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450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故选D项。答案:D2(2016广东省惠州调研)哲学家霍布斯说:“战争,并不只限于战斗行为;事实上,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以下不属于上述第

2、二个“战争”内涵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华约组织 D朝鲜战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第二个“战争”强调不付诸武装进攻,这是冷战的内涵,朝鲜战争是局部的热战,故选D项。答案:D3(2016河北省衡水中学月考)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是两国竞争地缘政治利益的结果。苏联曾尝试将其地缘政治利益延伸到美国的后院,由此引爆了()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C“柏林墙”危机 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古巴位于中美洲地区,距美国较近,属于美国后院,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鄂豫晋陕冀五省月考)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内,有一些典型文章发表,如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

3、时代的消失等论文都以为“欧洲已灭亡”。这些发表的文章()A成功预见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B是基于二战对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C体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确立D说明了欧洲国家整体上已落后世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经济凋敝,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题干中的文章正反映了这一状况,故B项符合题意。A、D项与战后欧洲发展趋势不符,C项与信息无关。答案:B5(2016全国名校联盟联考)苏联真理报曾评论说:“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A欧洲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侵略欧

4、洲的计划D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变为美国与欧洲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说明美国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向援助国施加政治压力的目的,故选B项。答案:B6(2016广东百校高三联考)丘吉尔呼吁美国人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合”,以阻止苏联势力和共产主义的“无限扩张”。这一呼吁()A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B加深了美英双方的矛盾C表达了英国的称霸企图D道破了苏联称霸的企图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二战后,苏联限制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丘吉尔呼吁美英联合遏制苏联的主张符合美国的意图,故A项正确。答案:A7(2016安徽马鞍山毕业班质检)1946年3月13日

5、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解析:据材料中1946年及丘吉尔等信息,可知斯大林所指为铁幕演说,该演说揭开冷战序幕。“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可知美苏开始由同盟走向对抗,故D项正确;此时法西斯势力已被消灭,故A项错误;在冷战形势下,大国间没有试图发动相互间战争,故B项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故C项错误。

6、答案:D8(201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发动局部“热战” D成立北约组织解析:“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体现为杜鲁门主义,题中的“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体现了这一观点,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帮助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题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等体现了“冷战”下局部地区的“热战”,题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北约组织是美国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题中

7、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A9(2016湖北百校联盟联考)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说明冷战实际是苏联和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争,反映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冷战的重要因素,故A项正确。答案:A10(2016湖北省市三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

8、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全面“冷战”正式形成是1955年华约成立, A项错误;越南战争表明B项错误;“冷战”的方式扩展到“三和”方针和“和平演变”战略,故C项正确;“冷战”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结束, D项错误。答案:C11(2016安徽省示范高中联考)据“维基解密”网站日前披露,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派出鲍勃迪伦等偶像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公众支持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9、A扩大西方民主文化的影响力B丰富苏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C通过民间外交改善美苏关系D撼动苏联共产主义的文化基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利用文化侵略,体现冷战另一种形式,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6云南省市二模)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并认为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深的趋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日益狭小和萎缩。该理论()A推动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B加快了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有利于苏联冲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D使经济领域具有了强烈的冷战色彩解析:本题考查材料

10、解读能力。从“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可知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冷战色彩,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6四川省广元中学月考)“柏林墙”是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及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和共管。1946年10月,柏林“盟国城防司令部”根据“大柏林临时宪法”举行选举,产生了统一的大柏林政府和市议会。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决定合并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苏联抗议无效后,于同年6月16日退出“盟国城防司令部”,停止四国共管柏林的工作。1949年5

11、月,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柏林分裂为西柏林和东柏林。1958年1011月,民主德国和苏联要求收回西柏林,爆发第二次柏林危机。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通道。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两德和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柏林墙”名存实亡。材料二“柏林墙”分割不仅是一个城市,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大陆和世界,它的倒塌意味着全球迎来了自由的承诺。埃皮尔曼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修筑和倒塌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林墙的修筑和倒塌对德国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对埃皮尔曼的观点加以评述。解析:本题以“柏

12、林墙”的历史切入考查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第(1)问,修筑的主要因素从二战和冷战的影响、民主德国的意图等方面分析;倒塌的主要因素从苏联政策的改变、东欧国家政策的调整、西方国家的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对德国的分裂和统一的影响、对冷战格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对材料的观点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评述即可。答案:(1)修筑:二战和美苏冷战的影响;民主德国企图阻止国民流向西柏林。倒塌:苏联放弃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东欧剧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言之成理即可)(2)柏林墙的修筑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和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柏林墙的倒塌加快了德国的统一进程和德国

13、的崛起,加速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瓦解。(言之成理即可)(3)埃皮尔曼一方面揭示了柏林墙的实质,另一方面将柏林墙的倒塌视为西方民主自由的胜利,观点片面。柏林墙的修筑人为造成了德国的分裂,是冷战格局的集中体现,柏林墙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标志。柏林墙的倒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表现,埃皮尔曼将其视为西方民主自由的胜利,是意识形态领域冷战思维模式的体现。14(2016广东省佛山揭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

14、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15、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解析:此题为论述题,需要明确题目要求: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因此首先要指出论述的角度,材料一主要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两极格局的稳定,材料二主要说明的是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提出的观点,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需要从马歇尔计划在当时的作用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果选择冲击两极格局,则需要从长远作用出发,说明欧洲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答案示例:角度一:马歇尔计划促成两极格局形成和稳定。论证: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控制西欧,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维护二战后地区的安全稳定(希腊、土耳其)。角度二:实施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论证:欧洲经济恢复,并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两极格局。题号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