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训练卷 A卷 学生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5653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训练卷 A卷 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训练卷 A卷 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训练卷 A卷 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训练卷 A卷 学生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 启用前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认识到随着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体制被打破,其他国家也必定

2、会向中国要求条约特权。为维护英国在列强对华关系中的领导地位,英国遂从中国攫取了(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协定关税的特权2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三元里抗英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 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3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

3、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这反映出( )A清廷舍弃了传统外交观 B该条约体现友好协商原则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 D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4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材料表明( )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5下图摘自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目录。据此判断,第十章的主题应为 ( )第十章 ? 社会动荡的根源 223 社会经济因素;鸦片战争的影响;政冶腐败;武备

4、松弛;自然灾害;客家人和基督教 外国的中立立场 237 捻军叛乱和回民叛乱 252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清末新政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6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别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34%和81%。出现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战争影响人口布局 B租界内生活设施较为完善C上海经济发展迅速 D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7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台湾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台湾官绅( )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

5、严重 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 D主张国际共管台湾8姓名 国籍 职务 服务军舰 汉纳根 德国 北洋舰队总查 舰队指挥舰定远舰 阿壁成 德国 舰总管轮 戴乐尔 英国 舰帮办副管驾 尼格路士 英国 舰炮手 哈卜门 德国 炮务总管 主力战舰镇远舰 马吉芬 美国 帮办管带 余锡尔 英国 总管轮 主力战舰致远舰 哈富门 德国 总管轮 济远舰 上面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 B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 D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9历史学者马勇认为此战“让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

6、的自信丧失殆尽。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近代中国的政治激进主义渐渐成为思想主流,一浪高过一浪。”这场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论某件中国时事:“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期报纸应出版于( )A1911年10月 B1911年11月 C1912年1月 D1912年2月11袁世凯在谋划帝制时所操弄的各种团体请

7、愿和地方请愿,都意在营造多数之相,使洪宪皇帝在外观上更像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皇帝;继起的宣统复辟也以“虚君共和”为宗旨。这说明当时( )A帝制复辟具有一定的宪政色彩 B传统纲常伦教的统治地位动摇C社会观念受革命影响渐次嬗变 D君主立宪政体更合乎民众需求12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主流媒体最初主张不干涉,后来态度发生逆转,甚至希望日本政府“加以堵塞”。这些媒体的态度( )A导致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 B旨在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C反映出美日在华竞争加剧 D说明日本已单独控制中国13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在上海讲演时倡导:学生自主自治,注重平民教育,实行社会服务,遭到不少教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1920年英国哲

8、学家罗素在长沙讲演时认为:改革中国政治最好是采用苏俄方法,不宜用西洋民主政治,一时大受欢迎。两人演讲的遭际不同,原因不包括( )A杜威学生自治的主张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B罗素的演讲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传播趋势C中国外交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深感失望D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育是救国的当务之急141919年6月19日,吴佩孚致电,要求政府“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下对该电文所指的历史事件,分析错误的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诱因B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C促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D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5据学者

9、统计发现:20世纪初新青年杂志提及的重大事件中,频度最高、变化最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十月革命发生的1917年,它的提及频度颇低,对十月革命的注重发生在1919年以后甚至20年代初。这表明( )A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世界形势 B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C西方工业文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D中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革命的认同16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 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17南昌

10、起义军南下失利后,朱德、陈毅率领余部在江西南部农村进行了三次整顿,建立了党支部,规定了部队的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军事训练。这些整顿( )A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是中国共产党参与军事斗争的开端C推动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8下列漫画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按其反映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191938年10月,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论及“实行抗战教育政策”时提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据此可知,毛泽东主张的教育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提高国人的民族觉悟 B促进社会教

11、育广泛发展C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D形成实事求是教学方法20下图为1936年温涛所做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木刻连环版画她的觉醒中的一幅,画中主人公 高举“为生存而战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条幅进行游行示威。对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呼声的准确解释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打倒列强,除军阀”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21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此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国共两党矛盾不断激化C民族解放战争已经开始 D中国大国地位初步确

12、立22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第十八章 千里挺进大别山 第十九章 坚持大别山的斗争 第二十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三章 解放大西南 A领导百色起义 B百团大战前后C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 D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23有学者评价民国的某时期:时间虽不长,却“完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模式”,也原则上完成了“以争取独立、民主为主要任务到以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下列事件,属于该时期的是( )A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B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C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D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

13、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此论意在(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精神C强调人民革命的重要性 D建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三大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意义的国际法起源于欧洲。1839年,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国际法部分内容,成了中国真正接触西方国际法的发端。1874年台湾琉球漂民案,代表着国际法在中国运用的萌芽期。中法战争期间,上自总理衙门和军机大臣,下至各省督抚、御史、道员,还有活跃在报刊舆论中的

14、知识分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以公法为武器的外交评论中。即便如此,清政府却对国际法采取本土化的理解和应对,依照中国情境和自身利益加以采择。19世纪80至90年代,国际法引导并融入宗藩体系的自适性调整当中1902年中美商约谈判中,国际法被清政府自觉地运用于商约谈判。 摘编自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 材料二 西方国际法学说叙事模式的最近一次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由”国家与“专制”国家二元对立的思维。这就使得走出国际法学说的西方中心主义成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的一条未绝的主线。七十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如中国的条约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缔约5300余项,主要为涉及国家关系的政治性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