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96087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20新型大国关系1.(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35)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90年,国与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只有46个,1990年后迅速增加,到2008年底增加到213个。这种变化是因为()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D.国际贸易额的不断增长答案C解析世贸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而且此前还有关贸总协定代行它的功能,因而这并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与国之间贸易协定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今也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1990年以来,随着苏东剧变,先前执行计划经济的东欧诸国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世界范围内

2、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故C项正确;国际贸易额不断增长是优惠贸易协定增加的结果而非原因,故D项错误。2.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答案C解析材料讲述了法德之间关系发展的历程:由战争复仇到和解,没有体现欧洲已经实现了协调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德法之间战争的历史,没有涉及共同的文化,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法德的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

3、C项正确;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互利共赢,一味的放弃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故D项错误。3.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这表明戴高乐时期的外交()A.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B.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D.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戴高乐时期法国注意改善和苏联的关系,体现不出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故A项错误;戴高乐愿意和社会主义苏联改善关系,说明戴高乐时期的外交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也体现不出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故C项错误;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4.(2017河南洛阳二模,35)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欧洲经济领域合作加强 B.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C.知识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答案D解析“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西德实施计划,英国则开始”体现了西欧国家与美日之间的竞争,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多个经济力量,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材料只涉及西欧国家,而不是“各国”,故C项

5、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各国经济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西欧国家与美日的科技竞争体现了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故D项正确。5.“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A.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时间的不断更替C.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国际关系的变革答案D解析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并未强调大国对历史的影响,故A项错误;时间的更替是历史的线索,并非划分依据,故B项错误;第三个时期并未提及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故C项

6、错误;材料体现国际关系的变革,故D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B.中美关系的发展以俄罗斯为出发点C.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D.中俄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答案C解析该项“取决”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发点是中国、美国的国家利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

7、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说明三国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三国间关系相互影响,故D项错误。7.有学者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C.国际格局的发展完全由大国操控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在加大答案B解析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反映出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多

8、极化的趋势决定了国际格局的发展不完全由大国操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的加大,故D项错误。8.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答案D解析据材料“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可知,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故A项正确,不符合

9、题意;据材料可知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后日本外交由追随美国到不断独立自主,不能说明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9.2014年4月15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中俄双方已经商定,2015年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形势下,这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要密切配合,办好有关活动。这表明()A.中俄两国在对待二战的问题上具有一致性B.国际形势的复杂

10、多变已使联合国名存实亡C.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D.中俄两国力图恢复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反映了中俄两国在对待二战的问题上具有一致性,故A项正确;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联合国至今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名存实亡,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确立的两极格局终结,因此不是始于现今,故C项错误;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两极的国际格局,影响世界和平,因此中俄的庆祝活动不是力图恢复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故D项错误。10.拉吉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

11、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A.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答案A解析中国主导成立亚投行是中国实力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体现,故A项正确;亚投行是亚洲区域的多边金融机构,不能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成立亚投行的原因,体现不出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故D项错误。11.“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

12、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只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表明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在亚洲的权威,故B项正确;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中美之间的分歧是无法消除的,太平洋

13、共同体建设只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故C项错误;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不正确,因为多极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D项错误。12.(2017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G20峰会,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这表明()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A. B. C. D.答案C解析G20峰会向世界表达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姿态,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故正确;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强”,故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错误;中国在G20峰会上倡导“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