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之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195901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之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电子政务之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电子政务之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电子政务之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电子政务之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之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之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精编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思考,本章学习目标:,学时:4 了解:中医学与信息科学的关系,二进制与中医理论的关系, 什么是中医“辨证论”学说, 研制一个中医专家系统需要怎样的过程。 掌握:中医学信息研究的意义和特点,中医和西医数据分类的区别。 本章作业:要求学生上网检索中医药数据库的现状和它的发展趋势,并写出综述。,结束放映,节,章,目,2 / 83,第9章,本章内容:,9.1 中医药信息特点 9.2 中医药数据的分类与信息化、规范化 9.3 中医药信息标准化 9.4 中医四诊研究 9.5 中医针灸领域信息处理 9.6 中医专家系统 9.7 中医药学信息应用 9.8 中医药学其它方面的信息应用,结束

2、放映,节,章,目,3 / 83,第9章,9.1 中医药信息特点,9.1.1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的关系 9.1.2 中医学信息研究的意义 9.1.3 中医药信息的特点 9.1.4 二进制与中医理论,结束放映,节,章,目,4 / 83,第9章第1节,9.1.1中医学与信息科学的关系,信息有两个层次的概念,即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 本体论是和认识论不同的一种关于存在和存在物质的学说。 认识论则是关于人类认识现实、领悟和概括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 中医药学和信息科学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原因 : 信息科学和中医药科学具有相似的内涵,都是站在认识主体的立场上研究信息问题的。,结束放映,节,章,目,5 / 83,第

3、9章第1节,中医学和信息科学都遵循着共同的信息活动规律: 信息的内容与其形式远离。中医以“阴阳”为纲,研究复杂的生命现象;信息科学以“0”和“1”的运算逻辑,综合地实现各个领域的诸多功能。,现代化煎药室,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结束放映,节,章,目,6 / 83,第9章第1节,关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切入点”的讨论是目前中医界的热门话题,历史、现状留下的困惑使大家难以取舍。不管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切入点有哪些,论点有多少,都要遵循一个原则:中医学研究的形式和内容要推动中医学现代化的进程。,探究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美国医疗信息化特点与思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训团访美心得,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结束放

4、映,节,章,目,7 / 83,第9章第1节,9.1.2 中医学信息研究的意义,中医学信息研究的意义在于其过程两个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将对中医文献的整理、中医学术用语的标准化、中医药主题词的编写和主题词标引规则的制定、中医知识表达方式的研究、中医理论模型算法的建立、中医学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等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结束放映,节,章,目,8 / 83,第9章第1节,9.1.3 中医药信息的特点,中医的临床实践过程从信息学角度看,实际上是一个数据处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获取有价值的临床数据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临床数据,并且从中取得可以诊疗患者疾病的有用信息。

5、,结束放映,节,章,目,9 / 83,第9章第1节,中医的任务主要是收集疾病数据,整理有用的数据,然后运用中医理论和经验对所获得的临床数据进行鉴别、分析、综合评判,制定治疗对策,最后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向医生提供疾病数据的同时,也是医生运用各种医疗手段进行诊疗的对象。,结束放映,节,章,目,10 / 83,第9章第1节,医生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来收集患者的病理信息。信息是从患者传递到医生的,我们把患者称为信源,把医生称为信宿。这种信宿在不破坏信源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望、闻、问、切,获取患者的数据,再通过分析处理这些信源数据来推测信源内部运动特征的方法,在“控

6、制论”中称为“黑箱推测法”。,结束放映,节,章,目,11 / 83,第9章第1节,9.1.4 二进制与中医理论,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实际上,将阴阳对立的概念应用在中医的临床“辨证”方面是一种定性分析的手段。“阴证”与“阳证”是性质决然不同的两个方面。,论阴阳五行学说,结束放映,节,章,目,12 / 83,第9章第1节,阴阳学说是一种继续不断地对事物的性质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与近代电子计算技术中利用二进位制的编码的手段来区别机械的运动状态有很多类似之点。 在二进制中,“O”与“1”这两个符号代表着性质决然不同的两个方面,与“0”“1”相类似的中医学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7、、气血、脏腑、升降、浮沉等概念也是代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方面。,结束放映,节,章,目,13 / 83,第9章第1节,9.2 中医药数据的分类与信息化、规范化,9.2.1 中医和西医数据分类的区别 9.2.2 中医“辨证论”学说 9.2.3 中医药数据信息的规范化,结束放映,节,章,目,14 / 83,第9章 第2节,9.2.1 中医和西医数据分类的区别,中医通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创造了一套适合于分析及处理人体信息系统的方法,即阴阳五行、八纲辨证、脏腑经络等。中医这种以整体观与动态观为基础的多维动态空间的概念使中医对机体所反映的特征的认识不同于西医。西医的病症空间决定脉学属于现代医学病症范畴的定性

8、分析内容。两个不同的症状空间概念、不同的出发点,往往导致中西医对待同一疾病有不同的认识和治疗的方法。,结束放映,节,章,目,15 / 83,第9章 第2节,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相比较,不但是内容庞杂,而且数据量很大。中医药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对临床病理数据的归类。中医的分类是以机体对疾病的反应为依据的,这种反应是一种整体的效应。中医对疾病的归类是一种综合性的归类方法。虽然中医对疾病的归类方法目前还比较粗糙和笼统但是这种归类方法把人体与疾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了,利用这种方法来诊断及治疗疾病有利于发挥机体内在的积极的抗病因素。从其发展前途来看是一种很有科学价值的、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归类方法。,结束放映,

