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101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选编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同密度、同压强的N2和C2H4B同温度、同体积的O2和N2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OD同压强、同体积的O2和N2解析: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相等,所以A、B、D错误;C项,密度乘以体积等于质量,C2H4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所以,等质量时两者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也相等。答案:C2由14CO和12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 的密度相等(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12CO占有的体积大于14CO占有的

2、体积B混合气体中,12CO与14CO分子个数之比为1:2C混合气体中,12CO与14CO质量之比为15:14D混合气体中,12CO与14CO密度之比为14:15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及计算能力。由pVnRTRT得pMRT,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则摩尔质量相等,设混合气体中14CO为x mol,12CO为y mol,则29,解得x:y1:1,12CO和14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A、B项错误;12CO和14CO的质量之比为28:30,即14:15,C项错误;体积相同时,密度之比等于其质量之比,D项正确。答案:D3将0.4 g NaOH和1.06 g

3、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解析:对于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NaOHHCl=NaClH2O,再发生Na2CO3HCl=NaHCO3,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此时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当滴入0.1 L盐酸时,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全;当继续再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 L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

4、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正好与图象相符,C正确。答案:C4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14 g,反应中有关物质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二氧化碳碳酸钠转移的电子A0.5 molNAB53 g0.5 molC53 gNAD11.2 L0.5 mol解析:设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时,当固体质量增加14 g时,参与反应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y2Na2O22CO2=2Na2CO3O2固体质量差 2 mol 2 mol 56 g x y 14 g解之得:x0.5 mol,y0.5 mol碳酸钠的质量为0.5 mol

5、106 g/mol53 g,因常温常压下0.5 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11.2 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0.5 mol二氧化碳参与反应时消耗0.5 mol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起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一半,故转移电子为0.5 mol20.5 mol,即有0.5NA个电子转移。答案:B5当大量氯气泄漏时,用浸润下列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可防中毒。适宜的物质是()ANaOHBKICNH3DNa2CO3解析: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故A不选;KI与氯气反应生成碘,如浓度过高,对人体有害,故B错误;氨气本身具有刺激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氨水吸收氯气,故C错误;Na2CO3溶液显碱性,碱

6、性较弱,能与氯气反应而防止吸入氯气中毒,则可以用浸有Na2CO3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故D正确。答案:D6下列不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物质是()A碘水 B溴水C氯水 D溴化钠溶液解析:因氧化性:Cl2Br2I2,则加入氯水、溴水,可将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另外直接加入碘水,试纸也变蓝,而NaBr溶液与碘化钾不反应,不能变色。答案:D7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的化合价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元素甲乙丙丁化合价2342A.含氧酸的酸性:乙 丁B元素非金属性:甲丁D丙所形成的单质可能互为同位素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中的原子半径规律和化合价规律判

7、断甲是氧元素,乙是氮元素,丙是碳元素,丁是硫元素,N的含氧酸有HNO2、HNO3,S的含氧酸有H2SO3、H2SO4,酸性强弱无法判断,A项错误;O的非金属性大于N的非金属性,B项错误;H2O的沸点大于H2S的沸点,C项正确;C的单质可能为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是同种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称,D项错误。答案:C8.下表为几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元素编号原子半径(101nm)0.741.601.521.100.991.860.750.82最高或最低化合价22153711533对上述元素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元素的原子序数B、处于同一周期C上述八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8、是D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解析:都为短周期元素,有最低价2价,处于A族,没有最高价,则为O;、都有最低价3价,最高价5价,处于A族,且的原子半径较大,则为P、为N;有7、1价,处于A族,且原子半径比大,则为Cl;、都有1价,处于A族,的原子半径较大,且不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为Li、为Na;有2价,处于A族,原子半径大于Li,则为Mg。有3价且原子半径比O大,比P小,则为B。为P、为N,P的原子序数大于N,故A项错误;为Mg,为Li,二者为不同周期的元素,B项错误;为Cl,八种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项正确;为B,其原子序数为5,D项错误

9、。答案:C二、非选择题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物质V2O5V2O4K2SO4SiO2Fe2O3Al2O3质量分数/%2.22.92.83.122286065121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时V2O5转化为V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同时V2O4转化成VO2。“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2)“氧化”中欲使3 mol的VO2变成VO,则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_mol。(3)“中和”作用之一是使钒以V4O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废渣2”中含

10、有_。(4)“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4ROHV4OR4V4O124OH(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_性(填“酸”、“碱”或“中”)。(5)“流出液”中阳离子最多的是_。(6)“沉钒”得到偏钒酸铵(NH4VO3)沉淀,写出“煅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V2O5及VO中的V均为5价,“酸浸”时,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不难写出离子方程式;“酸浸”时,V2O5转化成VO,V2O4转化成VO2,K2SO4可溶于水,Fe2O3及Al2O3分别转化成Fe3和Al3,所以“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2)欲使3 mol V

11、O2变为VO需转移3 mol e,1 mol KClO3作氧化剂生成Cl转移6 mol e,所以需KClO3至少0.5 mol。(3)“中和”时加入KOH溶液,钒以V4O形式存在于溶液中,K2SO4可溶,Fe3和Al3分别转化成Fe(OH)3和Al(OH)3沉淀进入“废渣2”。(4)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洗脱过程,增大c(OH),有利于平衡向左移动,所以淋洗液应呈碱性。(5)由流程图可以看出,H在酸浸时损耗,钒转化为V4O(阴离子),Fe3及Al3转化为沉淀,所以“流出液”中阳离子最多的是K。(6)“煅烧”时肯定得到V2O5,其他物质自然写出。答案:(1)V2O52H=2VOH2OSiO2(2)0.5(3)Fe(OH)3和Al(OH)3(4)碱(5)K(6)2NH4VO3V2O52NH3H2O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