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329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8衡水二模)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2由图可知()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2、1D2.B第1题,读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80%,而届时发达地区已达90%;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欠发达地区多于发达地区。(2018湖北六校调考)半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

3、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34题。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3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A人口密度B第二产业比重C户籍政策 D城乡差异4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生活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收入水平高AB CD3D4.B第3题,从材料可知,导致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

4、是城乡差异。第4题,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因而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从而导致半城镇化率较高。(2018河北名校俱乐部联考)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57题。 【导学号:29790099】5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6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7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

5、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5C6.D7.B第5题,读图可知,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故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6题,读图可知,2001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7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

6、图)。据此完成89题。8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9“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区不再扩大8D9.B第8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第9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区租房,故

7、选B。B组名校必刷题(2018石家庄模拟)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10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11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10D11.B第10题,城市地区的渠道主要是起排水的作用,通过硬化,可减少杂草的阻滞,提高排水能力。第11题,对渠

8、道进行硬化后,减少了地表水的下渗,使地表以下的生物因为缺水而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12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1)根据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解析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

9、年以后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答案(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

10、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13近30年来,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3)该市钢铁工业布局较合理,而化工厂布局不合理,请从环境因素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据图从用地规模、城市人口、功能区分化等角度描述。第(2)题,随着城市发展,原有国道从区穿过,会造成城市拥堵,因此要改道,从城市边缘经过。第(3)题,钢铁工业有大气污染,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区河流的下游。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2)为了缓解区的交通拥堵。(3)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较合理。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7 -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