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5661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 作者: 日期:1 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已不再如以往那样惜地如金,有的甚至还弃耕抛荒,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农村耕地抛荒越来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问题。耕地抛荒现象到底有多严重,据资料显示,2000年湖南省季节性抛荒面积逾13.3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从近年株洲市株洲县的调查情况来看,该县常年性抛荒耕地逾28 hm2,占耕地总面积不到1%,基本上都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洼田、缺水田和冷浸田,但季节性抛荒问题比较突出,该县双季稻改种一季稻逾8

2、00 hm2,占水田面积的2.9%。江西省抛荒面积为4.33万hm2,占该省现有耕地面积的2%左右。2001年安徽省抛荒面积约为9万hm2,占总承包面积的1.2%,皖北寿县抛荒面积1.09万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江淮地区少数地方高达5%10%。根据对各县市的调查,永新县耕地季节性抛荒面积达133.33 hm2之多,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贫困的山区耕地抛荒多于较富的乡镇中心地;二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乡镇耕地抛荒多于以经济作物生产为主的乡镇。2 农村耕地抛荒现象成因分析耕地抛荒现象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而且极个别地方还比较严重,如不少学者所主张的一样,已经恶化到了“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的地步,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1 经济原因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单位面积投入高、产出低是造成耕地抛荒的直接原因1。根据最近对农资供应的调查情况来看,农资价格均呈上涨态势。如永新县城关农资经营部尿素上涨10元/t,钾肥上涨80元/t,碳铵上涨75元/t。大多数生产厂家表示,由于煤、电及工人工资等均呈上涨态势,在今后一段时期里,农资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目前由于农业新技术普及不够,真正靠技术种田的农民少之又少,有的农户水稻用药1年高达89次,施肥也都为粗放式,总以为多施比少施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根据笔者调查,种早稻需投入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约为6 750元/hm2,种晚稻需投入物

4、化成本和人工成本约为7 500元/hm2,全年合计约为14 250元/hm2。如果年景好,风调雨顺,按全县平均早稻单产6 000 kg/hm2、晚稻7 500 kg/hm2,稻谷价格2.4元/kg计算,早晚两季产值为3.24万元/hm2,投入与产出2项相抵水稻田收入仅为18 150元/hm2。现在一般每家农户耕种1 333.332 000 m2,一年种田收入仅有2 4003 600元。正因为此,便有了“辛辛苦苦干一年,只赚吃粮还亏钱;吃亏吃苦白挨累,不如荒田讨清闲”、“要想奔小康,只有背井离乡”等农民顺口溜。外出务工的收入与此截然不同,按每人每月1 000元计算,人均年收入可达12 000元。

5、就务工所在地的经济和消费水平而言12 000元并不多,但将钱寄回农村,与在家务农的收入就会形成鲜明反差。因此,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守农村的基本是“九九、三八”式人员,耕地抛荒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2.2 体制原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多以“离乡不离土”的半分离方式进行,该种半分离方式有明显的弊端,一方面城市化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农民大多不愿意离开城市回家种田;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体制,进城务工的农民在生活、福利、保险等方面得不到保障2,而且我国人民那种落叶归根的思想使农民不愿意放弃家里的土地。因此,进城务工农民自己无心种地,也不愿意将承包的耕地流转或交回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

6、营。另外,现在的农村和以前不一样一些村干部不管事,耕地抛荒往往无人管3。2.3 政策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对“三农”的攫取多于投入,作为四个现代化之一的农业,与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相比,在科技和资金上的投入远远不够。调查发现,尽管农村中已出现了插秧机、收割机及耕整机等适合于当地的小型农业机械,但其成本太高,农民不可能每户购置1套。如果花钱雇请机械化作业,分散经营下的小户农民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因而农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现代化成果,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腰弓背驼栽田割谷的局面。另外,由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也导致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根本无法应对愈来愈脆弱的生态环境。农业投入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耕

7、地抛荒4。3 耕地抛荒的思考对于农村耕地抛荒,社会主流观点认为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务实界一直对耕地抛荒采取限制态度,理论界也认为长此以往会导致复耕指数下降,甚至不能复耕。笔者认为,耕地抛荒现象从20世纪末开始便一直存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应当辩证地看待,理性思考,强化政策引导。3.1 耕地抛荒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调查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方耕地抛荒多,但当地的整体经济往往比较好。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农民之所以弃耕是因为社会能提供比单纯种田效益更好的就业机会,农民收入增加又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继而更多的农

