的目的是()A对抗战后的美苏两极世界 B缓解法德战前紧张关系C力图恢复欧洲的中心地位 D摆脱马

8、歇尔计划的控制15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政策C体现了两大阵营的关系趋于缓和 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决裂16(2017太原期末)不结盟运动成员国1961年有25个,1993年增加到107个,2014年则为120个。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受到冲击 B国际关系民主化程度日益加强C中国国际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17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

9、)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18(2017江西八校联考)郑彪在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究竟谁“战胜”谁,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伪问题”。而且,究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谁“演变”了谁,从历史上看两者是互相演变,既相互对抗、斗争,又相互依存、合作。不能为以上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C东欧剧变 D中国的改革开放19(2017本溪期中)美国总统奥巴马

10、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20(2017湖北重点高中联考)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材料不能说明当今世界()A互相竞争互相制约 B具有多元和多样性C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D巨人林立

11、仍需发展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12分,共50分)2160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摘编自张清敏六十年来新中国外交布局的发展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

12、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实行“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材料三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是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是政治的世界,是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摘编自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

13、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6分)(3)材料三认为我国哪个领域的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短板”?(4分)22(2017马鞍山二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材料二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

14、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三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是指什么,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表现有哪些。(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国际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8分)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创造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必须是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一种伙伴关系亿万欧洲人民希望享有伟大的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大自由和生活在大西洋宪章的原则下。伟大的英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和我所信任的俄国,必须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维护者,必须支持它生存和取得繁荣的权利。材料二统一的欧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根据某项计划来完成,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建设,其中第一步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