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267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3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安徽省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甲),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B充分利用废弃物C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D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解析: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A、B、C三项均对,不符合题意;煤炭资源主要开发电能,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D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2图乙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

2、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方式可以()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B浪费水资源C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D浪费土地资源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储备了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成活率,C项正确。答案:C(2018四川乐山调研)风能是目前发展前景广阔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是风电大国,由此带来的“弃风限电”现象也较严重。“弃风限电”,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

3、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弃风率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弃风电量与计划发电量的百分比,即弃风率风电场弃风电量/(弃风电量实际发电量)100%。读我国部分省区“2016年弃风率”,完成下面三题。3考虑到2016年部分省区弃风限电情况,下列省区中,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最可能不再新增风电场建设的是()A云南、山西 B甘肃、新疆C吉林、辽宁 D内蒙古、河北解析:读图可知,2016年甘肃(陇)和新疆(新)两省区弃风率最高,故在2017年最可能不再新增风电场建设。答案:B4“弃风限电”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B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C所在地用电需求量小D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

4、多解析:风能大小受风速、风向等变化的影响大,风力发电时间上不能与用电需求相一致,风能聚集时往往用电需求少,就会出现“弃风限电”现象。C项与设问有联系,但不是根本原因;A、D项与设问无关联。答案:B5为缓解“弃风限电”,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提高本地风电消纳能力 B通畅能源外送通道C放缓风电场建设速度 D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解析:A、B两项可扩大风电的消费量,C项可减缓风电产量的增加,是缓解“弃风限电”的有效措施。答案:D(2018甘肃诊断考试)下图为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6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C

5、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解析:南五洲位于荆江中心,属江心洲,由泥沙淤积而成。答案:A7“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解析: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较缓,河床被上游带来的泥沙抬高,而且上游有川江(宜宾至宜昌)大量江水汇入,使得“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答案:C8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解析:蓄洪区土地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应注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A

6、项禁止开发忽略了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没有考虑生态效益,且对分、蓄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D项工程量过大,不易实施;B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最好。答案:B(2016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训练)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全长540公里,流域面积20 197平方公里。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疏勒河流域的开发力度,成果显著。下图为疏勒河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9图中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A防洪和发电 B发电和灌溉C航运和灌溉 D航运和养殖解析:疏勒河属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河西走廊为该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农

7、业生产必须进行灌溉,所以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为灌溉。同时,该河流域落差大,通过多个水电站的建设,实现了梯级开发,在灌溉的同时开发了水能,所以水利工程建设有发电的功能。答案:B10关于疏勒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西北流向东南 B下游的流量剧增C流量具有日变化 D流量年际变化大解析:读图可知疏勒河流域地势南部高,北部低,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该河为内流水系,由于该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加之土壤的下渗性能强,所以下游河流流量减少,B项错误;该河的补给主要为冰雪融水,流量大小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气温高的时间段,流量大,反之,流量小,流量具有日变化,C项正确;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小,D项错

8、误。答案:C11推测疏勒河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A流域盐碱化程度减轻B河流下游的草原增加C流域内的降水量大增D流域环境承载力增大解析:疏勒河流域开发,增加了灌溉面积,土壤盐碱化会加剧,A项错误;河流下游地区流量会减少,草原面积减少,B项错误;河流开发,对流域内的降水影响不大,C项错误;制约该区域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因此随着水资源的大力开发,流域环境承载力增大,D项正确。答案:D二、综合题(46分)12(2018贵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

9、。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我国与东盟经济互补性较强,贸易额不断上升,如近年来我国的冷果(亚热带、温带水果)换东盟的热果(热带水果)贸易。(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地形对河流的影响。(6分)(2)若在澜沧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推测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3)分析澜沧江梯级开发对其航运的有利影响。(6分)(4)分析我国与东盟“冷热果”贸易不断升温的原因。(8分)解析:第(1)题,仔细读题,关键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由题干材料可知“三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北高南低使河流自北向南流;由于穿越崇山峻岭,地势起伏大,使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增大;三江并流地

10、处高山峡谷地区,流域面积较小。第(2)题,澜沧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不适合大坝截流;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所以冬季适宜大坝截流。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是对航运的“有利影响”,结合三峡工程对长江航运影响分析。梯级开发的库区蓄水量大,水流变缓、水位上升、可以淹没险滩,改善航行条件,延长通航里程,提高航行安全性;可以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在枯水期增加下泄水量,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从而延长适航时间;通过水坝调水减少下游航道淤积,有利于航行。第(4)题,“冷热果”贸易就是我国的冷果(亚热带、温带水果)换东盟的热果(

11、热带水果)贸易;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可知,我国热带面积比重小,热带水果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东南亚所处纬度低,以热带为主,亚热带、温带水果产量小;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居民购买力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得“冷热果”贸易不断升温。答案:(1)地势起伏大使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增大;地势北高南低使河流自北向南流;高山峡谷地区三江并流,使流域面积较小。(2)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3)库区水流变缓、水位上升,改善航行条件,延长通航里程,提高航行安全性;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延长适航时间;通过水坝调水减少下游

12、航道淤积。(4)我国热带面积比重小,热带水果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东南亚以热带为主,亚热带、温带水果产量小;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居民购买力提高等。13(2018惠州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地处重庆区石船镇西部的铜锣山北段,海拔512718米,森林覆盖率达80%,夏季气温比重庆主区低510 。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地进行大规模碎石开采,高峰期碎石企业有50余家,运输、车辆维修、餐饮服务等行业蓬勃发展。2011年后铜锣山区逐渐被关停,遗留下39个巨型矿坑。2014年石船镇启动铜锣山废弃区综合开发项目,计划用时10年打造“铜锣山矿山

13、遗址公园”,拟构建一个集文化创意、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矿坑酒店、智能养老为一体的观光度假区。下图示意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所在位置及范围。(1)分析铜锣山碎石矿兴起与衰落的原因。(8分)(2)说明铜锣山废弃区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6分)(3)简析铜锣山废弃区再开发的意义。(6分)解析:第(1)题,兴起原因可从市场、产业集聚等方面进行分析,衰落原因可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本题主要从资源、交通、客源地、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废弃区再开发,充分利用废弃土地,缓解用地压力;带动基础建设投资,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多元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土地复绿,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答案:(1)兴起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碎石需求量大;促进相关产业集聚,社会经济效益高。衰落原因:碎石开采产生噪声、粉尘、水体等污染;地表破坏严重,区域生态恶化;(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加。(2)区遗址景观独特;废弃区土地开发成本低;临近城市主区,客源丰富;陆、空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高,气候舒适,环境优美。(任意三点)(3)充分利用废弃土地,缓解用地压力;带动基础建设投资,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多元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土地复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任意三点)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