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63063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选择题(2018济南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解析:第1题,图示惊蛰是3月上旬,此时为春初,气温回升,土地解冻,正是春耕的好时节

2、,农夫闲转忙,故A正确。华北地区冬小麦一般6月初成熟,东北地区是秋季收割春小麦,此时节无麦熟、晚稻等现象,故B、D错误;我国3月份还处在冬季风(西北风)控制下,故东风、下雨现象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第2题,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项正确。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直射点是在北半球,但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长,A项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B项错误;地球在近日

3、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D项错误。答案:1A2C(2018新余模拟)下图是市某同学9月1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34题。3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A6:00 B10:00C14:00 D18:004该时间之后的2个小时内,树影将()A变短,顺时针移动B变短,逆时针移动C变长,逆时针移动D变长,顺时针移动解析:第3题,图示树木影子朝向东北,太阳位于西南方;9月1日市昼长夜短,18:00左右太阳位于正西方附近;则拍摄照片时间可能是备选项中的14:00。第4题,该时间之后2小时内,太阳向西运动且高度逐渐降低,则树影变

4、长且呈顺时针移动。答案:3C4D(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为北京时间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据此回答56题。5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A向西北 B向东北C向西南 D向东南6又经过15天,研究小组到达新营地,小组成员推测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B北半球的昼与夜比值变小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D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解析:第5题,只有位于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结合材料内容,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行进。该日日出

5、正东,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昼长应该为12小时;而该日7时日出、19:15日落,昼长长于12小时,说明行进路线与太阳视运动(一天中太阳在空中自东向西运动)方向一致,即向西行进。第6题,由日出正东方可知,出发时间为春、秋分日,该地位于北半球,次日白昼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又经过15天变化更大,则昼与夜的比值变小。答案:5A6B(2018石家庄模拟)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79题。7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A0时正北 B

6、6时正东C12时正南 D18时正西8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A3月31日前后B6月11日前后C7月3日前后D9月12日前后9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为()A0 B125C22 D345解析:第7题,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正午12时,太阳出露地平面,因为该地位于北极附近,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第8题,3月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地极夜结束;再过12天左右,至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地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点再向北移动12天左右,该地出现极昼;四个备选项中A最接近。第9题,夏至日,黄河站出现极昼,最小太阳高度为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夏至太阳直射2326N,

7、黄河站纬度约为79N,据子夜太阳高度90(902326)(9079),可算出子夜太阳高度约为125。答案:7C8A9B图中A为北极点,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方向,角 为12。读图回答1011题。10此时可能是一年中的()A1月、2月B5月、8月C6月、7月D11月、12月11若此后一段时间角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北京香山正值枫叶遍地红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C非洲斑马迁往处于湿季的南部非洲D塔斯马尼亚岛白昼比马达加斯加岛长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12N。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一个月移动8左右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

8、月。第11题,若此后一段时间角逐渐增大,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北京香山红叶出现在秋季;非洲斑马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时段应该迁往处于湿季的北部非洲;塔斯马尼亚岛所处的纬度比马达加斯加岛高,此季节白昼时间比马达加斯加岛短。答案:10B11B(2018淮北模拟)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观测活动,下表示意部分观测记录。据此完成1213题。日期9月22日10月22日11月22日12月22日1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5345538285阴天、未观测12市的纬度大约是()A36N B38NC40N D45N131月22日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A15 B285C38 D45

9、5解析:第12题,秋分日通常在9月23日前后,市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应该比9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53稍小,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理,市的纬度数应略大于37(9053),因此最接近的是38N。第13题,1月22日和11月22日大致关于冬至日对称,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当,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同,因此1月 22日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8。答案:12B13C下图是某半球的局部俯视图,FG为晨昏线,F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OF与OE、OG经度各相差60,阴影区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415题。14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10N,60E B10S,6

10、0EC10N,60W D10S,60W15G地昼长是()A12小时 B14小时C16小时 D18小时解析:第14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推知该图是北半球的局部俯视图。因为F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切点),所以OF(地方时)为昼半球中央经线(12时)或夜半球中央经线(0时);又因为阴影区域与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所以OF和OE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或0时经线),综上分析可知,OF为0时经线、OE为180经线,而OF与OE经度相差60,所以OF为120E,进而推知60W为昼半球中央经线、FG为昏线。昏线FG与80N纬线相切,且80N及其以北为极昼,根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切点纬度互余的关系推算,太阳直射点位

11、于10N。第15题,G地为昏线FG与经线的交点,且OF为0时经线,OF与OG经度相差60,可推算出G地日落时间为20时,因此该地昼长2(2012)16小时。答案:14C15C16(2018梅州一模)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一年中,当某地的天顶角越来越小时()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C昼夜长短没有变化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解析:选D。由图可知,太阳天顶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关系。一年中,当某地天顶角越来越小时,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若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区域,此时昼渐长,夜渐短,A说法成立。若该地

12、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不包括赤道),则可能昼渐短,夜渐长,B说法成立。若该地位于赤道,则昼夜长短没有变化,C说法成立。所以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故D正确。(2018扬州调研)如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区昼夜长短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我国传统上的春季是从立春到立夏,与图中对应的时间段是()Aab BbcCcd Dda18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现象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立春阳气转昼长夜短,气温回升B谷雨宜养蚕降水增加,植被茂密C秋分不养田霜冻频袭,降温明显D冬至不行船径流减少,河水枯竭解析:第17题,此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根据图中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图中右边圆圈代表春分,左边为秋分,上边为夏至,下边为冬至,由此可知立春到立夏应对应图中bc。第18题,立春时该地昼短夜长,故A错;谷雨时东北未进入雨季(夏季),植被不茂密,故B错;冬至时东北地区河流大部分封冻,河水并不枯竭,故D错;秋分时,东北地区气温明显降低且多寒潮,故C对。答案:17B18C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