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6309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2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湖南十校共同体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01252049】1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降水地形洋流ABCD2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A吸引鱼群聚集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D加剧海岸侵蚀1B2.D第1题,澳大利亚北部比

2、南部红树林物种多,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东部比西部物种多,是因为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第2题,红树林具有防海浪、阻台风(飓风)的作用,破坏后,加速海岸侵蚀。(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01252050】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3D4.B第3题,森林火灾后,植被减少,第1年的森林覆盖率较低,经过几年的恢复,到第6年植被覆盖率应

3、提高。相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的时期(第1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河流的径流量大,流量峰值大;植被覆盖率高的时期(第6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河流的径流量小,流量峰值小。第4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影响径流量的大小,即下渗的多少是导致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5甲植被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6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5C6.D第5题,从图中甲对应的要素看,年降水量低于400 mm,其对应的太阳辐射量因气候较为干旱而较高,而年

4、均温相对较高,因此对应的植被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6题,图中显示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体现了南北方向的变化,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应是热量。(2016郑州二模)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图中左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右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79题。7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 ()A东南坡B东北坡C西南坡D西北坡8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A随坡度

5、增加而降低B随坡度增加而升高 C聚落区较低D非聚落区较低919992009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樵采B毁林开荒C修建梯田D人工育林7D8.C9.D第7题,从该地垂直带谱及林树下线含义可知,林树下线越低,表明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越低;而干旱河谷中水汽随山地上升而减少,水分条件越差,需要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形成降水,故林树下线的海拔越低表明该地水分条件越好,图示西北林树下线海拔最低,故该坡水分条件最好。第8题,读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可知,各坡度林树下线海拔都是聚落区低于非聚落区。第9题,图示表明19992009年间,林树下线海拔变低,说明森林面积增大,可能

6、是人工育林的结果。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都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1011题。 【导学号:01252051】10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11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0A11.C第10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

7、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读图,根据沙丘移动方向,盛行西风会将海岸的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A正确。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有较多降水,不会形成沙漠,B错误;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误;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误。第11题,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A、B、D错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C正确。二、非选择题12(2016福建省质检)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60年代起,该区

8、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解析:第(1)题,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方面。第(2)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体现在黑土区年降水较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以及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人为原因主要体现在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造成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第(3)题,采用滴灌技术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且滴灌对土壤的冲刷作用较弱,

9、能够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第(4)题,可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于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3(2016合肥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导学号:01252052】某地

10、理野外考察队在新疆天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考察线路经过的伊犁河谷是世界著名的伊犁马和薰衣草产区。伊犁马能够适应严寒的气候,是一种名贵的千里马。薰衣草一般分布于半干旱地区,适宜生长在海拔6001 200米、光照充足的地带,薰衣草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国际市场对薰衣草精油需求在快速增长。天山局部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1)指出图中考察线路的分布特点。(2)考察队员们到达B地,了解到这里虽远离海洋,但年均降水量多达476 mm,请分析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3)考察队途经A、B两地,队员们发现A地沼泽广布,而B地较少。请分析B地沼泽相对较少的原因。(4)C地年降水量140460 mm,既有大面积的

11、耕地,又有广阔的山麓草场。考察队发现当地人对农业发展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发展原有的传统伊犁马放牧业,另一种观点主张大力发展新兴薰衣草种植业,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考察线路基本沿河分布。第(2)题,可从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入手分析,注意图中信息:从纬度看,该地属于西风带范围;从地形看,该地位于开口向西的谷地东侧。第(3)题,两地相比,图示最大差异是等高线数值和稠密程度不同,则地形坡度与气温有较大差异,再结合沼泽成因:来水多(降水与河流流入)、去水少(蒸发、地表径流流走、下渗)分析即可。第(4)题,选择一种观点,从区位条件与带来

12、的好处角度分析。答案:(1)考察线路主要沿着河谷(河流)分布。(2)B地以西少高大山地(高原)阻挡,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在B地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降水较多(多地形雨)。(3)与A地相比,B地整体坡度较大,水流较快,地表不易积水;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多;冻土存在时间短,水分易于下渗。(4)支持薰衣草种植业。C地大部分属半干旱气候,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海拔适宜;国际市场对高档薰衣草精油需求大;大面积种植薰衣草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发展薰衣草精油加工业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过度放牧伊犁马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支持伊犁马放牧业。C地降水适宜,草场发育,有广阔的山麓草场;伊犁马能适应当地冬季严寒环境;伊犁马是名贵的千里马,市场价值高;发展伊犁马放牧业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伊犁马放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大规模种植薰衣草可能导致土地退化。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