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384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四第六、七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根据下表,回答1、2题。市第六次(2000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规划专家提出的市人口数量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0.35%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2 300万人2010年常住人口1 961万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 000万人1.依据专家分析,市()A.环境承载力为2 300万人B.人口合理容量为1 961万人C.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D.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人2.区域合作可使市的人口容量变大,反映出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是()A.资源状

2、况B.科技水平C.对外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解析】1选C,2选C。第1题,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反映的是人口合理容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人口反映的是环境承载力。第2题,资源是影响人口环境容量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区域合作,市可从其他地区调入资源,使人口环境容量变大;而区域合作的程度主要与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有关。读某国2015年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3.该国()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A.B.C.D.4.该国()A.未来人口就业压力大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

3、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小D.劳动力日益短缺【解析】3选D,4选A。第3题,从人口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年龄越低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快,出生率高,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第4题,由于该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压力大;未来青少年人口长大以后,劳动力充足,人口就业压力大。(2015上海地理)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57题。5.图示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6.图中反映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7.“一方

4、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A.B.C.D.【解析】5选B,6选B,7选C。第5题,读图中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第6题,因为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第7题,人口新政会增加新生儿数量,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缓解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我国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关,生育政策的放宽,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方法技巧】人口

5、增长问题的分析思路(1)看清要求。要看清问题是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还是人口的增长,考查的是增长的速度还是增长的数量。(2)结合要求进行分析。当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时,若考查增长的速度时,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即可;若考查增长的数量时,既要考虑人口增长的速度,又要考虑人口的基数大小;当考查人口的增长时,既要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还要考虑人口的迁移。(2016珠海模拟)读我国两省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完成8、9题。常住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城镇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比重(%)1564岁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甲省5 950.143.0117.9871.8410.18乙省10

6、 430.366.1816.8976.366.758.甲省比乙省()A.城市化水平更高B.人口素质更高C.人口合理容量更大D.老龄化问题更突出9.甲省可能是()A.广东B.安徽C.山东D.新疆【解析】8选D,9选B。第8题,根据表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可判断出甲省的老年人口比重大于乙省,老龄化问题更突出。第9题,甲省的城镇人口比重低,说明其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不可能为广东和山东;甲省的常住人口接近6 000万,不可能为新疆,只能为安徽。(2015长沙模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

7、答10、11题。10.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1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解析】10选B,11选A。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本省的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应该属于经济发达省份;另外由外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2044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大,即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缓解了当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的比重约为39%,外来人口并未超

8、过本地人口。第11题,由上题可知,迁入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迁移过程中,青少年儿童往往随其父母到迁入地就学,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2016河南八市联考)下表是市人口统计资料(2014年),据此完成12、13题。年份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户籍人口占比/%外来人口占比/%2001468.76132.0428.1771.832002504.25139.4527.6572.352003557.41150.9327.0872.922004597.55165.1327.6372.372005827.75181.9321.9878.022006846.43196.8323.2576.7

9、52007861.55212.3824.6575.352008876.83228.0726.0173.992009891.23241.4527.0972.9120101 005.06251.0324.9875.0220111 046.74267.925.5974.4120121 054.74287.6227.2772.7320131 062.89310.4729.2170.7912.表中所示市的人口特征,可能导致()A.社会缺乏活力B.劳动力不足C.春运交通紧张D.人口老龄化13.2010年以后市外来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就业压力增大B.劳动力工资提高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住房价格

10、偏高【解析】12选C,13选C。第12题,市人口的特征是外来人口比重大,所以在春运期间大量人口的流动会导致交通紧张。第13题,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以后市外来人口占比下降,这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关;住房价格对外来人口影响较小;劳动力工资提高有利于外来人口涌入。【加固训练】下面两幅图为2014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人口迁出率和省内迁移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的是()A.人口迁出率最高的都位于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人口迁出率都较高C.青藏高原人口迁出率和省内迁移率都较低D.东部地区省内迁移率差异较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经济发

11、达地区的距离越远,人口迁出率越高B.文化差异不会影响人口迁出率C.省内经济发展差距越大,省内迁移率越低D.地形因素会影响省内人口迁移【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贵州省人口迁出率也在最高范围;西部地区的云南、新疆和西藏人口迁出率都较低;东部地区中,广东等省市省内迁移率非常低,而河北、辽宁等省市省内迁移率非常高,内部差异较大。第(2)题,经济差异是影响人口迁移最普遍的因素,文化、地形等差异也会导致人口迁移,B错误,D正确;省区间的差异会导致省际间人口迁移,其中,离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越近,人口迁出率会越高;省内经济差异会导致省内人口迁移。(2016安徽示范高中

12、联考)下表为19962009年市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完成14、15题。19962009年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单位:km2)年份甲乙公共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绿地丙水体其他1996104.2538.7142.1421.42120.07179.7511.0720.702004111.4343.8848.7427.01119.84154.7511.7520.712009139.4853.7852.0928.76117.26115.9911.5619.1814.甲、乙和丙分别表示城市()A.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C.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D.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工

13、业用地15.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A.工业和商业区逐渐衰落B.市区环境质量改善C.城市交通设施日益完善D.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解析】14选B,15选C。第14题,随着市城市化的推进,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在增加,农业用地被占用,不断减少;在增加的两类土地中,居住用地大于工业用地,故甲代表居住用地,乙代表工业用地。第15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和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应逐渐增强;随着建设密度增大,市区绿地面积减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设施用地不断增加,说明城市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农业用地下降,工业用地增加,不能说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因反映结构调整还需第三产业如旅游等用地的变化。读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

14、,回答16、17题。16.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为()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德国以大城市为主日本以中小城市为主日本以大城市为主A.B.C.D.17.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及分布特点()德国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德国的城市分布比较集中日本的城市分布比较集中日本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A.B.C.D.【解析】16选B,17选A。第16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日本以大城市为主。第17题,根据图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德国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日本城市分布比较集中。(2016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六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3年城市化水平变化。读图,完成18、19题。18.20052013年期间,图示省区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