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6312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每日一题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8届湖北省市高三五月训练)地理要素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是同类地理要素的概括;个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差异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具体表现。下表数据是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13题。1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P、M、N、QBQ、N、M、PCM、N、P、QDN、M、Q、P2上述图表资料反映P、M、N、Q四地的共性是A都属于地中海气候B都位于地中海沿岸C都位于3040N大陆西岸D都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3P、M、N、Q四

2、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留时间长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D位置偏北,受副高影响小,受副高影响时间短【答案】1D 2A 3D【解析】1结合四地位置和表格资料,P地海拔最低,冬季(1月)气温最高,夏季(7月)降水量为0,年降水量应是最少,对应地尼罗河三角洲,此处为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最长;M地海拔较高,降水量较多,对应地在亚平宁山脉附近,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多;N在冬季(1月)降水最多,对应处于西风迎风坡;位于背风坡,1月降水偏少,对应Q。故选D。3地中海气候的降水主要来自于西风带

3、,夏季受副高控制时降水少。西风带在北侧,副高在南侧,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纬度较高的地中海气候受西风控制时间长,副高控制时间短,降水较多;纬度较低的地中海气候则反之,D正确。此地的降水类型不是锋面雨,A错误;C项气候类型判断错误。故选D。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

4、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雨季集中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

5、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短温暖,降水少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终年严寒,降水稀少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

6、洲东北部)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6)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

7、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3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来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则。(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平均气温曲线的形态来确定南、北半球。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年平均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78月12月峰型(上凸)南半球12月78月谷型(下凹)(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全年最低气温温度带全年降水分配气候类型15 热带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100 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 000

8、 mm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 000 mm夏雨型,15月降水很少,6、7月猛增,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15月降水很少,6、7月猛增,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015 亚热带或温带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地中海气候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 mm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0 温带夏雨型,夏季超过100 mm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温带大陆性气候(3)根据气候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

9、、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大洋洲的分布在大陆东岸外)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4)根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影响因素气候类型及成因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受季风影响读某地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完成12题。1该地气候类型为A

10、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图中信息显示,该地A月平均降水量不足70mmB气温年较差小于10C夏季比冬季阴雨天气多D1012月水循环最活跃(2018届安徽省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35题。3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欧洲西部B非洲南部C中国西北D马来群岛4“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赤道无风带B雨、烟受重力作用C地转偏向力为零D受人为因素干扰5推测“

11、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赤道,太阳高度较大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D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答案】1A 2A2读图分析,根据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可知在12月份对应的累计降水量为800mm左右,该水量即为该地的年降水量,通过计算80012=66,可知该地的月平均降水量不足70mm,A正确;读气温曲线可知,该地最高气温约为25,最低气温约为13,气温年较差大于10,B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所以阴雨天气冬天多于夏季,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在12、1、2月降水量多,水循环最活跃,D错误。故选A。【答案】3D 4A 5B4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这里太阳终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气温最高地带。由于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多对流雨,风速微弱。故选A。5由题干材料“没有季节之流转”可知,说明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该地位于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较大,A错;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B正确;土壤肥力对季节更替无影响,C错;低纬度范围为030之间,包括热带和部分亚热带,而亚热带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更替,D错。故选B。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