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90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统测4月段考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2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专制

2、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3北宋有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该观点认为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 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 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 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A BC D4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对此理解正确的

3、是A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B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C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D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5西晋末年,匈奴单于刘渊自称汉朝刘姓子孙,以复汉为名,建立汉政权,同时,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三祖五宗(西汉、东汉、蜀汉8位皇帝)神主而祭之。对刘渊尊汉的合理解释是A反映了汉朝在历史上影响巨大B表明刘渊企图统治全国的野心C尊汉的目的在于获取政治资本D刘渊提倡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6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A导致了三省合

4、作体制名存实亡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7 “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谏官之任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台谏的设置分割了皇权B台谏分职不利于加强皇权 C台谏分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D台谏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8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

5、现象A导致唐朝由盛转衰B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C推动政治中心东移D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9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10唐代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凡“国之大狱”,即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由以上三个机关各派官员进行会审,称为“三司推事”。对这一设计理解

6、正确的是A体现司法制度的完善B实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C反映司法分权的趋势 D有利于君主对司法干预11唐未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带动文化重心南移 B支持变法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多C南方学风更加激进和开明 D理学由北向南逐渐传播12下图为唐律疏议所列出道德原理图,这表明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 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 D儒学独尊受到冲击13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

7、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14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A 内外朝制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B 行省制 行省成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事权力。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大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等原则,为推翻清王朝奠定法律基础,加速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D 人民

8、公社 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组织的基层单位。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探索。 15据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撰(折)奏,有题本。撰(折)奏或奉朱旨谕旨,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奏撰(折),则传知各衙门钞(抄)录遵行;题本则发六科,由六科传钞(抄)”这说明雍正时期A军机大臣获得部分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16克里斯提尼改革,实行由公民大会控制、执行的严格法律“陶片放逐法”。按照

9、这一法律,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资助大量贫穷公民C给外邦人以公民待遇 D拒绝观看戏剧表演17梭伦改革宣布,废除债奴制,禁止雅典公民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A缓和贵族之间的矛盾 B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C扩大雅典公民的基础 D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18古雅典兵役制经历了公民兵向雇佣兵的转变。公元前7世纪,由自行装备的自由民组成的重甲步兵取代了往昔的贵族骑兵;希波战争后,无力自行装备完整的城市贫民取代了之前的重甲步兵;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逐渐实行雇佣兵制,由国家定期发放薪金或津贴。这一转变反映了A

10、当兵成为人们谋生手段 B雅典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D公民城邦意识进一步增强19古代罗马法规定:承认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其自己事务的法律规范,这在多种法律规范并存的情况下,必然发生法规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保证了法律规范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也促使法律规范本身达到合理性。这一规定实际上反映了罗马法的A开放性B公正性C权威性D无序性20据罗马法: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但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历史学家指出:“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

11、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由此可见A罗马民法不支持落后的奴隶制度 B释放奴隶推动罗马社会制度进步C从共和国到帝国,罗马奴隶数量不断减少 D自然法思想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21.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A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B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C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D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22.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A坚持“疑罪从无

12、”的原则B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C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了重视23根据公元6世纪的罗马法,有关奴隶解放的限制有所放宽,奴隶的处境也有较大的改善,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妇女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妇女从丈夫的独裁权力的支配下慢慢地被解放出来。这一规定A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B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C保证了妇女的权益 D是农耕经济发展的结果24.在中世纪的英国,最高的法律是抽象的“上帝的法律”。1534年议会制定的法律则宣布,一切宗教法规如果没得到英国实体法的承认,便没有效力,“在上帝之下,英国不承认除国王陛下以外的任何权威,而只服从本国制定的法律。”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英国A君权神授观念动摇 B

13、议会作用有所加强C法治原则得到确立 D王权开始走向衰落25.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26. 19英国政府计划在明年3月底正式启动脱欧谈判,但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50条,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这充分反映了A分权制衡理念B君主立宪原则C议会主权思想D社会契约观念27.在美国宪法

14、的背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政治文化。在美国形成初期,美国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新型国家”的公民。这不是一个法国大革命时宣扬的准宗教性的乌托邦社会,而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和国。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这说明A美国首创共和政体 B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有本质差别C美国新型共和国的首要原则是三权分立D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28.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 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 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29.研读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表(如下)该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 地方权力 中央与地方重合的权力 中央权力 调控州内贸易;设立公共教育体制;制定地方性法规等 保证税收、健康及公共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等 调控州际及对外贸易、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