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661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 表l为孔子年谱(摘要)表l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 )A. 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 B. 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C. 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 D. 对“礼崩乐坏”局面进行反思【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的瓦解和礼乐制度的破坏,即是对对“礼崩乐坏”局面所进行的反思,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为政以德”,选项B不符

2、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忠恕”的理念,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 唐朝武则天崇佛,唐武宗灭佛,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这四个实例从本质上说明了( )A. 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B. 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C. 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 D. 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答案】A【解析】崇佛、灭佛、坑儒、尊儒看上去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均是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去做的,即均是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四个实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不适合唐朝武则天崇佛、唐武宗灭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只适合汉朝独尊儒术

3、,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兴之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新儒学体系处于独尊地位。从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适应了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即从立邦安国到皇权专制的变化,B项正确。A项意识形态的斗争存在错误,排除。C项用优缺点来说明文化政策变化,不妥,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4. 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因果报应 B. 天人合一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思想主张,春

5、秋繁露是儒学家董仲舒的作品,A项错误。“天人合一”强调天和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君权神授”旨在强调君主的权威,与材料中的“妖孽”不相符,C项错误。“天人感应”指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与材料中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相吻合,D项正确。5.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禁锢二世(两代)”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A. 吏治废弛犯罪频发 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严刑酷法主观随意 D. 儒家伦

6、理得到强化【答案】D.6. 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迎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A. 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 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 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 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教合一是宋代理学产生的一个背景,即三教合一这种思潮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教合一开始出现在魏晋时期而非隋唐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佛教在中国一直未处于主流地

7、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教不是合归佛而是合归儒,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要理解宋代理学的产生的背景,认识清楚三教合一和宋代理学的产生的关系。7. 北未尚有“河东狮吼”而到了南宋女子缠足从宫廷传到民间,“贞节牌坊”现象比比皆是,南宋未年妇女地位急转直下。宋代女性地位的变化表明A. 小农经济下的男性地位较高 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 儒学思想演变渗透到社会生活 D. 社会动荡影响妇女地位【答案】C【解析】宋代女性地位的变化是受到理学的影响,即儒学思想演变成的理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受理学的影响而和小农经济下的男性地位较高

8、无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理学改变了人们观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理学影响了妇女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宋代女性地位的下降是受理学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琶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 孔孟之学 B. 陆下心学 C. 程朱理学 D. 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材料讲的是心的感受,以内心感受去评判事物,这与陆王心学比较相近,所以答案选B。ACD不符合,排除。9. 黄斡(11521221年)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

9、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的“先生”是指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守仁 D. 黄宗羲【答案】A【解析】材料“,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指出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高度评价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故A正确;BC提出了心学;D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10. 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大地立心,为

10、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他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A. 励志入世救民 B. 批判重利轻义 C. 固守儒学传统 D. 倡行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题中主要体现了古代“国士”经世致用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并非仅仅为了“救民”、还有“天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目标,故A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道德,没有涉及“批判重利轻义”“固守儒学传统”信息,排除B、C;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用所学解决社会

11、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故D正确。11.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直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A. ”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B. “人是万物的尺度”C. ”知是行之如,行是知之成” D.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而生活,了解自己想要的,然后去做。这就是

12、知行合一,所以答案选C。A没有体现,排除;B强调的是人的价值,排除;D也与知行合一无关,排除。12.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依据题中15世纪的西欧流行写自传可知当时人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即肯定人重视人的价值,故答案为C项。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自传数量大增的条件A项不符合题意。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题意不符。自由平

13、等是启蒙运动大力宣传的思想主张,故D项与题中的15世纪不符。13.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宗教改革是下层人们的一场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质朴而深刻,更能推动现代化进程,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问题而是

14、强调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质朴而深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教改革也是上层人们的革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是强调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的进步之处。14.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认为“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向宗教改革 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以上说明宗教改革A. 让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生活享受 B. 使欧洲人放弃了对教会的信仰C. 有利于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 比文艺复兴更进步和影响更大【答案】C【解析】据材料“宗教改革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有利于打破欧洲人民对罗马教会的迷

15、信,故C选项正确;“追求现世生活享受”属于文艺复兴,故A选项错误;“欧洲人放弃了对教会的信仰”说法过于绝对,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宗教改革对欧洲人民的思想影响,不是说明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进步和影响更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C。15.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A.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 构建民主法治社会C.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清理了场地”是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摧毁蒙昧;启蒙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不同之处在于思想家们构筑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的理论,B项正确。A、C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之一,但不符合材料中“大兴土木”之意,排除。D项属于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6. 在宗教改革时期,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从实项上反映出A. 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B. 欧洲的印刷技术在不断发展C. 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