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6308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单身贵族”“Duang”“we are伐木累”“此女要火”等大量新词、热词层毋不穷,这些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二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的繁荣。这表明A.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 新词、热词提升了我国文化实力C. 新词、热词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答案】D【解析】这些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的繁荣,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夸大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文

2、化的特点【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2. 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的关系,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 B. C. D. 【答案】A【解析】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合理的传导顺序为。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传导不合理;正确选项为A。【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

4、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 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末闻其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搁物细无声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项“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不闻其香”和项“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故符合题意;“乡音

5、无改鬓毛衰”体现深远持久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不能体现潜移默化的特点,故排除。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对潜移默化的认识。4. 2015年5月,第兰季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A. B. C. D. 【答案】C【解析】“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释放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大

6、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说法错误,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根本因素,排除;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大众传媒【特别提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旧的传媒仍然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5. 明代于谦曾写诗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展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选择、传

7、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读书能提高入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爹加阅读活动有利予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A. B. C. D.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社会作用、教育的作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材料强调阅读对人的影响,阅读让人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得更多的理论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能够学习先进人物的品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符合题意;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

8、特定功能,不能以偏概全,以“书籍”代替“教育”,错误;通过实践,人们可以促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且材料中并未涉及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关系,排除。故选C。6.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观点强调了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富有的国家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旧益突出A. B. C. D. 【答案】B【解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观点强调了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项符合

9、题意;文化富有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项在观点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点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乏,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7.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10、是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A. B. C. D. 【答案】D【解析】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只有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才能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项说法错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8. 2015年以来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实施“乡村记

11、忆工程”和文物保护重点项目,让文物资源“活”起来,讲述精彩的淄博故事。因为文物资源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民族历史的不可替代的见证 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A. B. C. D. 【答案】A【解析】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和文物保护重点项目,让文物资源“活”起来,讲述精彩的淄博故事。因为文物资源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见证。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或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点睛】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

12、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9.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这表明 传统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民族节日是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 C. D. 【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清明节作为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

13、认祖归宗的纽带,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属于传统习俗,不属于传统思想,项与题意不符;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10. 从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影视剧到渴望情满珠江等情感剧作。从还珠格格十三格格等古装剧到省委书记铁面无私等现实剧。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热播,这表明A. 影视剧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B.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C. 各国

14、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D.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情怀【答案】D【解析】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在国外热播,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情怀。D项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融合与创新,B项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D。【点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11. 匾额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俗、文学,书法艺术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往往在古代的匾额中有所体现。送匾额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依然在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A. B. C. D. 【答案】A【解析】中华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