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1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和谐社会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315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1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和谐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1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和谐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1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和谐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1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和谐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1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和谐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1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和谐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1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和谐社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11公平正义 民主法制 和谐社会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C.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答案B解析材料意为: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贵贱。上下协调就会互相亲近,贵贱区别就会互相尊重。过分强调乐会使人际关系随便,过分强调礼会使人际关系疏远。要使人际关系内心感情融洽外表互相尊重,这就是礼乐应尽的职能了。材料体现了既要上下相和又要保证贵贱等级的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礼乐制度规范“

2、和而不同”的秩序,故B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礼乐制度中的“乐”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礼乐制度中的“礼”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D项错误。2.(2017山西太原一模,25)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这些做法()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B.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意在削弱及第考生与考官的裙带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殿试”“禁止考生

3、及第后”,突出强化皇帝对官员选拔的权力,故B项正确;文人政治形成早于“宋代”,故C项错误;该项表述过于绝对,只能一定程度削弱人情关系,故D项错误。3.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答案B解析据材料“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司法之神”可知,对包公的崇拜源于其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因此包公形象不断神化说明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故B项正确。4.清

4、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力者的“膳田”“守寡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说明()A.遗产继承以家族和谐关系为出发点B.社会保障机制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C.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D.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答案A解析在遗产继承中既保障嫡长子权益又照顾弱势群体的做法体现了以家族和谐关系为出发点的特征,故A项正确;其一,单纯依靠材料无法看出清代的社会保障机制已经完善,其二,材料突出的是民间的一种行为无法体现社会保障机制的发展,故B项错误;宗法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废除,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家族经济在代代传承中被逐步分割,故D项错误

5、。5.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报刊与时俱进反映社会思潮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民主共和观念应该强调反帝制的内容,材料无此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公众接受报刊内容的宣传,未体现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高涨,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近代报刊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因而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报刊业

6、发展达到顶峰的结论,故D项错误。6.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 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答案A解析据材料“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得出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7.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

7、、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这主要表明我国()A.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B.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D.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答案A解析民主法制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有利于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人大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故B项错误;根据“普及法律常识”可知主要解决人民的法律常识问题,而不是焦点问题,故C项错误;规划是阶段性的,并不能说明建构了全民法制化教

8、育的长效机制,故D项错误。8.“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权力制衡确保社会秩序长期安定B.抽签选举有助城邦公平正义风气C.人人平等现实奠基民主自由社会 D.轮流坐庄促成贵贱等级差别消失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无关权力制衡与社会秩序安定,故A项错误;“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体现雅典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这种参政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公平参政,因而有助于城邦公平正义风气的形成,从而使雅典不存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没有实现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雅典仍是阶级社会,轮

9、流坐庄不可能促成贵贱等级差别消失,故D项错误。9.“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它”的经验受现代国家推崇的原因是()A.创建民主政治,公民轮番而治B.推行以法治国,追求万民平等C.不断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调整政治制度,强化公民权力答案B解析由“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可知该国家为古罗马,A项属于古代雅典的政治智慧,故A项错误;古罗马法为后世现代国家法律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古罗马虽不断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但这非后世现代国家最推崇的,故C项错误;D项也并非后世现代国家最

10、推崇的古罗马的政治智慧,故D项错误。10.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这说明孟德斯鸠()A.主张回归自然 B.反对教会特权C.追求社会平等 D.倡导权力制约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平等,并不是强调回归自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教会,故B项错误;材料“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说明强调的是社会平等,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权力制约,故D项错误。11.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

11、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A.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B.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C.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D.司法审判会主持公平正义答案B解析公民争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并不一定都须通过司法解决,故A项错误;据题干信息德摩斯提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说明雅典公民的法制观念,没有涉及公民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司法审判的结果,故D项错误。12.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最主要目的在于()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桥新机场地下水道12.2万幢66.4万英里7.7万座285个2.4万英里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C.稳定社会秩序 D.缓解失业压力答案C解析材料“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实质是国家干预经济,但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就业压力,是福利制度,但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就业压力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缓解失业压力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