8、业人口非农化,耕地抛荒自然不可避免。但当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与耕地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就会转化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这也是农业社会的发展方向,由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耕地抛荒现象会自然消失。在目前这种人多地少、农村经济普遍欠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只有以退为进,对耕地抛荒加以引导,将一部分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后,方能将抛荒耕地和交回发包单位的耕地集中连片,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3.2 小规模耕地抛荒并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安全更多地取决于耕地总体面积、质量以及单位面积上的产量过去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一度采取围湖造田等简单增加耕地数量的方式来解决粮食的产量,但现在高

9、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耕地数量已不再是粮食产量的唯一制约因素。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已不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集约型农业经营已成为首选,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集约化道路、规模化道路,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政策的坚持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5。3.3 耕地抛荒须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对耕地抛荒现象应加以适当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允许耕地抛荒的前提是农村劳动力的自发和自愿转移,是市场调控的结果,如果弃耕非农民自愿而为,则会产生诸多社会负面影响。在分析耕地抛荒的原因时提到,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是当前耕地抛荒的直接原因,其次是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换言之,当前农民弃耕有着诸多无奈的因素,从以上

10、农民的顺口溜中也能窥见端倪。4 引导对策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做好耕地抛荒的引导工作:一是切实保护耕地,必须保证耕地面积总量不变。2006年全国共减少耕地面积67.40万hm2,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6.72万hm2,二者相抵耕地面积净减少30.68万hm2,全国现有耕地面积1.218亿hm2,人均仅926.67 m2。部分农田抛荒后被非法占用,进一步加剧了耕地的减少。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耕地总量底线和抛荒面积的合理比重不被突破。二是明晰产权,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弱质产

11、业局面。2当前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与对策当前农村有大量的土地被抛荒,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过去是城郊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现在扩展到一些边远山区,过去是旱土、高岸田等耕作条件不好的田块,现在扩展到水利、交通等条件非常好的田,有的甚至集中连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状况怎样,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大面积抛荒,严重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土地抛荒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土地抛荒的原因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深层次问题的综合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首先,农业本身效益低,长期以来工农业产

12、品存在价格剪刀差及产业利润率比差,而近年来农产品又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和低水平过剩,加剧了农业的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虽然国家采取保护价政策和良补直补政策,但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按2007年良补直补平均每亩约60元计算,仅相当于补一天的工资,赶不上煤矿工人下一次井的工资。其次,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农民种田效益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投入多于产出。据调查测算,以现有耕地资源,正常年景下,按较常规的双季稻生产模式,每亩田每年扣除物质成本纯收入仅500多元,如计算劳动成本,实际无利润,农业效益差,且劳动强度大,一亩田一年收入不及外出打工一个月收入。种田效益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是土地

13、抛荒最直接的原因。(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种植业劳力短缺。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村大量农业劳动力外出转向二、三产业,尤其是近两年的“民工荒”和农民工待遇和工资水平的大幅提高,吸引了大批的劳力外出。2007年我市部分乡镇农村外出劳动力达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达到占劳动力总数的50%。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且外出劳动力绝大部分为青壮劳力,丢下老弱病残,致使大量耕地无人种或无力耕种,许多耕地只有抛荒。(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农业是自然风险大的弱质产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近年来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14、,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特别是耕作条件恶化、基础设施差,易涝易旱,很大程度是“靠天收”,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有投入无产出的田块,农民不愿耕种。越是基础设施差,交通闭塞,易涝易旱“靠天收”的地方,农民就越无种田的积极性,应怕投下去无收入,或投得多收得少。(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我国当前在农村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是农民的最后保障线,许多常年外出打工甚至部分在城市购置了住房的农民工,也并不愿意真正彻底放弃自己的土地,虽然无力耕种而让其荒芜,但也不愿彻底失去。同时,我国农村土地是实行土地

15、所有权集体所有与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的体制,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不健全。虽然各地相继制定了一些土地流转的办法,但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灵活性,可操作性不强。多数地方土地流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缺乏足够的保障,影响了土地的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和对土地的长期投入。随着农村社会发生的生老病死、升学、当兵、就业、迁徙等使人口不断发生变化,人口、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无法做到最优配置,造成耕地抛荒的现象不断发生。二、土地抛荒的对策虽然造成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有的甚至短期内还无法解决,但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置之不理,必须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问题,提高对土地抛荒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增强解决土地抛荒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解决抛荒问题当作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工作来抓。要就土地抛荒情况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二、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对自然风险的抵抗能力。目前我市抛荒的耕地主要还是那些水利设施不好“靠天收”的田土,由于种地成本高,风险大,最先被农民抛荒,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