9、节,章,目,16 / 83,第9章 第2节,以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症为例,来说明中医与西医在归类方法上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点 : 西医:西医对头痛症状是根据致病的部位、致病的因进行归类的,大致上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1)颅内疾病:像脑瘤、脑震荡、脑血栓等。 (2)颅腔邻近的疾病:像青光眼、中耳炎、急性鼻炎、扁桃腺炎等。 (3)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像高血压、贫血等。 (4)机能性疾病:像偏头痛、神经衰弱等。 (5)急慢性传染病:像流感、伤寒、疟疾等。,结束放映,节,章,目,17 / 83,第9章 第2节,虽然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有其优点,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头痛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反应,然而从西医的分析中,我

10、们无法了解人类机体自身积极进行防御以及出现的消极的一面 。 中医:中医对头痛症状的认识过程中,分类并不局限于局部的定位,而主要是通过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性趋势这个整体效应来加以归类的,一般分为: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结束放映,节,章,目,18 / 83,第9章 第2节,以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症为例,来说明中医与 西医在归类方法上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点 :,内伤杂病:一般采用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辨证措施来分析脏腑系统的功能特征及脏腑系统间的代偿趋势。 外感热病:一般采用卫气营血、六经、八纲等辨证措施来分析病程中的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及致病因的特点。,结束放映,节,章,目,19 / 83,第9章 第2节,以

11、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症为例,来说明中医与 西医在归类方法上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点 :,中医的这种分析疾病的归类方法时时把动态趋势及归转作为分析的主要项目,这个特征把疾病与患者的机体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把机体的一些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特征引入了医学领域,把内外环境的统一观引入了中医学之中。,结束放映,节,章,目,20 / 83,第9章 第2节,以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症为例,来说明中医与 西医在归类方法上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点 :,9.2.2 中医“辨证论”学说,“辨证论治”学说是通过“望、闻、问、切”,获取患者的四诊数据,通过处理四诊数据获得改善人体运动状态的调控特征,然后运用中药、针灸等各种调控措施治疗疾病

12、,中医学的这种以机体动态特征为基础的医学理论,也可以称谓“动态学说”。 “动态学说”是一种以“黑箱”原理为基础的状态特征分析法。,结束放映,节,章,目,21 / 83,第9章 第2节,关于“黑箱”原理在社会中也存在不同的意见:,中医不是一种黑箱理论,中医辨证论“非典”,关于中医的辨证论观点:,结束放映,节,章,目,22 / 83,第9章 第2节,9.2.3 中医药数据信息的规范化,要用计算机来处理中医药学的数据,就必须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文字、图像、声音或电信号等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 在实现中医药数据的数字化之前,必须完成的第一步是实现中医药数据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结

13、束放映,节,章,目,23 / 83,第9章 第2节,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地区、气候、环境、方言等的差异及丰富的汉语词汇等,这些内容交杂在一起,使中医药领域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内容。 例如:在中医的针灸学中:任脉的“关元”穴,其别名不下五个,在气功学中常称为“丹田”,在【素问气穴论】中称“下纪”,在【灵枢寒热病】篇中称“三结交”,在【针灸甲乙经】中称“次门”,在【针灸资生经】中又称为“大中极”。足少阳胆经的“阳交”穴,在【针灸甲乙经】中称阳维郄,在【针灸大成】中称别阳,在【针灸铜人】中称阳维,在【千金方】中称足髂。,结束放映,节,章,目,24 / 83,第9章 第2节,9.3中医药信息标准化,9.

14、3.1 中医信息学的基本特征 9.3.2 中医信息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9.3.3 中医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9.3.4 中医信息标准化的研究,结束放映,节,章,目,25 / 83,第9章 第3节,9.3.1中医信息学的基本特征,中医信息学是中医学,计算科学的交叉学科,因而其主要学科形态包括理论、抽象或模型化、设计。 “理论”基于中医学和数学,其特征是将研究的对象特征化;发现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推演这些关系的结果;解释结果。发现错误和矛盾时,应反复进行上述的过程。,结束放映,节,章,目,26 / 83,第9章 第3节,“抽象或模型化”基于实验科学,其特征是形成假设;构造模型并做出预言;设计实验并收

15、集数据;分析结果。当实验与预言不符时;应反复上述过程。 “设计”基于工程,其特征时叙述要求;给定技术条件;设计并实现该系统;测试该系统。当测试表明,实现的系统不满足条件时,应反复进行上述过程。,结束放映,节,章,目,27 / 83,第9章 第3节,9.3.2 中医信息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医信息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应该是: 中医信息怎样才能高效发掘和利用 。 中医文献是中医药信息的主要载体,就古籍而言有上万多种医书。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怎样才能高效地发掘和利用如此海量的信息呢?这个问题在自古以来的医疗实践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结束放映,节,章,目,28 / 83,第9章 第3节,9.3.3 中医

16、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中医信息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硬件环境的建立,更重要的是能满足信息资源考察分析利用的软件设计。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中医学术信息化并产业化。 其主要内容有:中医教育资源的多媒体研究、中医药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中医药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中医学模型的虚拟设计等。,结束放映,节,章,目,29 / 83,第9章 第3节,中医临床上通过四诊收集的数据一般都是由临床医生主观决断的,缺乏量化的依据,不便于教学及重复实验,也无法实现数字化。 以脉诊为例,中医脉象是中医采集患者临床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是依靠医生手指面的感觉细胞来收集患者的脉象数据,并且运用形象化的概念加以确定其收集到的数据的性质。,9.3.4 中医信息标准化的研究,结束放映,节,章,目,30 / 83,第9章 第3节,在脉诊诊断中,掺杂了医生的判别经验及感觉等许多主观因素。这一切不仅造成对疾病的定位方面的分歧(辨证分歧),而且也给中医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医脉诊客观化势在必行,也就是研制能替代中医指面收集脉象数据的脉象仪的工作势在必行。同样,中医药领域内的各种信息的标准化工作也势在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