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277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高三统考)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C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

2、下,实行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得到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2(2017湘潭高三质检)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首先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和人口,不属于

3、进步范畴,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仍为奴隶社会,故C项错误;子产的军赋改革有利于新土地的开垦,冲击井田制,向土地私有转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3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A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A材料信息显示的是秦代到汉代家庭规模的变化。汉代三代之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牛耕技术的推广,需要劳动力的协作,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清代“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故B项错误;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是在春

4、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汉代的三代之家仍然是小农经济,不属于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4(2017兰州高三实战演练)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自给自足A根据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粗放型农业,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男耕女织强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 自给自足强调自足性,是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5、。5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B由题干信息可得出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出来土地买卖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故D项错误。6(2017益阳高三调研)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

6、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C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恰好证明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7(2017洛阳高三期中)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

7、”,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C由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进一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C项正确;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

8、D项错误。8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A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B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新D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C根据题干可知,元代随着棉纺织业技术的进步,松江逐渐成为全国性棉纺织业中心,说明棉纺织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商业水平,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说到“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没有说元朝的商业贸易中心转移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

9、、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使得“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即推动了手工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分工的进一步细致,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官营”和“私营”所占比例的变化,故D项错误。9“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B精美的青铜酒器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D胎质细洁的白瓷C灌钢法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唐朝有可能出现用这种技术制作的钢

10、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青铜技术,唐朝有可能会出现青铜酒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粉彩瓷发明于清代,唐朝不可能出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白瓷在北朝已经出现,唐朝有可能有这种瓷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0(2017洛阳高三期中)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11、。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B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C纺织业中心的林立D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D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材料中苏州府“计日受值”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但其他各地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百姓负担过重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四个地区纺织业发展较好,但不能体现出各自成为当时的纺织业中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四府分别以棉纺织或丝织业为主,表明手工业生产具有区域性分工的特点,故D项正确。11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

12、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C材料体现了重视技术的传承,但是不能说明重视技术的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技术的垄断,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 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D项错误。12(2017天津五校高三联考)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私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私营手工

13、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私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A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产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而私营手工业从事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得利润,因此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也分布在江浙沿海地区,故C项错误;D项不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

14、(铁)以铸锄夷、斤、欘(zh),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

15、适用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8分)【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概括即可。第(2)问,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至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